分享

聊聊内些北京的土话儿~

 仙人掌a 2015-04-25

聊聊内些北京的土话儿~

2015-04-24 
很多人都喜欢老北京话,一些外地朋友总是说:老北京话说的流利,听着不累。特别是近些年,以老舍先生为代表的几部京味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京腔京味流行全国。


网上搜索关于北京土语的帖子。此类的帖子足有数百个。仔细看了看,感到这些帖子中有点小问题。一是对有些词的解释是不对或不全;二是有些词不是北京土语;三是有的是多音字,后面没有注明发音。

以下挑出一些北京土语“单词”为例


1词的解释不十分准确



1、炸了庙

有的文章中解释为:“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其有两种含义:(1)“闹起来”的意思。如:教室里很乱,“里边闹什么?跟炸了庙似(shi)的”。

(2)无限夸大事实,如“您别听他的,他老炸庙”。


2、念央儿

有的文章中解释为:“北京土话,没话找话,聊天,说话的意思”。


其有两种含义:(1)和与此事不相干的人说话,故意让另外一个人听。如:“老赵又在哪儿念秧儿呢,还是调工资的事”;

(2)发牢骚。如“这个人毛病太多,天天念秧儿”



3、拉了胯

有的文章中解释为:“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其有两种含义:(1)没有真实本领,办不成事。如:“这人不办事,一到办正事时,就拉了跨”。

(2)很累。如:“今天真把我累得拉了跨了”。


4、把不住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方言。把,是动词,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把不住”除了上面的解释,还有一种含义:说不定。如:“把不住xx领导也要参加这个会” 。


5、五积子六瘦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五脊子六瘦”实际应为“五脊六兽”,借用北京硬山式屋顶上五脊长短不一,脊上六兽各不相同,形容一群人长的各式各样。这是个贬义词。如:“您看看这些人,五脊六兽的,没一个像样的”。


6、见怂人就搂不住火

有的文章解释为:“见到软人控制不住发火”。


准确解释应为:欺负人。有欺软怕硬的含义在其中。如:“这个人差劲,见了怂人压不住火”。


7、抽抽

有的文章解释为:“缩短及收缩变小,‘我的这件衣服已经洗得抽抽不能再穿了’” 。


“抽抽”这个词,更多地是用于形容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方面没有进步。如:“这个人越活越抽抽”。


8、碍事儿

有的文章解释为:“不方便”。


“碍事儿”还有一种含义,即:障碍的意思。如:“这个人太碍事儿,必须把他换掉”。


9、拌蒜

有的文章解释为:“因累或多饮,行走艰难”。


拌蒜”还有一种含义,即:把事情办糟了。如:“这事办得不怎么样,拌蒜了”。


10、味儿

有的文章解释为:“臭味道大。‘真味儿。’”


北京土话中“味儿”虽有某种味很大的意思,但是在日常话语中,“味儿”主要形容技艺不佳。如:“您这象棋下的,够味儿了”。


11、底儿掉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土话,知道对方的老底”。


“对方的老底”用北京话讲只用一个字“底儿”。如:“他那点底儿,我都清楚”

“底儿掉”有两种含义:(1)垮台。如:“这次非要把他给弄个底儿掉”;(2)彻底、全部。如:“您把这事儿整个底儿掉也不行”。


12、打漂儿

有的文章解释为:“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


我觉得按照上面的解释,一般北京人说话时不用“打”,只说“漂着”。如:“这孩子毕业后就是不找工作,老在社会上漂着”。

“打漂儿”一般用于形容钱被浪费了,有时还加上一个“水”字。如:“股市大势一跌,我这一百多万打了水漂儿了”。


13、应场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应场”这个词不能简单的用于“参加活动”。“应场”这个词带有消极的因素,如:“没办法,只能去应应场”


14、姥姥的

有的文章解释为:“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的’读‘逮’”。


“姥姥”这个词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土语。应解释为:(1)绝对不行。如:“他想把这个东西拿走,姥姥”(说话时第一个“姥”字发音要明显高于第二个“姥”字)。

(2)有骂人的含义。说时要加上“的”字。如:当一个人对某人表示不满时(一般是某人不在当面),“他姥姥的”。


15、迟累

有的文章解释为:“负担”。


“迟累”这个词既可解释为“负担”,也可用于“连累”。如:“我这老婆子迟累你们了”或“我这老婆子给你们添迟累了”。


16、急赤白脸

有的文章解释为:“心急而脸色改变”。


这个解释只是一种形象解释,没有解释词的含义。“急赤白脸”的意思为:着急,缺少涵养。如:“也不是什么大事,你犯得着这么急赤白脸的”。



2春点”词汇误为北京土语


在北京土语中确有借用“春点”词汇的

垫话儿

“春点”中解释:“相声即兴的开场白”。北京话引用过来“垫话儿”,意思为:先铺垫一下,让对方有个准备。如:“你先给垫个话儿,过几天我再找他,事儿就好办了”。

包袱儿

“春点”中解释:“笑料”。北京话引用过来“包袱”还是笑料的意思。如:某人在会场说笑话,引得大家哈哈笑,“你尽在这儿瞎甩什么包袱,会场都让你搅了”。


但是有一些“春点”中的词汇引用过来,不被社会上正常使用的北京土语所接受。

盘亮

这个词就是“春点”里的词汇,形容女孩子面容长得很漂亮。但是青少年只在自己的圈子里用这个词,当着老人面儿是绝不会用这个词的。目前北京有个别年轻人还用这个词,虽然大部分北京人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但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很少有人在形容女孩子漂亮时用这个词。


3多音字未标明读音


如:捡煤核儿


捡煤核儿的“核”字必须要读为“胡儿”(hu),否则就不是北京土话了。如:“哪(nei)会儿家里困难,我每天都去捡煤核儿”。



摘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