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文化:拉祜族服饰文化

 廿氏春秋 2015-04-25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约48万(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普洱、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拉祜族与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属于同一族源。

拉祜族服饰源远流长。古代拉祜纳支系男女成员皆身穿长袍,拉祜西的男女穿短衫裙子。清代雍正年间编撰的《景东府志》卷三载云,拉祜西“女短衣,以带缠腰,下着麻布密褶裙”。说明拉祜族服饰自古代就已开始分化。

近代拉祜族服饰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男女统一型。道光《顺宁府志》卷十云,拉祜族“男女皆穿青蓝布短衣裤。”同时期编撰的《他朗厅志》说当时分布在今墨江一带的拉祜族“男女皆短衣裤裙”。二是男子型。道光《云南通志》引《清职贡图》说拉祜族“男子椎髻,以蓝布裹头,着麻布短衣,跣足。”他们还裹黑色头巾或戴蓝白两色瓜形小帽,穿无领无襟或对襟短衫,肥大的长裤。三是妇女型。道光《普洱府志》记载说拉祜西“女穿青蓝布长衣,下着蓝布筒裙,短不掩膝。”拉祜纳妇女穿开岔很高的长袍,头裹丈余长的头巾,最末一端垂及腰际,内穿裤管肥大的长裤,用黑布裹腿。(《拉祜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现代拉祜族服饰已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但服饰不因等级不同而有区别,从上层人士到普通百姓,其服饰都是统一的,具有明显的全民性。男子服饰保留了传统服饰的特点,它主要由短衣、对襟上衣、右襟上衣、长裤(大裆裤)、包头、圆形小帽(无檐帽分成人型和儿童型),多喜欢穿胶鞋。妇女服饰不仅保留了传统式样,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可具体分为长衣长裤型、短衣筒裙型和长衣筒裙型三种。

早期拉祜男女短衣皆由四片青蓝布或黑布缝合而成,用布条结衣扣,制作简单,随着织染条件的逐渐丰富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加之审美观的不断变化等,使人们有能力美化服饰,不断出现了用各色布块及彩带等组成的美丽的几何形图案装饰在衣襟边沿、背肩、胸围等部位的长衣和短衣。特别是白银在拉祜族地区流通后,各种精美的银泡及银制吊子、纽扣、手镯、项圈、耳环、耳坠等等,成为拉祜人特别是拉祜妇女喜爱的服饰和首饰用品。用银制饰品镶嵌的女式长短衣,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另外,品种多、色泽鲜艳的各种织锦挎包,不仅是拉祜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拉祜族工艺美术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