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药名词术语的几点认识

 百草园丁馆 2015-04-25

关于中药名词术语的几点认识

 

    中药功能的名词术语,是中药性能基本概念的概括,不同的药物功能名词术语,有着不同的特定含义。它对于准确地了解药物性能,以及指导临床辩证用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行的中医药书籍和中医药期刊的文献报导中,对于中药功能的名词术语的应用,极不统一。同样一个药物,各种医药书籍和文献的记述,有较大的差异存在不少混乱状况。不公中药的功能名词名目繁多,而且它们的组合也极为复杂。这些情况既影响了对药物性能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医疗经验的推广应用。

    鉴于上述情况,整理和简化中药的功能名词术语,确定每一名词的精确含义,进而促使药物功能名词的规范化,这对于继承、整理、提高中医药学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为此,本文拟就药物功能名词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以就正于海内同道。

         一、中药功能名词术语的历史演变

    中药的功能名词术语,其内容之纷繁,形式之多样,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根源的。古代对药物性能的认识,大多反映的药物的治疗作用上,因此,对药物功能的记述非常简单,现在只能从当时对这些药物治疗效果的记述中去考察。如《山海经》对药物的记述就甚为简单,如谓“帝休”“服之不怒”。其它如“食之无蛊疾”、“服之不妒”、“服之不眯”等。尽管有些药物名称已经无从考证属于现代的何种药物,但却留下了当时对药效的认识程度和记录方法。随着古代文化的发展,医药学的不断进步,药性知识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到了《内经》的成书年代,就已出现了简单的药物功能名词,如在“藏气法时论”中就有了“辛散、酸收、咸软、甘缓、苦坚”等简单的概括。虽然这些药物功能名词比较简略,但对后世认识药物性能有着深远的影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学专著,对于药性作用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和广泛。它不仅大大地扩展了《内经》的药物作用方式而且进一步把这些简单的作用方式与病邪病证、脏腑功能等相结合,从而丰富了中药的功能名词术语。如“菖蒲”,它就用了“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等术语来概括其功能 ,这些药物功能既指出了它的作用方式,又说明了它的作用部位。这种概括药物功能名词的方法,给后世医家总结药性功能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历代本草学家对药性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药性的总结也在不断地全面,使药物的名词术语日益繁富,而且日益精确,但是从方法论上来看,大都可在《本经》中找到类例。而且《本经》中的不少术语,一直沿用至今。如“补中益气”、“聪耳明目”、“止血”、“止痛”....等。尽管在意义上有了一定的演变,就其文献来源而言,都是出自《内经》。

    对于药物功能名词的简化的统一的工作,历代医药学家都曾作过一些努力。自《本草经集注》以下各家本草都有新的药效概括,对药物功能名词进行过统一。尤其是明代的李时珍更为突出,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他所总结的“脏腑标本寒

热虚实用药式”和“百病主治”等篇目中,总结和确定了许多药效功能名词,用来概括各种病症的主治药物的细目,其他如清代的黄宫绣,他的《本草求真》更是按药

物功能进行分类的,这些都为药物功能名词的简化进行了一定的努力。

    建国以来,医药书籍的整理出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五十年代开始,新编的一些医药书籍,应用的药物功能名词术语,逐渐趋向统一。如在《中药学概论》、《中药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等书籍中,都单列了“功能”一项来概括每一药物的药性作用。尤其是中医高等院校的教材《中药学》在药物功能名词术语的整理方面,作出了更大的努力。它把药物的性能分成了性味、归经、功能等项,这为药物功能名词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出版的一些中医辞书,如《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简明中医辞典》等,都收录了一些药物功能名词术语,虽然还不够全面,但亦为药物功能名词的统一,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然而由于近年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许多药理名词被列入中药的功能名词之中,致使药物功能名词术语也增加了新的混乱情况。如《现代实用中药》、《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等,以致近年出版的《中药学》也掺入了一些药理名词,把不同含义的概念,勉强地结合在一起,导致概念上的混淆。此外,还有药物功能名词与治法、疗效等中医名词,也常混杂在一起。上述这些情况,给药物功能名词的简化,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如何确定药物功能名词术语的范畴,把它与药理、药效、治法等名词加以区分,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药功能名词术语的特点

    中药功能的名词术语,尽管甚为复杂,但都是建立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它和中医药学一样,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药物功能名词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中药的功能名词形式多样,内容也是很丰富的。一个药物的功能名词,既可以认定药物的性质,又可了解药物的作用程度;既可以看到它的作用方式,又可以确定它的作用部位。这些药性内容,有的是一词一义;有的是一词多义。如石膏、知母的清热泻火,既以清热概括其作用性质,又用泻火来表达其清热的作用程度。桃仁、红花的活血祛瘀,既以活血说明它的作用性质,又以祛瘀来指出它的活血程度。又如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既以平肝、清肝来概括其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及作用性质,又用潜阳、明目来概括其治疗效果。

    (二)药物功能名词的概括范围:功能名词本应以概括药物的功能为主,但中药的功能名词则往往涉及许多方面。上与性味相连,下与疗效、病症相通,同时还与治则、治法等有密及的联系。这样使药性名词的范围得到了扩大,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其中辛温、辛凉属于性味,解表虽为功能,实为治则;又如芳香化湿、芳香开窍,芳各是药物的气味,化湿、开窍则为功能这些既有气味的概括,又有功能的概括。又如理气止痛、化痰止咳,其中理气、化痰属于功能,而止痛、止咳则属于疗效。这些药性名词,既有功能,又包含了疗效,出现了功效交织,因果相连。这类功与效共同组成的功能名词特别之多,应该很好加以整理。还有一些药物的功能名词,既是药性,又是治法,如解表、清热、温里、平肝、安神、泻下等,这些既是药物的功能,同时也是中医的常用治法。这些名词术语,应该找出一个区分的方法。由上可见药物功能名词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

    (三)中药功能的特点与作用机理:中药的功能,一方面一个药物具有多种作用,而一种功能又往往可以用于多种病症;另一方面,多种药物具有某一相同功能,或多种功能可以同治某病症。如同具清热作用的药物,分别可用于气分、菅分、血分等不同热证,故其功能则分别以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等名词加以概括。又如同具止痛之效的药物,有的是理气,有的是活血,有的是散寒,有的是缓急,因此,药性又有理气止痛、活血止痛、散寒止痛、缓急止痛等不同的名词术语来加以概括。

    (四)中药功能名词的构词特点:中药的性能特别复杂,因此功能名词的构成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单义词,也有多义词、重叠词;既有单词,也有词组,可见它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再从字数上看,有双音节词,也有三音节词,还有四言词组。如清热、泻下、温里、利水等,都属双音节的单义词;而去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强筋骨等则为三音节的单义词或多义词;清热泻火、活血祛瘀、利水渗湿等则为四言词组,属重叠词。还有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等则为双义的四言词组。既以清热概括其作用性质,又以燥湿、凉血、解毒来定其清热作用范围等。还有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等四言词组,则为因果词组,以行气、利水概括其药性功能,以止痛、消肿来概括其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单义词多为药物的性能,词义明确;而多义词、四言词组则往往成分复杂,必须严加辨别方可准确应用。

            三、中药功能名词术语的分类

    为了准确地掌握和应用好中药的功能名词术语,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对其名词进行分析归纳,弄清它们的真实含义是很有必要的。现根据它们的作用性质分为六类,举例介绍如下:

     (一)针对病邪起作用的功能术语:如祛风、清热、泻火、解暑、渗湿、散寒、润燥等;

     (二)针对病理产物起作用的功能术语:如祛痰、利水、消积、破气、祛瘀、逐饮等;

     (三)针对病位起作用的功能术语:如补肺、平肝、清心 、温脾、滋肾等;    

     (四)针对病势起作用的功能术语:如潜阳、降逆、敛汗、因肠、升阳、平喘等;    

     (五)针对病机、病证起作用的功能术语:如发表、攻下、透疹、因脱、止痉、回阳等;

     (六)针对疾病、症状起作用的功能术语:如截疟、止痢、止痛、止血、止咳、止泻、消肿等。

      以上就药物的单项作用进行了分析归纳,但是药物的功能往往是具有多个方面的。如每一作用都用单义词来表述,就显得甚为繁杂。而且有些药物的作用,本身就是多项功能综合起来完成的,因此常用一个词组进行概括,这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它的作用,又精简了药性的名词术语。如生姜的温肺止咳、草豆蔻的温胃止呕等,既以温性说明它们的作用性质,又以肺、胃来指出其作用部位,还以止咳、止呕来概括其所治症状及作用方式。这些药物功能名词术语的全面概括,对临床上的辩证用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上述各类不同性质的药物功能名词,通过有机的组合,构成了极其复杂的药物功能词汇,正是这众多的名词术语,才使中药药性作用的多样化和各个药物的不同作用特点得以准确表述,使人们对其性质有比较深入和全面地了解。

          四、对中药功能名词术语简化和统一的建议

    中药功能名词术语的纷繁,反映了中药性能复杂性的特点。但是过多过繁的术语,反过来又影响了对中药性能的统一认识心脏以及阻碍它的发展。对于初学者准确了解药物的性能也带来一些困难,尤其药物功能名词的不统一更是造成认识混乱的重要因素。因此逐步实现药物功能名词的简化,使之统一的规范化非常必要。根据中药功能名词术语的特点,结合当前中医药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一些想法,作为抛砖引玉以就正于中医药界海内同仁。

    (一)保持中药功能名词的优点  上面我们分析了中药功能名词的特点,其中有不少是它的优点,如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定作用形式,又定作用部位;既定作用的大方向,又定其具体范围;既用单义词以表达其准确的含义;又用重叠词或多义词来说明其作用程度或其它含义等。这些都是中药功能名词的优越性,应该加以整理和提高。但其中有些术语,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使之得到中医药界的统一认识。

    (二)正确应用多义词与四言词组  中医书籍多喜用四言词句。因此药物功能名词术语也喜用四言词组,这既有利也有弊。为了准确地概括药物的性能,在今后编写中医药书籍及撰辑有关文稿时,对药物功能名词术语,应尽量采用含义准确的单义词,少用词义含混的多义词。对于四言词组,不仅对其含义要有统一的认识,而且对其组词方法也要有一些明确规定。意义相近的词组,要尽量合并加以简化。对于因果词组、性效词组等的组词方法,也要规范化。如因果词组,就前因后果,性效词组,就先性后效。这样不致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以便于准确地了解药物的性能。

     (三)划清功能与性效、治法的界限  中药的功能,即指它本身具有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但是现在的药物功能名词中,既有性味的概括,也有疗效和治法的内容,这些对药物功能名词的认识带来了一些混乱。因此建议在今后总结药物功能时应尽量避免把性味内容概括进来,至于功能与疗效的词组,在现行的中医药书籍中较为普遍,一时难以清除,可以暂时保留。中医治法的名词在药物功能名词术语中应用,也应加以区别的限制。一般来说,治法是多种药物的综合作用,而功能则是一种治法中的单项作用。因此不能单纯用治法名词来概括药物的功能。但是某些治法与功能组合的词组,如发汗解表、清热解毒等,既指出了治法范围,,又指出了具体作用,这些仍可保留应用。

    (四)划清功能名词与药理名词的界限  在现行在药物功能名词术语中,不仅中医药的其他成分融汇于功能术语之中,而且一些西医药理名词也不断掺杂进来了,增加了中药功能名词的混乱善状况。我们认为现代药理名词,诸如强心、利尿、降压、镇咳、解痉....等,这些名词,都是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药理实验而概括出来的,有它自己的客观指标和特定含义,它和中医药有关术语,一时还难以统一。即使是中药通过药理实验得出的结果,也不能用来概括中药的性能,用心以指导中医的辩证用药。而那些似是而非从中医临床疗效中概括出来的药理作用,如利水与利尿、平肝与降血压、化痰与祛痰、清热解毒与抗菌消炎....等,更是不能互相代用,以之来概括中药的功能。由此中药的功能,只能用中医药的名词术语来概括,才能为中医所正确使用。而西医的药理作用名词,仅能作为研究中药和应用中药的参考。

                结语

上面,我们就药物功能名词术语四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讨。从其历史演变中可见药性名词的发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从其特点看,它具有中医药理论的很多优越性;通过其性质的分析,可以归纳成六类,有利于对药物功能名词的准确认识的理解;最后对如何实现药物功能名词的统一的规范化,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希望能够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在今后整理中医药书籍和学术交流中,尤其在修编国家药典和中医药教科书中,能够逐步实现药物功能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