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人生路,最痛苦的是职称

 tjhx0526 2015-04-25

【争鸣反思】回望人生路,最痛苦的是职称

作者:傅一河  

 职称对于教师,不啻于命根子。过去一根毛要依附在某个阶级上,今天则要定位在职称上。职称低人一等,做人彻底失败。丢不起面子。

    
凡评职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总会见出人与人关系的微妙,觉察到人性的阴暗。为何?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参评者怎样把自己成就讲足,是学问;怎样掌握评委,是学问;手握权柄者怎样利用评职称,是更大的学问。不管是评审一方,还是参评一方,都有很多学问。

 有个朋友,第一次评职称,自持有硬通货,便十分大套:成绩摆在那儿,爱投不投,标准是客观的,看他们凭学术良心办。因此有一说,这小子太狂,结果零票告终。第二年,他学乖了,一票一票地落实,一人一人地做工作,一家一家地走到,做儿孙状,说完全依赖你老人家多多提携。我非求你帮这个忙不可,说病得不轻,很需要高级那张纸;说奋斗了几十年,青丝变白发,最后把安眠药瓶张扬地拿在手里……果然成功。有人事后吐露,张某交上两种报告,一种是自己的成绩,另一种是对手的劣迹,凭这一手把竞争对手挤下去了。李某,靠的是送礼打通,王某是找人说情搞定,赵某是通过蜘蛛一样的网才最终落实。它们像一篇篇惊心动魄的探案小说。他的总结是:1.规则一样,你上不去,说明你无能;2.无能,活该;3.活该了还上吊跳楼摸电门,那就是人间喜剧。现在谁还同情知识分子?学校乱收费、吃学生吃家长天怒人怨。教师没有职称,但有工资,总比下岗工人强吧。内行整内行,整死活该。

    
我听得毛骨悚然。

    
职称需要论文。论文从哪里来?天下文章一大抄,还要花钱买。即使德、绩、勤、劳再突出,如果没有伺候好评委,就一定不能获得通过。评委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如果某个关键人物,与你是同行,且年龄接近,这是个凶兆。每群蜂只该有一个蜂王。蜂王吃最好的食物,当然理应产大量的卵。如果幼蜂有可能长成新蜂王怎么办?在他刚刚孵出时咬死它。武大郎开店,排挤他,压制他,绝不手软。你上公开课,不给唱颂歌;你想外出取经,不给你经费;学生问卷调查,给你改个低分……谁了解你呢?自然由他说了算。相反,对其他组的人,对于比自己年龄小得多、地位也低得多者,他像祖父对待孙子一般……总而言之,评委世袭制近亲繁殖暗箱操作,加剧了文人相轻、党同伐异、派系之争。评上一两回职称,等于死过一两回。

    
怎么办?你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但不染也往往就意味着离开了淤泥。不要职称那张纸,换做一个自由人。你行吗?    

    
第一,写杂文的人最好别想要职称。我有位大学同学,一见到杂文,眼就放光,见了世间不平事,便挥动秃笔写杂文。一不小心,被对号入座,于是评职称时被吹了黑哨


    
第二,长颈鹿不想上职称。林语堂有语:中国可产龟,但断产不出长颈鹿。因中国,颈太长是一桩罪过,人人执斧而砍之。惟有龟,善缩颈,乃得人人喜欢龟龄鹤寿。我认识一个长颈鹿,在同事为利益鸡吵鹅斗、毛落翅断之时,他评判了几句谁长谁短,谁是谁非。没想到被得罪的那一方对他此恨绵绵无绝期,在领导面前抹烂药,在关键时刻伸腿子。而另一个缩头龟则赢得好人美誉,不久提拔做了官。做官第二年,那高级职称就上手了。

     
所以,一次就捞上高级的幸运儿少之又少。许多人都被职称伤害过。一评上高级,船到码头车到站,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最痛苦的是职称。

    
悲乎!教师能否在有限的天地里保持一点独立的空间?能否在尴尬的境况里寻得一份潇洒?能否在应付的状态中获得一丝主动?能否在功利的道路上遥望理想的星空?

    
有,肯定有。不被职称奴役,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可是这很难做到。一不留神,再蹈陷阱。某君,高级了,要退休了,亲口说过,此生不想做特级。特级每个月不过多80元钱,多出的事却推不掉。没想到,学校分得一个特级名额,找上他,他屁颠屁颠忙开了。半年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此高级,当别人是弱智。

    
其实,在诱惑力强大的职称面前,有几个人不是弱智呢?  

    
(网友:傅一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