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触觉所及,就有情绪 喜怒哀乐都是人的情绪,作为一个设计者,无论设计的是什么,只要是为人设计,就必须思考与情绪的关联,这是设计的一个伦理。 上篇文章提及,我的观点是“审美是具有普世标准并能被摸索和衡量的”,这一节正好可以在光与情绪的基础上作简单展开,《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瞬间红遍大江南北,其实并不是那些食物有多罕见,反倒大都是家常,但大家都能反复看到一个词在片中出现“家的味道”。 这就是味觉对情绪的建构,同样的道理,光也一样。 日出是什么?日出的核心就是光环境,为什么谈到日出,首先让人感觉到的情绪关键词就是“美好”、“浪漫”? 因为自然从远古开始就告诉了所有的生命,一天之计在于晨,旭日东升的时候,万物苏醒,开始了生命的新征程。 所以设计师毕生都在追求作品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英国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著名的艺术装置作品《气象计划》,震撼人心,他把一个图书馆高大的室内空间顶面做成了镜面,然后在这个位置用了很多根灯管做了一个半球形,然后通过镜面反射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夕阳。 那么如果有一个项目,需要“安静”的感觉,怎么去做呢? 对于“安静”这种情绪,我们可以怎么用光表达?我们可以很快找到,什么样子的光是让人安静的。 星空,是让人感觉安静的。 所以,你能看到,在照明设计最考究的极致空间——客机机舱中,目前最先进的飞机机舱用光纤技术模拟的星空,已经成为了标配。 一点“江枫渔火”,这是让人感觉安静的。 安曼法云,昏黄的灯光从房中透出,在大山的呼应下静谧得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个酒店: 故宫御膳房的设计,感觉就是安静的情绪。 多年前我做的北湖九号,夜景就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去,不干扰,安静的情绪自然就来了。 所以学习自然,把场所融入环境,就是用光构建情绪的关键。 这几张图片是我在微博当中偶然发现的小案例,非常惊喜,与其说这是一个建筑装置,还不如说这也是一个灯光艺术装置。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因为如果你从小也是从很偏僻的小县城长大,类似葡萄西瓜的这种棚子都见过。建筑师用竹竿树枝和饮料瓶做了这样一个棚,汲取了在我们记忆中原初生活里的因素,调动了我们记忆的情绪。 就像下图这种,露营时候,灯光从帐篷里透出,这种光带来的情绪,和我们“下班回家为我们亮着那盏灯”的感觉非常接近,都饱含了安全感的情绪。
因此,作为光设计者的伦理角度,照明设计应该像一个心理咨询师一样,掌握着表达抒发受众情绪的关键与实现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