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慧琦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 想到近来网上有不少谈及情感的文章,谈在咨询中的中立原则,情感介入,爱与共 情,通情等。其实经典精神分析中的很多禁忌已经给打破,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创立, 就是一个不断打破禁忌的过程。情感介入就是对中立原则的一个反动。至於对病 人(咨客)的爱,我的体验是,我们很难,也没有必要去爱我们的病人,我们本身并 非太阳,光热无穷;我们不是上帝,既没有惩罚人的权力,也没有拯救人的能力; 我们各自又有着一些原则,观念,会跟病人的原则观念冲突。ELLIS老先生曾说,我们 可以无条件地接受别人,但接受并不等同于爱。接受更多的是共情,对其他个体的 一种尊重。譬如如果你的咨客是一个强奸犯,估计你很难能感受到爱的涌动。但我 们因为有着聆听别人身世故事的荣幸,当我们知道他的充满创伤的童年,教育的剥 夺,生活的窘迫,性欲的压抑等等,当我们真诚地去了解行为背后的可能原因,我 们会感受到一种广大的悲怜。于是我们不至於憎恶。但是如果你依旧憎恶呢,那也 没什么,你可以不接受强奸犯作你的咨客。因为这是你的情感上的一个局限。局限 为中性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认识自己的局限是一种很高的智慧。 ----------------------- 情感的改变性力量 关键词 情感 核心情感 种类情感体验 自我情感体验 关系情感体验 依附 防御机制 AEDP (加速体验-动力性心理治疗) 情感 Diana Fosha在她的情感中心的心理治疗--AEDP (accelerated experiential-dynamic psychotherapy)中,强调了情感在个体改变中所具的力量。情感是人类体验中内在 的,具有适应性,表达性及沟通性的那一部分。情感是个体和他的情感环境的一个中 介,充满着信息又极具个人意义,它使得个体生活得真实而充满活力。情感对人的 最佳生存状态有着关键作用。有关人类情感的重要工作(如达尔文,Ekman等)都强调 了情感在人类适应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从临床心理治疗的实践角度来看,通过防御机制对情感的压抑或排斥正是病理心理 的核心。临床心理工作揭示了人们把自己跟自己的情感切断的种种不同方法,而情 感的切断,就如同切断了在高压力情况下作出适应的源泉。 Fosha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在治疗关系中再一次地从自身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滋养,并 且利用情感作为改变的工具。Fosha提出了几个有关情感的概念。核心情感(core affect) 是指充满活力的,自发的,当个体没有努力(如防御策略)去抑制自发性时得到充分 的展现。 核心情感有三个组份:1) categorical 情感;2)自我情感的体验3)关系 情感的体验。1)是指适应于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全人类都具有的,内在的情感, 譬如害怕,愤怒,忧伤,讨厌和喜乐。这些是个体对事件的反应。2)自我情感体验是 自我对自己的解读,是自我体验到的真实。而3)关系情感体验,则是自我对一个关系 的情感状态的解读。 情感中心的心理治疗是一个使得情感的改变力量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中--与一个 充满同情与共情的心理治疗师建立的治疗联盟中--从压抑和限制状态得到释放,个 体跟自己的情感重新接触的过程。 情感与依附 越来越多的心理理论从情感角度来谈依附关系。BOWLBY (1980)相信情感的心理和心 理病理绝大部分是依附关系的心理和心理病理。情感通常通过依附来表达--“很多 最强烈的情感出现在依附关系的形成,维持,断裂以及更新的过程中”。FOSHA的理 论既强调了情感也强调了情感的基础--依附。安全的依附可以产生情感的能力:孩 子将安全自动的看顾者的情感自信和沉着冷静内化,最终发展成他自己的情感能力。 在不安全的依附中,看顾者不是过于关切就是过于疏忽,孩子亦会将此内化。而在没 有UNRESOVLED 的,混乱的依附中,照看者根本没有能力照顾孩子,孩子则经历着丧 失的创伤,处于完全的无助中。依附理论和情感的改变模式都认为人格结构是适应 策略的结果,那就是,对痛苦的,过于强烈的情绪体验与关系性丧失的防御。当环 境不处于最适合(optimal)时,防御机制就发展起来以麻痹难以承受之苦,保护自我 不受过于严酷之现实的戕害。防御机制一经内化,当情绪环境不处于最佳状态时,就 会被激活。这样个体接近自身情感的能力就受到损害。情感不再是信息与活力的来 源,而成为焦虑,无助,罪感,耻辱,和害怕(如害怕失落自我和爱,害怕遭拒绝等 的)来源。 情感和依附是强有力的,因为它们存在的持续性,全面性,充斥着日常的生活的体 验。以情感为中心的治疗之所以具有改变人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够触及到我们个人 体验的实质,这正是情感的所栖之处。(FOSAHA, 2000)。 FOSHA认为诸如焦虑,耻辱,寂寞等病理心理都源于个体无法接近自身情感资源。而 核心情感的体验却具有治疗效果,这有着几个原因:1)体验本身就具有治愈力。即 使情感是痛苦和令人惧怕的,病人的体验增强了生存的活力和意义,对痛苦的体验 提示着活着,不把自己从自己的情感中分离出来,哪怕是痛苦的体验,也提示这生 存的活力和意义。2)能够去面对长久以来惧怕和回避的情感意味着一种自主 3)情感 的内脏(生理性)反应可以导致适应性的行动倾向,譬如,当人能够允许自己愤怒时, 会有勇气和力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4)情感通常是通向无意识的ROYAL之路。在治疗的 过程中或其他积极的体验中,个体处在具有治愈力的核心情感状态中时候,个体会 觉得自我与他人的联系。自我体验到的能力和自信以及关系中体验到的爱,感激, 被感动等都具有治愈作用并导致行动倾向,从而产生改变人的力量。 AEDP的立场和技术 AEDP的立场和技术直接来自与对心理病理和心理治疗的定义和概念:人类的核心动 机结构是适应以及情感的体验能力是精神健康的核心。AEDP认为1)病理心理反应了 在不够好的环境里(not-good-enough environment)病人所作的最大努力的适应 2)即 使是最disturbed的病人,情感体验的潜力依旧保持着,等待着合适的环境条件来激 活。 AEDP借助一系列的技术来达到一种可靠的,能够激发情感的治疗关系的迅速发展。 这些技术打破了传统精神分析中诸如治疗师保持被动,中立和距离的禁忌。AEDP明 白直接地应用和表达治疗师本人对病人的情绪反应。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病人的防御, 因为1)通过情感上的ENGAGEMENT,形成一种可以激活情感的病人/治疗师关系。治疗 师通过表达对病人经历的自身情绪体验,达到一种“一起”的感觉。当病人面对令 他忧惧的威胁性的情况时,他已经不是独自一个人了。深具共情的,情感上互动的 治疗方法可以制造出一份足够安全的关系,可以融化病人的防御,并使他能够进入 核心情感状态--一种开放的,保持接触的,改变了的状态,个体得以跟他自身体验 的基本部分保持接触。当关系中存在着一个能够给出适好回应的另一方时,不可承 受之苦就得以缓解。逐渐地,个体会内化这个克服防御,跟自身情绪保持接触的过 程。2)将治疗中的非特异因素特异化。EMPIRICAL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治疗中的 一些非特异因素,譬如治疗师-病人的关系的质量,尤其是病人对这份关系的看法对 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将治疗师和咨客之间形成充满情感的ENGAGMENT在治疗 一开始就作为一个特异的目的是AEDP对心理治疗的独特贡献。通过同情,共情,理 解病人,完全接受“病人的防御是对不够好环境条件的适应”,治疗师在心理上为 病人提供了支持。在这样的一份可靠的关系中,个体具有足够多的安全感,放弃防 御,敞开自己。病人的情感得到共鸣和放大,而病人又没有感到情感过于强烈不能 承受,因为在这份治疗关系中,病人不再是独自面对痛苦。3)缩短咨客和治疗师之 间的距离。在AEDP中,咨客被鼓励同时关注他自己和治疗师的反应。他被鼓励用语 言来表达他的观察,以及他对治疗师的情绪表达和自我暴露的反应。病人参与到治 疗中通常只为治疗师保留的那份活动中来。这样提高了病人的自主感,病人会感到 他对治疗过程的贡献,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也减少对治疗师万能的看法。AEDP认 为治疗师的情绪敞开,以及情感上的ENGAGEMENT的,有助于咨客加深对情绪的体验。 上述的技术强调了情感的力量,并着力于促进以情感接触和调节为基础的改变。 局限性 FASHA的改变模式是个有活力的模式,因为它强调了作为人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情感 带给我们的活力和真实。当环境不适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失落跟自我情感接触的能 力。FASHA也发展了释放情感的力量的操作技术。但是,AEDP也有它的局限性。第一, 它并非对所以病人都适用。治疗中高强度,高情感化的ENGAGEMENT,要求个体具有 相对完整的对自我的感觉。具有较低发展水平的个体,容易分离(dissociate)与分 裂(fragmentize),不适合AEDP。在进行治疗前,对病人是否适合接受AEDP应该有细 心的评估以确保病人趟过情感的深水时不至於受不了,而相反地会获得一份自我确 定。第二,AEDP并非适合于每一个治疗师。治疗师需要具有情感和智力能力,能够 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基地,面对困难处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她应该有能力协助建 立一份安全,强大的治疗联盟,让病人能够感觉到在他开始沉浸到他的情感深处时, 心理上被治疗师牢牢地“抱持着”。治疗师提供一种修正性的功能,充当个体发展 中缺少的那个对孩子敏感适度反应的看顾者。治疗师应该深具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愿意作有助咨客的自我暴露。这些对治疗师来说都是很高的要求。只有那些在情绪 和智力上能力充分,对AEDP的理论和操作有充分掌握,并对自己了解的人才能够胜 任。第三,当打破传统精神分析中立禁忌时,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了。 第四,人类行为的认知部分,以及情感与认知的交互作用没有在FOSHA的AEDP中得到 足够的强调。虽然情感因其适应性,人类性被作为通向自我理解的一条ROYAL之路, 它只是人类行为变化的一种工具,个体更持久的变化需要认知功能的介入。 ---------------------------- 教授在批语中问我,你觉得AEDP会适合中国人吗?我不知道。但由此加上第五个局 限:只强调了人类情感极其表达中共同的部分,尚不知AEDP是否对所有人种,文化 的人都适用。我们中国人的情感是怎么样的呢?美国人都认为,中国人不多表达自 己的情感。我实在觉得是我们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方式跟他们都不太一样。他们根本看 不懂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