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摘:高手賺不到錢的深層剖析

 家心何如 2015-04-26

 牛郎在期貨日報網看到曾盛敏先生發表的幾篇文章,讀來頗有感覺。因此,將其精華部份提煉出來大家分享。標題是自擬的,內容都是圍繞這個話題單刀直入、直徹心扉,希望能撥動您的心絃。股海茫茫,有人窮盡一身上下求索。飛越迷霧,把本質看清楚,最後的迴歸都是心性的頓悟和人性的昇華。

“當一個人已經掌握一套可以獲利的交易方法時,還有什麽因素在阻礙他獲取利潤呢?應該說,很多。首先,我們所交易的市場,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然而人的本性卻是追求安全感的。並且,人們需要的並非真正的安全,而是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哪怕是自欺欺人。這種追求自欺欺人的本性被帶進交易市場,就成為了一場災難。好的交易方法絕非一種能夠準確預測未來,能夠消除不確定性的方法。這時候,人追求安全感的本性和交易方法不可消除的不確定性就發生了沖突,這會讓人痛苦不堪。為了結束這種痛苦,大概會有三條出路:改變自己追求安全感的本性、放棄交易這件痛苦事情或者放任自己的本性將方法破壞得面目全非。第一條出路當然是最好的,可惜太少的人能夠做到;第二條路也不壞,但是人不一定會甘心認輸;而更多人會選擇第三條路,他也許會給自己一個理由,認為自己具備比前人更傑出的智慧,能夠創造出更好的交易方法,但是他很難意識到,他所創造的方法只是在遷就自己內心深處並不適合交易的本性,一出悲劇就這麽上演了。

這算是人類不適合交易的本性中很重要的一個,而且還不是全部。

光憑交易策略或者交易方法,其實遠遠不足以形成一個人的獲利能力。其實想來,對於一個人來講,好的策略或者好的方法能不能變成獲利能力,性格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而性格當中,首要的當屬理性。但是這個理性,並不是看起來那麽簡單。

一般來講,大家都相信人是天生理性的,每個人都會作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而回避有害的。因此,到了交易市場上,人的本能就會選擇能夠賺錢的方法,而不會去選擇虧錢的方法。可惜現實中的人並不是這麽理想的動物。人的大腦裏面並沒有一個計算器,一五一十的計算得失。人們衡量利害,用的更多是一種主觀的感覺:舒服或者高興,就是有所收獲;難受或者痛苦,就是受到了損害。這時候,交易方法就開始於人的本能左右互博了。

人們從事交易的時候,除了想獲取交易利潤,往往還希望通過交易來證明自己的智慧或者學識的優越。也就是說,人們其實同時在追求兩種收益:一方面,通過交易利潤獲得金錢;另一方面,通過成功預測未來行情獲得某種心理上的成就感。但是在現實中,能夠長期穩定盈利的辦法往往需要交易者放棄提前預測市場,把主動權交易市場,根據市場的變化來決定自己的交易。因此,如果嚴格遵循方法或者策略進行交易,人們在大概率上(即使這樣也不是一定)可以賺錢,但是就不可能獲得提前預測市場的那種成就感。而如果一個人不再嚴格的按照方法和策略進行交易,而是跟隨自己對於未來行情的預測,那麽,他就可以獲得這樣的滿足感:當他預測正確了,他會感到自己料事如神;而當他預測錯誤,沒關系,他會忘掉的。而交易的結果,雖然大概率上不會好,但是至少理論上他依然有賺錢甚至賺大錢的機會,不管這個機會事實上有多麽渺茫……

當然,靠預測市場換來的滿足感終究是有害的,因為虧損帶來的痛苦總會實實在在的到來。但是,要徹底否定自己在預測未來方面的天賦,總是很難接受。當市場要求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痛苦的選擇才能變得理性的時候,通過交易賺錢,就遠遠不那麽容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