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05期:论太极拳中的调息

 tjboyue 2015-04-26



作者谢远基 ⊙ 编辑/张宏婉


导读调身与调息、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昨天介绍了调身,今天介绍下调息!



论太极拳中的调息


调息是武术气功中的核心方法,太极拳作为有中华传统气功特征之一的拳术,调息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研究调息与太极拳练习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太极拳中使用好调息,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很有意义。

一、调息的木质

调息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方法。调息与调身、调心在太极拳术中被称为“三调”。调身是调节身体的基本动作使之符合太极拳术的规范,即调准太极拳的拳架。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使之入静入定,最终实现以意领气、以意行功。那什么叫调息呢?《庄子》云:“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太极拳名家葛馨晋在《太极拳之研究》中指出:“晋国古来相传之吐纳、导引诸术,皆呼吸运动也。太极拳全为正呼吸法,亦名深呼吸,动作与呼吸始终一致而小乱,为最高之原则,此种非他种方法所同具。”古籍《养生四要》指出:“人身之气,以一出一入为一呼吸。一呼一吸,则为一息……息者,气也。”《内功四经》对调息定义是:“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坐或立,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曰。”其实,调息作为一种操作方法,几乎遍及千曰可一门中华传统武术气功的修炼,存在于武术气功修持的每一过程。用现代的语言而言,调息是人体的一种机能,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通过规范的吐纳动作令本体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的目的,与调身、调心相辅相成、相互联动,在整个气功修炼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调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

(一)调息为练习太极拳提供必需的能量交换

《易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它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一个变易的过程。现代科学又告诉我们,空气是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物质,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特征,营养物质之所以能化为能量,是依靠氧化还原反应才得以进行的。人体吸入氧气充足与否,自接影响到人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人的大脑,如果严重缺氧几分钟就可以发生小可逆转的变形和坏死,造成对生命的严重损害。通过太极拳的调息,通过一呼一吸的运动过程,人体吸进大气中的精微泡括氧和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信息能量),吐出二氧化碳和一切浊气,实现能量气体信息的有效交换。同时这种人体和大自然的气体交换过程,又是多层次的复杂过程。人体的呼吸系统至少包括三个层次,或说三种功能、三条渠道,即肺呼吸、体呼吸和丹田呼吸,人体的气体交换就是这三个呼吸分系统共同作用来实现的。正如《类经》明确主张的,“善养物者守根,善养生者守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调息的目的就是守息,就是养气。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调息使呼吸细、匀、慢、长,进而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和产能机能,使生命体内正气充盈、旺盛,使人的各种身心活动获得充足的能源与强大的动力,从而调通经脉、运化气血津液,提高功力,促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从现代人体生命科学来说,在练习太极拳时,通过调息,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对氧气、营养物质等精微物质的吸收和对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的代谢能力,有效改善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调节功能。调息即是在意念的指挥下通过隔肌的上下摆动和腹部的凸起和凹陷按摩腹部的肠胃、肝胆、肾脏、膀胱等器官,并提高消化、排泄、生殖系统的机能,它还能使人的心性随着大脑皮层活动的兴奋抑制而变得清虚静泰。

(二)调息自始至终贯穿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

调息、吐纳或闭气,自始至终都灵活地贯穿融合在练习太极拳练习的每个环节过程中。无论是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还是八式、十一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一百零八式太极拳,都是以“、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为母拳,都是在合适的调息方法配合下进行的。太极拳中所有经、论、歌、诀的练功要点,都离不开正确调息的辅助。比如太极拳练习中“提顶、敛臀、吊档、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这十个要领和“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这十个准则,都需要通过正确的调息方法才能实现。这些动作最终都可以简化为吐和纳,也就是开和合,即“开吐合纳”和“降吐升纳,沉吐提纳”。在开、实、落、发等劲势时为吐(呼),在合、虚、起、蓄等劲势时为纳(吸}。这种配合关系实际上是人体顺势自然的现象,只是太极拳将它提升为了理论。正如太极大师李亦舍在《五字诀》中说:“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比如单鞭式为开、为吐(呼),接下来提手式为合、为纳,及至右脚落地又为开、为吐,这样一开上下内外为之俱开,一合上下内外为之俱合而又绵绵不断。但这种“开吐合纳”也是灵活的,可变为“开纳合吐”。比如起势两手平举时为开为纳(吸),落合为吐(呼),则感觉神气顺达,反之不顺。

(三)调息在太极拳技击中发挥的作用

高超的技击性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调息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技击动作质量的好坏有诸多因素,其中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是最重要的。太极拳名家吴公藻在《太极拳讲义》中指出:“一开合即一呼吸,开合所在,即意所在,亦即呼吸所在。习之既久,自然气遍周身。下手之功在呼吸,成就玄妙不思议之功,亦在呼吸。”劲势有攻、有守、有化,要以调息为垫,促劲势、意气相合构成技击势能。正如弓与箭搭在一起,劲好比发出之箭,气则为拉开之弓,弓箭拉开的形状为势。箭放出去的速度、强度及达到的效果,与弓的强度和蓄势有关。箭是去达到目的,弓则服务于箭达到目的的效果,调息在其中则起导引和推进作用。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云:“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这里也强调呼吸与动作互相合拍,应呼则呼,应吸则吸。吸为虚,呼为实,知之然后身体自能灵活。所以采用合理的调息法是达到最佳技击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故在练拳架,或通过一些练功方法增强这方而的训练时是十分必要的。

三、太极拳调息的种类及特点

太极拳的调息形式主要有五种,分别如下。

(一)自然调息法

自然调息法练习是太极拳的初级呼吸方法,接近正常人的呼吸方法,又称混合式调息法,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加以改变。自然调息法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与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的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了,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其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合乎规格,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特别提倡自然调息法。因为自然调息法是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初学者能够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属不易,无法再做更多要求,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因而做动作时不能做到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呼吸法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将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二)逆式调息法

逆式调息法是包括练习太极拳在内的中华武术功法的主要呼吸方法。即在呼吸时横隔膜肌收缩,腹部随之起伏,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从太极拳的生理特征来说,逆式调息能加深和加大肺活量,正是这种呼吸方式,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柔、匀、细、长。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气沉丹田,内外结合,缠绕运动,舒畅经络等,都是通过腹部逆式呼吸来完成的,腹部是“丹田”所在,练习时“意在丹田”,通过意识导引呼吸,将气缓慢地传送到腹部脐下,使腹部自然地起伏鼓荡,腹肌在充实饱满的状态下向四周产生内裹之势。太极拳是以腹部的一张一弛来起到转换重心和传递劲力的,也正因为采用这种腹式运动方式,呼吸更加深长、自然、匀细。腹式呼吸的吸氧量大,并且在呼吸中有加深气息的作用。因而逆式调息法是练习太极拳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三)胸式调息法

这是练习太极拳时一种特殊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的生理过程是:胸和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内而完成吸气,然后胸肋复还原位,两肩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储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因而在太极推手中,为了起到“引进落空”和“瞬问转化”的作用,就应当采用胸式调息法,利用胸部开合、提沉,起到以胸化劲的作用。

(四)技击调息法

这是技击时采用的主要调息形式。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动作要求和技击时的情景,进行短促的吸气和呼气,发劲时发生“哼哈”二声。在太极拳运动中常采用这种发声来协助人体的各种发力动作,特别是在技击中,为了使劲发得有渗透力,发声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收缩与舒张,使之具有较高弹性作用,还能使肌体得到放松。通过练习还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整。练习太极拳时能起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威的功效。比如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中有“嘘、呵、晒、吹、呼”五音,在武式太极拳中有“、业、噫、咳、呼、吭、呵、哈”八音。有了这种辅助声音,就表明呼吸与动作已经密切配合,内劲的运用充分发挥。由于有了这种发声的辅助,呼气的动作就更显得自然而沉着,吸气的动作就更显得自然和轻灵,从而使肢体的活动在无形中贯注了一种内在的力量。

(五)化境胎息法

这是练习太极拳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炼虚还道之化境所使用的调息方法。化境胎息法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像婴儿一样用脐呼吸,达到“吸气绵绵呼气微微,虚极静笃,神凝气结,心俞定而息愈微”。中医和气功界的人都知道“万物皆有气”,人体的各个部位时刻都存在气化运动,都可以与身外的大气相通。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说,其实就是万物的热分子运动。练功有素的人,在一定的时问内,可以相对地停止肺部呼吸,而依靠丹田呼吸和体呼吸(即通过毛窍呼吸来实现热分子运动)来维持生命的。练辟谷进入胎息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丹田呼吸和毛窍呼吸而维持生命的。正如《抱朴子·释滞》所说:“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其本质是练习太极拳时通过意念导引的一种高度柔和的逆式调息法的最高阶段。正如《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