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检季:套餐之外,你还应加检些什么?

 优雅a 2015-04-26
体检季:套餐之外,你还应加检些什么?

    又到体检季!每年按时体检,不仅能反映出当前的健康状况,还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不过目前绝大多数的体检套餐都是千人一面,测的也都是最常规的项目。

    专家提醒,对于慢性病患者,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每年光靠单位体检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加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查,这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非常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今后的生活质量。

    筛查心脑血管疾病,加做心脏B超、颈动脉B超。

    人体内的心血管,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和油路,一旦出问题,后果最终是致命的,所以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目标。对于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来说,每年体检时只查一个心电图、测一下心率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每年加做“两超一CT”,即心脏B超、颈动脉B超,以及心脏CT,尤其是血脂高,血压高,偶尔有胸闷、胸痛的人。

    高血压的人群加检糖化血红蛋白。

    40岁以上,有高血压,但还没确诊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正常的人,建议加做一个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发现,这类人群约有60%的人可能合并糖代谢异常,但他们的空腹血糖大都是正常的,其实,他们属于糖尿病的潜在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检查者餐后血糖情况,以及近两三个月血糖的控制情况。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以防进展成真正的糖尿病人,从而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不要拒绝尿检,做肝胆脾胰B超时,要加做双肾。

    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三大肿瘤,尤其是肾癌。肾癌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当出现疼痛、尿血,再赶到医院时,大部分已经不是早期了。尿检和肾脏B超有助于早期发现肾癌。

    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如果家族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患前列腺癌,40岁的时候就可以筛查了。如果家族中有1个患前列腺癌的,可以推迟到45岁再开始筛查。50岁以上,不管是否有家族史,都应筛查前列腺癌。筛查的方法包括,前列腺B超、PSA指标检测,还有直肠指检。

    女性18岁以上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40岁以上每2~3年再加个钼靶X线。

    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的筛查主要分三步:自检+乳腺B超+钼靶X线。在体检套餐中,最简单的是手摸,即内科医生通过触诊、观察,判断乳腺是否有肿块、皮肤是否有凹陷等。这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和医生的经验也很有关系。

    建议成年女性(18岁以上),每年体检时再加个乳腺B超。40岁以后,尤其是50岁,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建议加做一个钼靶X线,它对不表现为肿块,仅仅表现为钙化的肿瘤,也会发现,比B超更敏感。如果检查发现没有问题,也没有家族史,可以2~3年做一次,不用每年做,毕竟钼靶有射线,频繁做对身体也不好。

    40岁后做一次肠镜,40~75岁,每年做一次胃镜。

    我国是胃癌、肠癌高发国家,胃癌、肠癌是体检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仅次于肺癌。常规体检套餐中,大便隐血试验是筛查胃癌的手段之一,但有些胃部肿瘤,等到隐血试验呈阳性了,可能就已不是早期了。专家建议40~75岁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这类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约占胃癌病人的80%~90%。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的病人。

    人到40岁,应该做一次肠镜,筛查肠癌,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指南。若结果显示为阴性,日后没有不适感,又不属于高危人群的,可在三五年后再做一次。如果是高危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关检查。有大肠癌或其他肿瘤家族史、吸烟、超重、胆囊切除10年以上、近两年有慢性便秘史每年2个月以上者,如果突然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出现排便不尽感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诊断,可能是肠癌信号。

    近视超过600度、糖尿病人或50岁以上者每年测眼压。

    体检中的眼科检查,除了看视力外,眼科医生还会观察体检者的眼底有无动脉硬化,视神经有无凹陷、扩大,是否有沙眼、角膜等问题,所以,这个检查不能忽视。

    特殊人群每年还要测一次眼压,有助于预防青光眼。近视超过600度,25岁以后近视度数仍在不断加深;有糖尿病;青光眼家族史;做过激光近视矫正后,视力出现回退,这些人是青光眼的目标人群,建议每年测一次眼压;50岁以后,不管有无上述问题,每年都要测一次。

    专家提醒,如果闭上眼睛发现眼球比较硬,或有压痛感,可能眼压比较高,应及时去眼科看一看,但不一定就是青光眼,可能是高眼压症。

    经常抽烟、三高人群每年加检踝肱指数。

    60岁以上,抽烟的,或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上述因素只要满足一条,每年体检时,最好能查一查踝肱指数(ABI)。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有助于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正常人休息时踝肱指数的范围为0.9~1.3,低于0.9就属于异常,要及时去专科门诊咨询。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若不及时处理,发展到晚期,可能需要截肢。

    女性45岁后,男性50~55岁后每年查一次骨密度。

    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性骨折多半与骨头中的钙质丢失有关,临床称之为骨质疏松症。建议女性45岁以后,男性50~55岁后每年查一下骨密度,以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40岁后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是体检中最常见到的癌症。现在单位体检套餐中,都包含有胸部X光片。虽然X光片也能筛查出一部分肺部疾病(包括肺癌),但敏感度较差,许多部位的肺癌筛查不到。

    相比之下,胸部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的筛查更灵敏。目前,日本和美国已把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广泛应用于肺癌筛查。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那些经常抽烟、烟龄较长、烟瘾较大的人,及从事粉尘等相关职业的人,最好一年能够做一次。

    (本报综合)

    健康课堂

    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春天到来,万物生长,也是人体内脏和器官生理功能最活跃的时节。去医院进行体检,对身体情况做个盘点,不仅能反映出当前的健康状况,还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但是检查完的报告却常常让人一头雾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甘油三酯、癌胚抗原……体检报告上出现的一大堆专业的词汇和数据,相信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当这一连串指标出现“上升”或者“下降”的时候,总会有人被这些异常的数据弄得寝食难安。

    事实上,只有读懂其中的健康建议,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健康。

    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

    甘油三脂是在血液中检测出的脂质,是高血脂的“预警信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特别是女性)。其水平在1.7~2.2毫摩尔/升为临界性升高,超过2.3毫摩尔/升则危险更大。因此,最好每年查一次甘油三酯,这通常为胆固醇检查的一部分。

    为了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应减肥、戒烟、每天饮酒1杯以下,并经常锻炼。如果是单纯高甘油三酯,则应限制食物总量,尤其避免摄入碳水化合物。

    促甲状腺激素:<4.0毫摩尔/升

    促甲状腺激素会影响T3和T4甲状腺素的分泌,除了有助调节新陈代谢、体温和心率之外,也会影响到皮肤、头发、肌肉力量、情绪及大脑功能。TSH超过4.5毫摩尔/升,表明甲状腺无法产生足够的甲状腺素,帮助身体正常运转。

    检查促甲状腺激素应从35岁开始。女性中较常见的甲减会升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导致心脏病及抑郁风险增加。如果TSH水平较高,必须服用药物,并定期检查。

    坏胆固醇(LDL)<2.6毫摩尔/升好胆固醇(HDL)>1.3毫摩尔/升

    有人把“坏胆固醇”比喻成饺子馅里的油汤,它的累积使动脉变成了皮薄多油的“饺子”,很容易破裂。而它正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及中风危险的罪魁祸首。LDL水平一般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则应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HDL(高密度脂蛋白)叫做“好胆固醇”,顾名思义,这个数值应该越高越好。HDL有助去除血管中的LDL。女性HDL低于1.3毫摩尔/升是心脏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而高于1.6毫摩尔/升则有助于保护心脏。

    专家建议,为了提高HDL,应该戒烟,常锻炼,以单不饱和脂肪(橄榄油等)取代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每天饮酒不要超过1杯。

    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

    总胆固醇是测量血液中所有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脏病危险越大。总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在5.2以下,超过6.2,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

    20岁后应该每年查一次检查胆固醇。一旦结果异常,最好多锻炼,坚持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及低反式脂肪饮食。必要时,还应服用降胆固醇药物。

    空腹血糖:<5.5毫摩尔/升

    目前体检项目中大多数检查的是空腹血糖,空腹至少8小时测得的血糖即为空腹血糖,当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时,就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监测血糖,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诊断。一旦达到或超过7毫摩尔/升,即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不但可使心脏病风险加倍,还会增加肾病、失明等风险。

    患糖尿病之前常有三种情况,一是餐前血糖不高,餐后血糖高;二是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不高;三是餐前、餐后血糖都偏高,但血糖水平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故称之为糖尿病前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以往三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情况。人过了45岁之后,每3年应查一次血糖。身体超重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早检查。另外,减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血压:<120/80毫米汞柱

    专家表示,血压较低者更健康。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被视为高血压。最厉害的“杀手”往往“杀人于无形”,高血压也是如此,它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拖延不治,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肾脏损伤、视力及记忆衰退等。长期血压增高会造成心、脑、肾、血管等靶脏器的损害,因此一定要非常重视。

    减重、限盐、减少膳食脂肪、适宜运动等可有效预防高血压。

    身高:21岁时身高最标准

    一般来说,21岁时身高达到最高值。21岁之后每年应测一次身高,如果身高比21岁时矮了3.8厘米,那么应该立即检查骨骼密度或者做脊柱X光检查。大约有一半的女性一生中会发生骨质疏松型骨折。如果你的身高突然降低,那就预示着骨质密度已经开始变化。

    建议平时应常吃含钙饮食,补充维生素D,多做快走或打羽毛球等减重锻炼。烟酒习惯也影响骨骼健康。必要时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

    C—反应蛋白:<1.0毫克/升

    C—反应蛋白(CRP)指标高,意味着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比正常情况高2~5倍。此外,它也是中风、糖尿病及与某些癌症相关的慢性轻微炎症的标志。专家建议,在不清楚自己的心脏病风险的时候,不妨检查一下CRP。CRP检查并非常规检查,但想了解自己心脏病风险及家族病史情况时,可进行该检查,得出的结果对医生诊断大有帮助。

    如果CRP水平较高,应改变生活方式,经常锻炼,并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三文鱼、核桃、菜籽油及亚麻籽油等),以减少体内炎症。

    温馨提示

    体检前必知九大饮食要点

    一、化验血糖前,不喝咖啡浓茶。

    食物可直接影响餐后血糖,所以测空腹血糖应该禁食至少8小时以上。最好晚上8点钟之前结束晚餐,晚餐后不再吃零食。抽血化验空腹血糖前不宜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若感觉口渴,可喝少量白开水、纯净水、矿泉水等,总量不宜超过100毫升。化验空腹血糖前2~3天一定要停用维生素C,否则会干扰真实的测定结果。

    二、化验血脂、血液粘稠度前,不宜有意安排素食。

    化验血脂、血液粘稠度需要抽空腹血。饮食对血脂影响比较大,进食富含脂肪的食物6小时以内,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浓度会不断升高,6~8小时之后才会逐渐回落到稳定状态。所以,化验血脂要求禁食12~14小时。抽血化验血脂前2~3天,应尽量保持原来的饮食习惯,避免大吃大喝,不宜饮酒。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抽血前一日饮食也不宜有意安排素食。

    三、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前,不吃高脂高蛋白饮食。

    抽血化验肝功前2~3天,不吃高脂、高蛋白饮料和食品。因为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情况,甚至出现高血脂、高胆固醇的结果。

    抽血检查肾功能前3天,不宜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因为蛋白质代谢产物经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饮食同样会影响肾功能的检查结果,特别是尿素氮,在大量蛋白摄入后,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将明显增加,血肌酐值也会升高。

    四、部分急诊化验原则上要求空腹抽血。

    血常规、电介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淀粉酶等因病情急需可随时进行静脉抽血化验。而大多数的生化、免疫、放射免疫化验项目如抗“O”、类风湿因子、肿瘤系列抗原、激素类测定、艾滋病抗体等,原则上要求早晨空腹抽血或禁食6小时以上抽血,但在急诊需要时可随时抽血化验。

    五、心电图、脑血流图检查24小时内禁饮酒。

    酒精可使血流加速、心跳加快,甚至诱发心律不齐或心率失常。因此,做心电图检查前24小时内一定要禁酒,以免造成误诊。饮酒后做脑血流图会出现脑血流加快,造成血管梗阻的假象。

    六、超声检查前,大量喝水储尿以助准确成像。

    腹部B超检查应空腹,目的是为了减少进餐后食物对超声影像结果的判断,只要检查当日不吃早餐即可。妇科B超、前列腺B超不必空腹,但是检查前必须喝大量水储尿,以帮助准确成像。

    七、胃镜检查,前晚吃少渣易消化食物。

    为了清楚的看到消化道的粘膜、必须使被检查部位保持干净。如在上午作胃镜检查,在检查前一天晚饭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晚上8时以后,不进食物及饮料。如果下午作胃镜,早餐、中餐都不要吃东西。

    八、腹部CT检查前,前4天开始少量饮食。

    空腹,禁食、禁水6~8小时;检查下腹部病变的患者前4天开始少量饮食,检查前2晚口服缓泻剂一次;使胃、肠内容物尽量减少至排空。若检查胆道系统的患者则嘱前一天中午多吃油脂食物,以便排出胆囊内浓稠的胆汁。

    九、隐血检查前,不宜吃动物血、内脏。

    大便潜血试验主要用以诊断胃肠道有无出血,出血量为5~10mL时该试验就可以呈现阳性。试验前如果大量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药物,都会影响试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因此,检查前不宜吃各类动物血、动物肝脏、肉类、蛋黄,或者服用含铁药物;含叶绿素的蔬菜如菠菜、油白菜和韭菜以及含铁丰富的桂园、葡萄、红枣等也会干扰试验结果,出现假阳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