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太原市阳曲县三藏寺庙会。我也是今年从参加岚县庙会开始,对附近的庙会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平时因为喜欢大山的寂静,对寺庙的拜访,几乎都是在悠闲清静中完成,庙会一改平时寺庙情景,人气、香火、以及赶集商贸活动,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寺庙,了解民俗文化和人们渴求美好的远望和乞求。也许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富裕,寺庙也不断地恢复完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也逐渐得到恢复和继续。庙会不简单是大型祭祀活动,同时也成为大型商贸交流,休闲旅游,聚会的一种形式。这种活动可以凝聚人心,加强人们的往来和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激发人们从善,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质。这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体现,人们有愿望和有能力举办这样的盛事,每年庙会为近年来规模,人流、车流不断递增,香客、居士为抢烧零点的第一炷香,从第一天就开始陆续上山准备。一些义工也提前上山帮忙,乐此不疲。为了加强庙会期间的各项安全防范工作,阳曲县宗教局会同公安国保、交警、卫生、消防等部门联合行动,提前部署,分别对主要路段、重点场所、关键部位做到了车辆的疏导停放,食堂卫生的检查管理,殿宇、香炉的隐患排查与消防配备,并对教职人员的活动安排作了具体的要求、指导,确保了庙会的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三藏寺又名大安寺,始建唐朝,历史悠久。背靠万寿山,面对龙泉河,殿宇雄伟,环境幽雅,素有阳曲“小晋祠”之美称,历来居士众多,游客不断,香火旺盛,影响较广。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七年阳曲县政府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据碑文记载,始创于初唐,民间认为是唐三藏西天取经归来讲经之处,又因佛教经、律、论三藏经典而名。寺前现存一座"唐僧宝塔",民间传说附近牙牙山是"猪八戒钉耙"而成,斛斗峰是"孙悟空立足远眺"之处。辽道宗大安年间(1085-1094)曾重建三藏寺,遂以年号做寺名,改称大安寺;其后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重建,合称大安三藏寺,寺内现存建筑和文物均为明清时期遗物。三藏寺坐西向东,由一座正院和一座偏院组成,,现存殿堂43间,石窑11眼,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正院为三重式四合院落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吕祖殿、伽蓝殿等殿宇以及两侧二层楼阁和院中八角柱石等,无不新颖奇异。偏院坐北面南,位置在正院之北高坡处;其正殿又名水陆殿,系僧人们做水陆斋会的场所,殿内塑有大小不等的各种佛、道塑像500余尊,墙上绘有龙王、雷公、电母、后宫嫔妃、文武官员、贤妇烈女、三教九流等内容的壁画;这些塑像、壁画的技艺很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偏院东侧奶奶庙已毁,西侧地藏殿塑有地藏王菩萨、十殿阎君、判官、武士,南向观音阁有观音菩萨渡海像。三藏寺中佛、道、神、鬼共居一处之布局别具一格,实属罕见。寺前有戏台,寺后有关帝庙、龙王庙等建筑。 我今天带上母亲前往,七十多岁的人,对庙会也很感兴趣。从泥屯往龙泉村的路上,一路上车辆不少,我一开始还觉得,这些车辆不一定是去赶会的,但路途中车辆不断增多,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我骑行这条道多次,车辆几乎看不到,很高兴那样的骑行环境。但今天似乎道路也开始了忙乎的一天。在到达龙泉村时,前面警察开始疏导交通,指挥停车。车辆停满了道路两旁。从村口开始赶集摆摊的很多,在通往三藏寺的路上,可能是不让摆摊,路上就剩下游客和香客,有附近村民和太原来的市民,手上提的贡品,高香。在三藏寺大门前,人们点燃高香,向不同方向祭拜,寺庙内各殿前,人头攒动,香烟弥漫整个寺内。在最西侧,因为中午时分,人们在吃着斋饭,有大米馒头,白菜黄瓜,我吃了一碗米饭和一个油炸馒头,也不知是饿了还是心理感觉,真的很香。寺内做义工的是太钢的,据说三藏寺的出家师傅,原来就是太钢的,现在太钢承担三藏寺的恢复和建设。我忙着拍摄,母亲一个人走遍了寺庙,在最东侧新修大殿内,一个慈眉善目的女师傅,给母亲带了两个寿桃,和一衣兜葵花瓜子。再回来的路上,顺便到窨子沟打了一桶泉水,我们用泉水洗了脸,并喝了几捧,全身感到清爽,大脑很清新。
寺山门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