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耀树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新思考_刘颖
2015-04-26 | 阅:  转:  |  分享 
  
16

上海中学数学

? 2013年第12期



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的新思考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第

一中学刘







于恒成立问题

,

教师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讲 值。由即得所求

.用导数知

识可知/

(.r)在



解和训练,但学生仍然掌握得不是很好,究其原因是

^

_一

11

)h士減



很多学生对这类恒成立问题的实质并未弄清楚.

(,为增函数’在(上雇





近年的数学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经常出现



,在(

+

,+

oo)

上为增函数

.所



可得



恒成立问题,这样的题目一般综合性强,考査函数、 仏



数列、不等式及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 f

/(

1

)>0



题、解决问

题、综合

运用知

识的能力

,因

此备受命题

j



z

,即解

之得

a

=

y.



者青睐.

1

/(—1)>0



_



“恒成



”问

题的两种

基本解决思想方法展





解析2:已知^

?的范围

,求a的范围,可以将a



分离出来,但是此时需分.r取值的三种情况讨论.



例1设k

|<

l,求

正常数

a,使得.r


+

or

3

.

⑴r

〉0时,



广+

_

|

_

f

-3

,卞



目标转而去



解析

1

:原



题等价于

a.r

3

-

:++

>

0个旦成求函数

/(.r)=,r

-2+

j.r

-3的



大值.

这里

利用导



立,故本

题转而去求函数/(

.

r

)=a.r3-.r+

+的最小 数的知识可以解决;



分点. 我们可以在BC上取更多的点来进行探究,也



上面的讨论中,我们选择的是底边BC的

两端 可

以改变fi、_F为中点这一属性进行探索,可以得到



点的情形,如果选择B、C上的其他点,有没有比较



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好的结果呢?平时徒手将一边准确地3等分都比较难,但这



图16中H与N分别是底边BC的





4等分

里可

以看到,

可以徒手

得到很多奇数甚

至是素数





点,即BH

=

CiV

=

BC/4.

通过计算

,可以

证明等分点

,



一点相当令

人意外

.



与FD的交点为复印纸的7等分点,即点将



=



复印纸左右分成3:4,上下分成2:5.而£N与



―、w





FD的交点N''是复印纸的9.等分点,即点iV

''将复

印笔者通过复印纸的三个方面的复印纸数理研究



纸左右分成5:4,

上下分成

2:7

.

的新成果,展示了复印纸的神奇的一面

.实际



这方



AED

AED

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比如用复印纸折封闭立体、用



柳珊

職力

1/2W



,



喊糾

:1?腾





F^j\



许多内容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展示.数学新课程



/\

F

/\ 实施中强调探究教学、研究型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

I\需要这方面的资源作保证

,可惜我国在教材

开发方



8“N

C

B1

M

C

面原创性成果还不多.



图I6



17 在我国,与折纸有关的教学探究也不算少,中考



图17中J、M分别是底边

BC的

两个

8等

分点, 中也经常见到与折纸有关的问题,但是国内的相关



即(3/8)BC.通过计算,可以证明£7与 探究所论述的往往是比较特殊的图形,很少能做广



FD的交点广为复印纸的15等分点,即点J

''将复印



泛、深人的探



,离结论上升为广为人知的研究成果



纸左右分成7:8,







成4:11.而EM与FD的



还有较大的距离

.

而如何总结归纳已有研究成果,并



交点M''是复印纸的17等分点,即M''点将复印纸左

将之用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



右分成9:8,上下分成4:13. 者前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海中学

数学.2013年第12期



(2) x<0时’《<.厂2+知下法同(1); 所以06[O,|],^(0)

=

(cos0-2)+^J

=2



+46



(3) .r



0时,

不等式恒成乂

,a6R;

[

1,4—2/^],所以w



4—2/2

.



综上可以求得a的值为土.解析2:由cos20



3



2wcos0



4讲可得2cos

2

0



3

_4

〉2

mcos0



4

?x,从

而命

题转化为求c

os20—



一般来说

,对于恒成



问题,分离参数法和利用









函数的性质都可以解决.至于哪种方法解决简单,要

mcOS0+

2

m

_2

>o,0e[o,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



看实际问题.变量好分离的一般采用分离变量法,不



(=(;030,《

2

_

?^+2?1

—2



0,?6[0,1]恒成



.对



好分离的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

于此问题

又有

两种解法

.①利用二次函数根的分布



二、常

见的

两类





的解法比较



例2已知/(.r)是定义在[一1,1]上的奇函数,知

识d<

0或

j

2



"

^

2

^

^



,从而得w范围;



当a,66[

-

1,1],

且a+

b

^Q时,有

/(a)

:{

(6)

〉0,



2m~2

>0



a十办1一

m+2?n

—2

>

0



(1)判断函

数/(

.r)的

单调性

,并

证明;

(2)若/(1)=

②分区



讨论

方法:令g(0

=

i

2



+

2,



1,

且/

(x

X

w

2



2?

w

6

+

l对

所有[



1,1],66

m



[



1,1]恒成



,求实数m的取



范围.

[

f<0

(

f>l





析:问



(1)利用函数单调性的

证明不难得 L

⑴〉

o

|_

>

0





m



到/(.r)在[_1,1]



为增函数,则问题(2)等价



2



l

<

w

2—

2m6+l对所有66[





1,1]恒成



,有以下



范围.



两种解法

.

与二次函数问题结合在一起的恒成



问题,要



解析1:同例1中的法1一样用分离变量的方 复杂





,

用哪种方法要视问题环



而定.

一般用分





,

也要分

w



0,m

<

0和m

=

0

三种情况讨论.

离变量的方式,当变量不好分离时用二次函数的性



解析

2:若将/(6)

=

w

2

-

2w6+l,66[-l,l]



质解,但二次函数根的分布是一个难点,应尽量



看成是6的一次函数或常函数,则问题会简化很多.



/(

-

D^

l

恒成



问题不仅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



由直线的单调性,易得,从而可以求得性质

、图像,还以方程、不等式和数列等各部分知识





2或W

=

0或m

>

2.



为载体,考查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和

.



与一次

?

函数(或常函



)结合在



起的恒成立问

方程等数学







法,这非常有利

于考

查学生的综



题,

一般用一次函数

(或常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解合解题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



比较简便.



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3已知奇函数/(t)的定义域为R,且/Cr)

三、



思与

心得



在[

0,

+

oo)

上是增函数,

是否存在实数w,使得





^

恒成立问

题可

以嵌人各部分知



进行考查,题



/(cos20-3)+/(im-2mcosd)>/(O)Mde[O,j]目灵活多



,

从而造成学生掌握、解决不



的情况

.



恒成立?若存在,试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实数w的 实际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问题类



取值范围

,若

不存在

,



说明

理由

. 型还是很好分析的,而且在两种方法比较之后,还应



分析:由奇函数的性质,/(COS20

—3

)+/(4M



该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总



,以利于学

生更



2mcos0)

〉/(

O)等价

于/

(cos20



3)

〉/(

2mcos0





地分析和掌握

.



4m),又由

题意知/

(.r)为R

上的增函数

,所以命



这两种方法表面上不同,实质却是

一样的

,都是



即求cos20

-

3



2舰

对所有06[0,爷]t宜将

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这正体现了新课

.



2

程的髙考命题立意—注重函数思想.当然,这是两



成立的充要条件.下面也给出两种解法.

种最常见的方式,有些时候有的问题并不笛要转化



解析1:由cos20—3>2mcos0—4m得w〉

反而简便,如案例:对任意.r6R,不等式

I

.r

|





二■、,则命题转化为求只⑷=9r

2

二、

,

成立,求a的范围?在这个问题中,可以利用广UI



U

0S°

}

2



_

^C0S°

2



_



与两个函数的图像就可以得到结论;再如



06[0,f



]的最大值?足(0)=

2(coJ~2)

=

°

^J-2, 案例:不等式々(4-t)在.r6[0,3]上恒成立,



18上海中学数学? 2013年第12期



现实生活问题与

一次函





529224

广东省台山市



远中学陈泽宁



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分析问题是现实 间的函数关系式;



世界的一种研究手段,它是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利(3)在(2)的条件下,若乙用户2、3月份共用气



用实际问题构建出一次函数模型,从而达到解决实 175m3(3月份用气量低于2月份用气量),



缴费



际问题的目的.历年的中考常以不同的题型出现这 455元,乙用户2、3月份的用气量各是多少?



类问题

,

使之成为中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内容

,笔者以



分析

:(1)根

据单价

X数



=总

价就可

以求出



2013年中考不同题型的

试题来

研究此

问题. 3月份应



缴纳的费用;



一图

像户皂题

(2)



统计

=总

、&





的关系建立方程就可以求出《值,再从0<.r<75,



图像信息题是由图像给出数据信息,探求变量之 75<.r

<

125和

工〉

125

运用待

定系数

法分别









间关系,再综合运用有关函数知识加以分析,从而达到

j与

.r的函数关系式即可;



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

这类



题来源广泛

,

蕴含信

息丰(3)

设乙用户

2月份用气.rm

3

,则3月

份用气



富,能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加工彳目息的能力?

(

175_.r)m3,分

三种情况:

.r〉125,175



.r

^

75



例1(2013江苏徐州)为增强公民的节约意



,75<.r

<

125,175

_

.r

<

75时,当75<.r

<

125,





,合

理利用天

然气资源,某市自1月1日起对市区

75<

175—.r

<

125

时分别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



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进行调整,实行阶梯式气价,调



解:(

1)由

题意,得:

60X2

.

5

=

150(

元);



整后的收费价格如表1所示:

(

2)由

题意

,

得:

a=(325-75X2.5)十(125









75),a

=2

.75,/.a+0.25

=

3,



每月用气

量单价

(

元/

m

3

)



OA的解析

式为:y!

=h:r

,则有2.5X75=





不超出

75m

3

的部分.



2.5



75^

,,/.^1

=2

.5,



超出75m3不超出125m

3的部



a?

?

?线



OA的解析式为

:y,

=2

.

5

.r(0



.r

<

75)

;





超出125m3的部分



a+0.25

设线段的解析式为:y2

=、

.r+6,由图像,得



f

187.5

=

75k2+b ,k2=2.75



(1)

若甲用户

3月份的用

38g

|

_

jc

|

325

=

125/fe2+6



|

&=18

.75





气量为



60

m

3

,则应缴费

.

.

.线

段的解析式为:

^

=2

.

75.r

_

18

.

75(75



J

;

325 "7

]|

<

.:r

<

125);(385



325)+3

=20

,故C(145,385),





(2)若调价后每月支出的

|射线BC的解析式为;由图像,得



燃气费为



元)

,每月的用气





X

!

I;.

,325

=

125^+6,



,^

=

3



为.r(吃),〉与工

之间的关系如o75125‘

(

385

=

145^+^

>

,

=

-50

''



图1所示,求a的值及:y与工之

i

''



.

.

.射

线

BC的

解析式为:y3

=3

x

-50

(.r〉125).



求a的范围.在这个问题中,利用y=和函数方法,让学生能从较髙的角度审视方程、不等



7.K4—.r)两个函数的图像就可以得到结论. 式、数列、向量等与函数相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分



但由此更可以看出,恒成立问题以函数为载体

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

此处也只是恒成立



|±帛, 问题的一角,更多的还需要在实际学习中归纳,总结



新课程

的目标是培养



有创新意



,探索精神



掘?



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增添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领



域,提供了拓展学生思维的视野,高考命

题越来越多





体现













求.



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1]单埠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



不断强化函数的应用意识

,培



学生的函数观念和 [M].江苏教育出版社,Mil.



献花(0)
+1
(本文系耀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