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耀树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不能“糊涂”
2015-04-26 | 阅:  转:  |  分享 
  
2013年10月下旬(高中)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数学灌曩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o》中,“函数单调性”的概

念是借助几何直观,通过观察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

像的升降性而抽象出来的.具体描述为: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

变量的值,:,当<时,都有)<

))>_厂(:)),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

这一定义,乃是一种形式化的数学表示,在认识

上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学生会产生思维障碍,觉得是

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为什么要“任意两个”啊?突

兀得很.

能否基于学生的现有基础,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经历“函数单调性”的发现、

探究和解决的过程,进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技能、

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带着这一

问题,笔者向众多一线数学教师讨教,多数人认为:束

缚教学的最大桎梏是函数单调性的无限性,基于高中

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糊涂些吧,高中数学有时也需

要“糊涂”.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真的属于“难得糊涂”一类的

教学内容吗?笔者对此作了认真研究和深层思考,得

出诸多理由认为: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不能“糊涂”.

1.诸多铺设,只为函数单调性的登台亮相——不

该“糊涂”

“函数单调性”是函数中最抽象的性质之一,为

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并掌握这~概念,数学教材从小学

开始便作了许多准备和铺垫.

在小学教材[2]中,对函数单调性的把握是以直

观感知为主要途径.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分数的初

步认识”中,通过分月饼的游戏,让学生感知,随着等

分份数的增多,每人得到的月饼就越小;在小学四年

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发

现,在件数不变的情况下,费用会随着单价的提高而

增大;在小学六年级的“圆柱与圆锥”中,通过实验观

察,让学生清楚,当圆柱(锥)的底面积不变时,圆柱

(锥)的体积会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增大.当圆柱(锥)

的体积不变时,圆柱(锥)的高度会随着底面积的增

大而减小.这种借用实际事例作为感官传递物,使学

生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不涉及自变

量范围)产生初步的描述性的知觉(自然语言),是小

学数学教材刻意安排的一条经线.

在初中教材[3]中,对函数单调性的感悟则以图

像直观为主要抓手.例如,在八年级的一次函数中,通

过列表、描点、画出一次函数图像等步骤,让学生直观

了解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与一次项系数有关);在九

年级的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中,通过对图像的观察

体验,让学生形象感知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局部

单调性(涉及自变量的范围).这种坚持以“图形语

言”为主渠道,立足函数图像的直观性,通过对一些简

单初等函数图像的分析研究,为抽象的函数单调性概

念提供几何“观是初中教材的一大伏笔.

在高中数学中,函数单调性作为重要的知识点被

贯串于教学全过程,并不断地加以深化和提高.高一

年级,要求在诸多铺垫的基础上,抽象出函数单凋性

的严格定义,要将先前感知的“自然语言”、“图形语

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能利用“符号语言”(定义)

对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做出判断(初步应

用);高二年级,以函数单调性为典范,侧重于通性、通

法的描述,体会数学定义、数学方法的一般性,强化数

学基本技能的掌握;高三年级,侧重于函数单调性的

综合应用,如与导数、不等式等结合.这种多层次,多

角度地认识和剖析函数的单调性,正是新教材循序渐

进、螺旋式上升的一大亮点.

诸多铺垫,九年坚守,数学教材如此处心积虑,苦

心经营,皆因函数单调性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果我

们将函数单调性定义的产生过程“糊涂”掉,那么,我

们先前所作的一切努力将会功亏一篑,感悟数学的通

性、通法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螺旋式上升的整体

教学结构也将是断线的珍珠,无梁之殿堂.

2.承前启后,源自函数单调性的枢纽功能——不

能“糊涂”

“函数单调性”是函数中最基本的性质之一,被

贯穿在中小学课程的始终,即使在大学的数学课程

中,它仍然是一个奠基式的重要概念.

函数单调性是高中数学课程的枢纽工程.首先,

单调性作为函数的重要性质,它决定了函数图像的基



ll中小学数学理i仑与实践………………-?lJl稿o月下旬(高中)

本形状,决定了函数的变化规律,这就有了极值点、零

点、极值、最值、值域、单调区间等最基本的数学概念.

其次,单调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对应,它给一一对应、反

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值逼近等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

提供了最直观的几何解释.导数作为研究一元函数变

化率的重要工具,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函数单调性的内

涵和外延,切线、极限、拐点、凹凸性等概念都与函数

或导函数的单调性息息相关.

函数单调性也是大学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在数

学分析中,单调性与导数的有机结合,打开了微分学

的研究空间;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就用到单调性

与导数的相关知识;导函数()在‰的某个小领域

的单调性,能决定原函数厂()在处是否取得极值;

二元函数厂(,,)关于的单调性,能用来研究厂(,Y)

的连续性.在实变函数中,囿变函数的单调性是高中

初等函数单调性的继续和深化;坐标函数

.(£):[a,b]的单调性,能保证n维空间R中的连续

曲线-厂((t)(t)(t)):[o,b]长度的存在性.在

应用数学中,函数的单调性被更多地应用在问题解的

最优化上.

函数单调性的枢纽作用还体现在数学思想方法

的传承和借鉴上.单调性是学生在函数学习中碰到的

第一个性质,强化单调性概念的发现、形成和定义的

探究过程,不仅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周

期性等内容采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为数学概

念的产生、探究和形式化过程提供可一脉相传的数学

活动经验.

毋庸置疑,函数单调性是高中及至大学数学课程

的重要载体,也是数学概念形式化的典型案例.倘若

我们将函数单调性的产生过程“糊涂”掉,就好比摩

天大楼省略坚固的基础工程,跨海大桥免去沉稳的桥

墩建没,不利于学生对函数单调性的正确把握和后续

的学习与发展,也有悖于教材的设计初衷.

3.突破无限,彰显函数单调性的表率作用——切

忌“糊涂”

函数单调性概念难懂,实质是“无限”的桎梏.如

果函数Y=-厂()的定义域,是一个有限集,那么,判断

其是否单调就很容易了,只要按自变量的大小顺序,

逐项检验函数值是否都比前一项大(小)就是.但是,

如果函数Y=_厂()的定义域j是像区间[o,b]或是实

数集R等那样的无限集合,我们就无法一一枚举,也

没有相邻两项可以比较了.如何跨越“有限”到达“无

限”的彼岸?给函数单调性下数学定义的探究过程,就

是一个挣脱“无限”桎梏的蜕变过程,也是一次直面

“无限”的破冰之旅,切不可“糊涂”.

对“任意的”对象进行处理,以实现一个也不少

的“无限”目标.这种用“任意”来实现“无限”的数学

思想,是函数单调性中应对“无限”的主旋律.这种思

一2.

想,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体验过,试看两例.

例lA,B是两个无穷集合,要证明A曰.根据

定义,需要逐一验证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曰.但

是,因为A中有无限个元素,一个一个地举例验证,没

完没了,不可行也不可能.于是,为了跨越“无限”的

障碍,就一般性地“任取”一个元素A,若能证明

∈B就行了.

例2要证明在定义域为无限集合的区间[,b]

上函数厂()=g().那就只需要证明:对任意的‰∈

[Ⅱ,b],都有,(‰)=g().

例1和例2的数学方法是一样的.通过对“任意一

个”进行操作,实现“无限”目标的数学方法,是数学

语言的一次大改革的产物,也是数学中处理“无限”

的最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将

会经常用到.如极限定义中的V—j形式,微积分严

格化中的s一6语言.和函数单调性一样,它们都体现

了这样一个转换过程:有限形式的定义,反映的是无

限的内涵.

自然数集是无限集,通过相邻两项的“传递”,能

到达自然数后面的“永远”.这种借“传递”束触及“永

远”的数学方法,在函数的单凋性中首次亮相.这种数

学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将会经常采用,再看两例.

例3等差(比)数列是一个无穷数列.如何定义

这个无穷数列呢?逐一说明,只能解决前面的有限项,

如何应对后面的“无穷”呢?好在“相等”具备“传递

性”(n=b,b=c毒n=c),这样我们只须说明相邻两

n

项的等量关系(传递性)n一n~。=d(=q),再结

Ⅱn

一1

合首项n.,就能定义数列后面的“无穷”了.

例4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与自然数相关的命

题的,也涉及到“无限”的制约.如何将“无限”的本质

转化为“有限”的形式?数学归纳法证明格式中的第2

步,就是寻求相邻两个命题之间是否具有“真”或

“假”的“传递性”.

例3和例4的数学思想是相同的.通过相邻两项

的“传递性”来承载“永远”的数学思想,是应对与自

然数有关的“无限”问题的首选策略.

数学是正面研究无限的科学,“无限”在数学中

屡见不鲜,任何采用回避或是“糊涂”的做法,都是不

可取的.跨越“无限”,应从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起锚扬

帆.

4.返璞归真,追寻函数单调性的教育形态——告

别“糊涂”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学习形式化的表

达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如何将函数单讽性的

概念形式化?笔者以为还是要做好“无限”这篇文章.

以下是笔者施教的几个环节,主旨是:努力揭示数学

概念的逐步形成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

2013年l0月下旬(高中)理论与突践

法,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环节1:直观感知,给函数单调性绘几何定义.

由图像感知.观察一次函数Y=和二次函数Y=

的图像(图1),得到如下结论:函数厂()=的图像

在R上是上升的;函数,()=的图像在(一。o,0)

上是下降的,在(0,+。。)上是上升的(与初中教学接

轨)

l



/O

I

.}

D

tl‘2''

图1

由特殊到一般,给函数单调性下几何定义:如图

2,我们称函数_厂()在(。,b)上是单调递增的,在

(b,c)上是单调递减的.

环节2:理性思考,给函数单调性作文字描述.

让数据说话.分析函数Y=-厂()(图2),在区间

(o,b)和(b,c)中,函数值Y与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

系.给函数单调性作文字(自然语言)定义:一般地,

设函数厂()的定义域为如果在定义域,内某个区间

D上,随着的增大,相应的厂()也随着增大(减小),

则称函数,()在区问D上是增(减)函数

●‘

、==

t/:!~

/口b图

2

环节3:突破“无限”,给函数单调性下“数学”定义.

用问题铺垫.通过设置系列问题,暴露跨越“无

限”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研究方法,积累基

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1:如何“数学”地判断“随着的增大,相应

的_厂()也随着增大(减小)”?

若定义域,是一个有限集,只须按自变量的大小

顺序,逐项检验函数值是否都比前一项大(小)即可.

但是,对于定义域为无限集的(o,6),穷举法显然不

行,也找不到相邻的两项进行比较.因此,问题的关键

是如何跨越“无限”.

问题2:以往应对“无限”都有哪些方法?

回顾例1、例2的处理方式,得知用“任意”实现

“无限”是数学中处理“无限”的最常用方法.

中小学数学慢

因为(。,b)是无限集,所以,在(。,b)上任意选取

的数组也应该是无限集{}(几乎每个学生都这样认

为).即在区间(口,b)上任取1<2<3<…<<



,再判断是否有,()<_厂()<,()<…<

,()<或1)>2)>,(3)>…>)>

…(3)成立.

问题3:(3)式仍然是一个涉及“无限”的不等式

链,如何应对这个“无限”?

观察(3)式,发现这一“无限”的特殊性,即与自然

数有关,且有相邻项.倘若依次两两进行比较,只能解

决前面的有限项,将问题聚焦到不等式链后面的“永

远”.

问题4:如何解决(3)式后面的“永远”?

回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4]中S=1+2+3+…

+n的计算方法,无论多大的n,只要通过循环“传

递”,S+j|s总能得到S;盘点多米诺骨牌的游

戏过程,发现后面的骨牌并不需要一一推倒,靠“传

递”(第k块倒下,碰倒第k+1块)也能保证后面的

“永远”倒下.结论:“传递”能到达自然数后面的“永

远”,是应对与自然数相关的“无限”问题的有效策

略.

问题5:不等式具有“传递性”吗?

显然不等式具有“传递性”(o>b,b>cj口>

c),(3)式中,若A)
,()<,(。)<八X)再结合“用任意”实现“无限”

的数学思想,便可将(3)式的“无限”形式转化为:对于

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时,都有-厂(。)

<:)(1厂()>.厂(。)).这样,函数单调性的形式化

定义便水到渠成了.

以跨越“无限”为目标,以图形语言、自然语言到

数学语言为主线,如此“咬文嚼字”一番,数学的严谨

性顿然显现,学生也不会再感到突然了.用“任意”实

现“无限”,靠“传递”承载“永远”,高中数学中突破无

限的两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均在函数单调性的概

念中隐含,不加以挖掘,岂非可惜?

总之,函数单调性承载了厚重的数学功能,藏匿

了诸多的数学思想,有待我们去挖掘和研究,任何将

函数单调性的形式化的定义直接灌输给学生的“糊

涂”做法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o)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卢江、杨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范良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劲松.义务教育初中课本(试用)信息技术

(九年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一3-

献花(0)
+1
(本文系耀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