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耀树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解题人口宽 能力要求高 数学素养深--评析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科两卷中的选择压轴题
2015-04-26 | 阅:  转:  |  分享 
  
2o13~10月下旬(高中)………………….高考研究中小学数予囊

——评析2.013年高考全I!l新课标卷理科两卷中的选择压轴题

湖北省英山一中(438700)王胜林

许多高中教师喜欢研究高考试题,在陆续解答今

年各地高考试题的过程中,笔者对全国新课标卷理科

两份试卷中的选择压轴题印象深刻,它们立足双基,

内涵丰富,解题入口宽,解题路径多,能力要求高,可

较好地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

例1(全国新课标卷I理12)设AA…BC的三

边长分别为。~b.r△AB…C的面积为S(n=1,2,

3,…),{;6l>cl,b1+1=2al,Ⅱ1=(z,b+l=

,。:,则().

(A){S}为递减数列

(B){S}为递增数列

(c)S一.}为递增数列,{S}为递减数列

(D){S}为递减数列,{S:}为递增数列

分析:本题将生成的数列组{。,b,c}作为三角

形的三边,巧妙地将数列知识与三角形的周长、面积

融合在一起.可较好地考查数列知识、不等式性质、解

三角形知识等.并且,随着解法的不同,还可考查均值

不等式知识、“二分法”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或特殊与

一般的辩证关系等,对考生的计算推理能力、分析化

归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要求都较

高.文[1j已给出了四种解法,受益非浅,本文再给出

五种思路,聊以助兴.

思路1先从n=1,2,3进行试探,由已知得b

cI+n131,bj+nl1



3l

—一l+t,zT。l+。I,



·

.+c:=(c。+÷)+(÷c。+÷.)=C1+

=2=aI,.·.:÷÷

c,==}:+÷.·.63+c,=(÷c+3—2+02,‘。‘+3l2+

16

:)+(1c36)=c+6:=c.+6,=2…,

猜想AABC的周长o+b+C=3al(定值).

联想海伦公式s=

p(p一口)(P—b)(P—c),

变形得S=

,/p(p—n)l(P一(b+c)P+b.c)j,兵中P

1(。+6+c)

,p(p—n)和p一(6+c)p都是定

值,因而S与6c具有相同的增减性,故要研究6c

的增减性.根据已有的研究,知6:c=(3c,+

16

,)(÷c+36,)=素(c.+6。)+16lc>6Ic,

63c=(÷c+16)·({c+36)=素(c+

+寺6c>6zcz>6,c一,猜想6c递增,所以{S}

为递增数列,选(B).

点评:推理出三角形周长为定值后,敏锐地发现

S与b.c具有相同的增减性,对函数意识和思维深刻

性的要求较高.

思路2由已知,得6+c=—1(6+c)+

。,,.·.6+,+。+.一2。.:(6+Cn一2。.),.·.6+Cn

=÷一+Cn_1—2a1)=(÷)一+Cn_2—

2a1)…·=(÷)(6I十cl一2a1)=o,

一4气一



薯l申小学数学高考研究……………………20l3年10月下旬(高中)





.b+c=2aI(定值).

又lb+一c+。I=}÷(6一Cn)Ilb一cl=

÷一一。.-(÷)一:一.-…=

()(6j-c一).

..1b一I单调递减.画出以B,C为焦点,20。

为长轴的椭圆,A,A,…,A在第一象限的椭圆上,则

它们随着n的增大逐渐靠近短半轴的上顶点A,即以

BC为底边的AA…BC的高越来越大,故{S}递增.

点评:此法与文[1]的解法3有相通之处,探索

b。一c+时,因正负性不确定而取绝对值,较好地回

避了分类讨论.当然,也可退到初始的几项,借助数轴

的直观性思考:如图1,易知C1,62,C3,b4逐渐靠近nl,6l,

c2,6j,c也逐渐靠近Ⅱ,当6,c越趋近于相等时,以

曰为底边的三角形的高越大,即面积越大(思路3).

64c

b2C3。lb3。26

图1

思路4问题中隐含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故可考虑取特殊数组,如取n。=8,b=10,C=6,则

s=24;。:=8,6:=7,c:=9~cosC2=

=一手,s。=1×56×√1一()。=12,B24

=8,b3=8.5,c3=7.5,求得S3=6v/2l>S2>SI,

故选(B).

当然,S:,S也可用海伦公式求解(思路5).

反思1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得到6+为定值后,由b:÷和c:

÷aL,发现类似“二分法”,即6,存在逐步逼近的

趋势,结合均值不等式中取“=”的条件,感悟到随着

n的变大~b,c越接近时其积越大,这是立意“多考点

想少考点算”,需要考生具有较好的数感,对思维深刻

性和数学素养的要求较高.

反思2命题者为什么命出迷惑支(C)和(D)

呢?

一是文[1]解法3的过程,如果出错即会错选此

二选支.二是用错三角形面积公式,即S=

一46.

÷n6sc=1(%+62一c)=1+2aj(6

)5一s=(6+)一(6)]

=_(6一]=_6n)''_又+

c为定值后,因为6一c=专~{=

,6>。,所以,当为奇数时,6>。;当n为偶

数时,b
故当n为奇数时,S>S;当n为偶数时,S‘

S+。,选(D).

例2(全国新课标卷lI理12)已知点A(一1,

0),B(1,0),c(o,1),直线Y=n+6(。>0)将

AABC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1_,/f,-2)

(c)(1—2,了1]

(D÷,÷)

分析:本题是直线平分三角形面积问题,随着解

法的不同,可较好地考查三角形面积、解方程组、不等

式知识、函数知识,以及分类与整合思想、数形结合思

想、运动变化思想、极限思想或特殊与一般的辩证思

想等,对考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要求都较高.

方法1:(1)当直线Y=a+6交AC、BC于E、F

…由可得E(,)·

LV=0+D.一一‘

由得F(a+l,).因为点在线Lv=黜+6.、0十I

段Ac上,所以一1≤L二<0

,解得0<Ⅱ≤6<1.

因为s=1c·FC)=

=

1

,即n2=一2b+46—1(),.·.0<一2b。+46



1≤6j1一<6≤了1;(2)当直线y=。+6交

AB、Bc于、Ⅳ时,可求得=一,y=}{,由条

20l3年10月下旬(高中)…………………·高考研究

件知(1十一)一a_+b

a1

—1,即

zo

=。;由点在线段

n十I—

OA上,得0<一一<1,即n>6>0;由点Ⅳ在线段曰c

a

上,得o<等<1J6<1.解不等式b2>6>

t),得÷<6<一},综上得1一譬<6<÷。

方法2:设直线Y=ax6分别交边AC、BC、OC于

、Ⅳ、D,目朋c=m、NC=,贝0由s△=—}可得mn

:1.显然0
n

≤,m≠n,所以譬≤”≤一.m≠I.设_l!)到1G、

曰c的距离为f,则有—t=丽DN+—D丽M=1

,~~rv2

IV1117n几VV

:—一

,目l】{一:+.令,):巩+,则由

111,+J7

≤r丌≤日m≠l,得八m)的值域为(2,l,所以

2<{一≤≤丁l,因为6=1__CD:1



,所以I__孚6≤≥.

方法3:当直线Y=ax+b平行于AB时,设该直线

~OC-YD点,则一i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得()=

÷,即()=一}6=1一5-,所以n一0时,6

/O

一1一,故排除(A)(D);比较(B)与(C),取只适合

一个选支的6值,如6=-(了I一,÷),代入()

式,得n:一-v~446

一∈(O,1),满足题意,故选(B).

点评:差异比较后的取值排除(检验)法,解某些

选择题时非常有效.

方法4:同方法3排除(A)(D)后,当a=1时,设

直线y=+6交嚣、BC、OC-#P、Q、,则有()=

()=1PQ-l''所以6=。P

一1e({一,上2),故选(B).

中小学数学

点评:本题存在几个特殊情形:①n一一+0,②Ⅱ=

1,③直线过A与BC边的中点(此时b=1一),④

一,+。。(此时b不易确定),方法4是从特殊情形①、.

②入手.在方法1或2中,若只考虑两种情况中的一

种,或忽视直线与△ABC三边的交点在相应线段上等

基本事实,就会误选另三个迷惑支之一而致错.直线

分三角形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它们的面积

比存在如F定理:

定理若AABC的三个顶点为(,)、B(2,

Y)、C(x,,Y),直线f分别交边4B、,4c于点肘、N,则

善=一三筹中≠≠S△tc(2一1)(3一1)’’‘’‘

)(类似地,纵坐标亦然).

证明:设:,:肛(0≤A,Ix≤1),

贝0有一1=A(2一】).一I:=tx(3一1),

·

,.

·

.A=-==,=

S△AⅣ

S△^

-

I

~AM.ANsinA



兰:兰.::兰一

(2一1)(3一I)

例2中,=0,=一1,=1,由此定理可得

—兰:{_:,这就是方法l中I:FJ().二T。二F,哒足力L。

初解例l,感觉有点“乱”,但深入下去就会发现

乱中有“序”;直接求解例2,需要分类讨论,分类标准

的选取是关键,且不得忽视隐含信息.两题郁有直觉

思维和极限思想指导下的特殊求法:冽1是取特殊数

组,例2是取特殊位置或特殊数值.这两题无论怎么思

考求解,需要考生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具备的

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都较高.

参考文献:

[1]申明生.2013年一道全国高考题的解析.中

小学数学(高中版)2013(7~8).

..47..

献花(0)
+1
(本文系耀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