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五大河流溯源系列之三 饶河源头婺源莲花顶暗泉汇聚成流

 zqbxi 2015-04-26

 在我省,汇聚成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赣、抚、修、信、饶五大水系中,饶河孕育了江西最早的人类文明,其源头群山环绕,暗泉四溢,水系发达,支流横生,自有记载以来,历经20年才被认定在江西婺源段莘乡的莲花顶。


▲饶河源头群山环绕,水系发达,支流横生。

 


饶河源头于2004年确定
    据了解,饶河原名鄱江,古称番水,以鄱阳曾为饶州府治得名。其上游为乐安河和昌江,在鄱阳镇姚公渡合流后始称饶河。主河道经双港乡至莲湖龙口注入鄱阳湖,长34公里。
    因饶河上游乐安河和昌江的流水量相差并不明显。有着“江西当代徐霞客”之称的前江西省人事厅副厅长程宗锦通过翻阅各种志书了解到,关于饶河源头的说法大多含糊不清或前后矛盾。如1984年《乐平县志》中“源出婺源县东北部的芙蓉岭”;1985年《江西省情汇要》中“源出婺源县的怀玉山区”;1989年《鄱阳县志》中“源于赣、皖边界的婺源县鄣公山南麓”;1993年《中国水系大辞典》中“源出赣、皖边界婺源县东北部海拔1469米的五龙山西南麓”;1993年《婺源县志》中“源出五龙山”;1999年《辞海》中“源出婺源县东北境”;2000年《万年县志》中“发源于皖赣边界的婺源县五龙山和大庾山”等。
    为了彻底查清饶河的源河、源头和发源地,2002年12月,来自江西省水文、测绘、地质、林业、遥感等多个专业的20多位专家组成了“江西五大河流科学考察组”,对饶河的河口、源河、源头和发源地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
    据当时参加考察的婺源县段莘乡人大主席方向明介绍,经过先后多次考察,于2004年4月认定饶河的发源地位于婺源县东北部段莘乡西垣村境内的回岭。因其山上有座莲花庵,故也称莲花顶。


向来有“三源说”
    记者了解到,回岭为五龙山的北支,横卧赣、皖两省之间,主峰海拔1375米。峰峦回转,迤逦清秀,故名回峰,俗称回岭。方向明告诉记者,饶河源头的水源地位于回岭下的山坳里,滋滋清泉从山体内部流出汇聚成河,再沿着峡谷缓缓流动。
    在认定饶河源头之前,向来有“三源说”。
    据方向明介绍,一说是昌江,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的大洪岭,长253公里,流域面积为6260平方公里。
    二说是乐安河,源为段莘水,发源于回岭,注入段莘水库,流至武口的王村附近,全长69.9公里。段莘水与古坦水江合后始称星江,又称婺江,流至婺源县凤洲乡小港村附近,全长66.5公里。星江流入德兴市境内,始称乐安河。整个乐安河全长279公里,流域面积8945平方公里,其长度、流域面积均大于昌江。
    三说是《婺源县志》中“段莘水,古称东北水,源出五龙山。”事实上,流经半岭的段莘水并不是源出五龙山,而是源出回岭。经过实地了解,五龙山在回岭东南2公里,距半岭3公里。之所以会有“源出五龙山”的说法,或许是因为它是段莘乡的最高峰(海拔1468.5米),较回岭更加闻名。


源头区在赣皖边界
    在饶河源头区域内,群山绵亘,峰峦叠嶂,沿着赣、皖两省交界的山脊,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连绵不断,源区内沟壑纵横,岭峻谷深。中间有一条长约10公里、宽2米,通往安徽省休宁县的青石古道,为古时通往徽州的要道。
    方向明告诉记者,因回岭位于赣皖边界,其区域内除了保存较好的古道之外,还有不少古迹遍布。据段莘乡政府驻地5.8公里的“一眼桥”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座横跨区域内官坑水之上的单孔石桥。
    青石古道的下面即为段莘乡境内段莘水的源河,也是饶河的源河。古道路上还有两个侧倒在路边的石刻人像,均有2米多高;水沟旁有两只跪坐的石羊,似为古墓前的石雕。上山约3公里,到达半岭,路中有一凉亭。亭下不远有两幢民房,原有一户汪姓人家,住了二位老人,前几年已人去房空。房亭之间的溪流处有一块大石,底部刻有很多字,但难认难解。村里的人传说这块石头附近埋藏着大量金银财宝:“大石里,小石边,谁能找得到,富贵半边天。”
    海拔742米的回岭洞,实际上是赣、皖省界山脊之中的一个坳口,在坳口当中建了一座石砌的拱形门洞,长约10米、宽5米、高3米。洞口西侧有青石匾额,刻着“峡挹”二字,洞口东侧石壁上又镶嵌了一块青石板,横书“峡挹斡南”四字。
    走出回岭洞,就到了安徽省休宁县地界,右前方有一棵五谷树,据说此树开花后能结出稻、谷、豆、麦等五种形状的果实。


水源处为悬崖峭壁
    据了解,河流源头有广义源头和狭义源头之分。广义源头又称地表水源头,为河流河槽的起点,即槽流曲线与波流曲面的交汇点;狭义源头也称地下水源头,为露出地表的泉水眼或集水点,正常年份,四季不枯,常年有水。
    方向明告诉记者,饶河的广义源头位于莲花顶西南侧。它是饶河溯源而上的最远点、最高点,亦是饶河的起点,如今已然为其树立了石碑。而饶河的狭义源头则被定在从莲花顶流下之水与回岭洞流下之水的交汇处。因为在莲花顶以下,沟壑之中几乎是悬崖峭壁,500米的平面距离,高差就达262.85米,如果天不下雨则无水流。
    “在饶河源头的水源处,如遇干旱的天气,只有山体暗泉才会向外冒水;如遇雨天,山上还会流水下来,汇聚成河。”方向明说,饶河源头的水源处正处峡谷,群山环绕,山险路艰,汇聚一处便成了饶河源头,经山谷流向省内各地。
    如有游人来到饶河源头的莲花顶山下,必然会觉得此地山高路险。方向明说,从地图上看,洞口到回岭主峰只有1公里的直线距离,但要登上去却很难。特别在雨雪天气,山上的草木、泥土全都变得湿漉漉的。坡陡路滑,每前进一步,都要抓紧树枝。当地村民也说过,大风大雨的天气,山里人连门都不敢出,更不用说登莲花顶这么高的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