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兵员大省、革命老区。根据普查统计,实有零散烈士墓54002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632处。按照建设“五个工程”的目标,截至去年9月底,全省已全面完成零散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抢救保护任务。 高度重视,抢救保护工程摆位政治工程。2012年9月,在省政府召开的第十七次民政会议上,把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列为全省民政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民政厅为此先后3次召开工作部署会,2次召开现场会,4次召开推进会,10次派出督导组进行现场检查督导,每季度进行工程进度排名通报,每年列入民政重点工作考评,并把工程建设纳入“双拥模范城(县)”考评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科学规划,抢救保护工程塑造品牌工程。为确保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真正把工程建设成品牌工程、亮点工程,省民政厅指导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并建立了省、市两级民政部门审查机制。各市、县都专门聘请专业部门和著名院校的专家,精心规划设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远瞻性和实效性。 确保质量,抢救保护工程建成德政工程。为做到无愧先烈、无愧良心、无愧历史,省民政厅多次派出督察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督察。各地按照项目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的原则,严格工程监理,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严管资金,抢救保护工程奉行廉洁工程。为确保抢救保护工程专项补助资金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对资金分配和管理使用进行专题研究,并联合开展督察。各地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均建立了专项账目,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建立机制,抢救保护工程打造长效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6个管理保护单位列入财政预算,编有管理人员1272人,其中讲解员187人。目前,全省正按照民政部统一安排,组织开展英烈讲解员竞赛,经过层层选拔,努力推动烈士褒扬工作再上新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