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掖马蹄寺景点

 紫琅春风 2015-04-26

座佛殿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2-15 16:38:38  

49b4cea8c81ecdd43c93e1e29989d3cd.jpg

藏佛殿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21:20  

486EDD754B6FCD2BE81324EAABE56D9C.jpg

          藏佛殿位于三十三天石窟北侧,洞窟构造复杂,规模宏大,为我国石窟艺术所罕见。窟平面配置极为独特,窟形平面似一个“凸”字,总深为三十三点五米,宽二十六点三米。由前堂、拜殿、甬道等几个部分组成。各位请随我一起往里走,这里是前堂。前堂为横长方形,横券顶。这里是拜殿,近似方形,正壁上开三个圆拱大龛。拜殿左、右、后三壁开甬道,甬道两壁开四十九个大龛。考古学家宿白先生考察后指出:“马蹄寺北寺藏佛洞中央回廊两侧的十四尊佛像,是元代早期的塑像,目前已很少见到。分布在佛龛两侧的壁画,是明代早期的作品。”幸得常嘉煌先生捐赠他在日本留学时勤工俭学挣得的一千元钱,加固了藏佛殿内即将倒塌的两幅明代壁画。要说起藏佛殿这一殿名,藏佛殿内有口井水,这口水井非常奇怪。藏佛殿本身开凿在山崖上,水井就挖在石窟里面,夏不溢,冬不枯,水虽然不流,却不变腐,千百人饮用,取之不竭。这水叫功德水,此水具有质净、清、凉、软、轻、解渴、安适、香气八大功能,所以叫八功德水 。

浮雕塔林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25:18  

优秀奖—佛龛—李文盛.jpg

  浮雕石塔林:位于千佛洞北段的石塔林,为喇嘛塔,密集的分布在陡峭的红砂岩壁上,均为元明时期的作品。这里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几十座石塔,这是苦行僧居住或存放舍利子的地方。大部分石塔雕凿于元、明时期,也有西夏的作品。些石塔一般都由塔座、塔身、须弥座、相轮、刹盘和塔顶构成。这是本地石窟艺术的一大突出特点。形态各异,年代久远,由于石塔全部开凿在窟龛之中,虽经千年沧桑,风雨侵蚀,但仍然色彩鲜艳,线条分明。这些塔十分精美和完整,大部分为长方形龛内凿出高浮雕粗相轮,塔身为复钟形的复钵塔。另有组合成“山”字形的三塔龛,为西夏时期的珍品。龛内的三塔形制流行于13—14世纪,风格几乎和柬埔寨的吴哥窟的一座二塔、三塔的风格形象一模一样。这些佛塔是典型的藏传佛教遗迹。说明藏传佛教已传入本地,影响了这里的石窟造像。这种雕凿技法和形式在其它石窟中实属罕见。

临松瀑布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27:26  

04F73C1D4CF58F9EEB0AF6F100BA92B6.jpg

  在塔尔岭我们向南远眺临松雪山下半山腰的悬崖上,有一条百米多长洁白的像哈达一样的瀑布飘落而下。凡是到马蹄寺的游人香客,或徒步或骑马都要到瀑布下享受一番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关于那条瀑布的来历,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据说有一年天旱无雨,人畜死亡不计其数,观音菩萨不忍目睹此状,大发慈悲光施法术,使山顶的千年积雪顿时融化,倾斜而下,直奔峡谷,便形成了这条瀑布,雪水流过山谷,滋润了山林,解除了饥荒。

莲花湾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31:41  

QQ图片20150130174105.jpg

 

  马蹄河畔的那座秀美的山峰叫莲花峰,峰下的山湾就是莲花湾。那里离寺院三公里,据说因观音菩萨曾在那儿讲经说法离去时把莲座留在了那里,才有了莲花山峰。你看那到山形宛如一朵正在盛开的莲花,山峰犹,花瓣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灌木这不是水面上那种灵巧纤细的莲花,也不是画家笔下那种精心修饰的莲花,这是一朵大自然的灵秀神韵孕育的莲花,是沐浴着观音菩萨神圣之光的莲花,它来自于自然,形成于自然。
 

卧龙回首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0 17:55:26  

E9F327E4E8E23854A413370AAD472DED.jpg

  卧龙回首,是一条形状如龙的山,卧龙有鼻子,卧龙的两个鼻孔相互贯通,顾名思议就叫龙鼻子。
 
据说这条龙原来居住在临松山瀑布下的深龙潭中,由于他作恶多端,使寺院所在的拉琼地方的老百姓经常遭殃,不得安宁,后来这儿的老百姓,从西藏请来了一位大仙者──罗哲丕王子。王子神通广大。一天小龙顺水而下,来到寺院对面的绿草丛中,正在作恶时,罗哲丕乘其不注意时,用利剑刺通了小龙的鼻子,龙的鼻子里冒着一股青烟躺在那儿再也不能动了,小龙被调服了,这就是龙鼻子贯通的原因,从此小龙改邪归政,皈依佛法,龙体由北向东南,而龙首由东转向西面,龙面对着西面的寺院,虔诚归顺诸佛的模样,认真听讲佛法,一心求得正果,并把它的灵魂招为寺院的保护神之一。而罗哲丕王子调服小龙一举成名于安多拉琼地区。
 
卧龙回首,还有其它的事故。有人说此卧龙是张掖黑河龙王,是泾河龙王的第九个儿子,泾河王因触犯天条,唐贞观十三年被魏征梦斩后,此龙无人管教,其母投送舅舅西海龙王,西海龙王送龙子到马蹄寺听经学法。由于生性顽皮,不专心听讲,观音菩萨对她进行教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安分佛法,难得正果”,龙王顿然感悟,从此端正态度,专心听经学法,头由东转向南,面对寺院虔诚听起诸佛讲经,得名卧龙回首。

胜果寺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35:43
  

胜果寺.jpg

 

  南寺又叫胜果寺,寺僧全是藏族。寺院有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大经堂、三佛宝殿等,金顶碧瓦,飞檐翼张,雕梁画栋,奇拱巧斗,极其高峻严整。每逢佛典盛会,极富宗教色彩的“跳护法”活动仪式隆重,场面盛大热闹。届时,四方沙门云集,游人熙来攘往。许愿还愿的人不辞道远纷至沓来,朝佛进香的信徒们虔诚备极,不顾跋涉的艰辛,未到山门就已经接连叩首顶礼膜拜了。经堂上禅榻井然有序,众僧列坐,诵声并起,钟鼓铙钹响彻云霄,回荡山巅深谷,殿内外帏幕毕张,丝缯幡盖高悬,佛殿庄严妙丽,僧房也齐整明净。堪称绝技的酥油花更是玲珑剔透,在灿烂的烛光中倍显色丽光滢。菩萨慈祥,佛面生辉,这都给“薤谷晴岚”增添了圣洁肃穆的氛围。1958年,殿宇经堂尽被拆毁,唯清代大藏经一部、乾隆帝御赐龙袍一件及马鞍一具等镇寺之物保存还较完整。 1988年,在原址重建起一座二层歇山四坡双檐木结构护法楼,东侧回廊间架有木阶梯可通顶层。佛与菩萨也已金身再塑,造型之妙不减当年。整座楼殿雕绘精彩绚丽,更兼背有青山作庇,松掩柏荫,终于使人再睹昔日南寺雄伟壮观的气象。

胜果寺1.jpg


胜果寺.jpg

观音洞简介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39:00  

壁画.jpg壁画.jpg

  上、中、下观音洞坐落在离寺院东面7公里处,四周灌木和森林环绕,环境十分幽静,因三处洞窟建在三座不同的石峰上,以上中下不同方位排列而得名。三处的石窟均有中心柱。据《安多政教史》记载,上、中、下观音洞三处有罗哲培王子的喇嘛阿哇杜德瓦师徒三人的静修院而得名,上观音洞内曾有阿哇杜德瓦原身法体。几百年过去了,面部红润,气色不变,像入静的佛像一样端坐于莲花座上,十分令人敬慕。因他调服了该地兴妖作恶的罗刹女--更增拉毛而成名。中观音洞有罗哲培王子的塑像,他用智慧利剑调服了作恶多端的小龙而有名气,下观音洞塑有改邪归正,皈依佛法成仙的更增拉毛的塑像。因此,此观音洞名声大噪,久经不衰。上、中、下观音洞的中心柱和窟壁上仍保存着一些早期的像和壁画,有些十分完整和醒目,尤其是“四神戏水”的壁画,难得一见,这两窟现在都有僧人供养和保护。

金塔寺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57:50  

5.千姿百态.JPG

  如果把“三十三天“石窟比作是马蹄寺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金塔寺石窟则为马蹄寺的精华。金塔寺石窟,分东西两窟。石窟位于马蹄北寺东南面20公里处的大都麻河西岸,高悬刺沟的红砂岩崖壁上,距离地表约60米,洞窟虽只有两孔,但内容、题材之丰富,雕饰之多变和保存之完好,是马蹄寺石窟群中最有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石窟。窟内遗存有北凉、北魏、隋唐、西夏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珍贵塑像200多身,尤其是大型的“高肉雕泥塑飞天”。飞天就是散花女,为佛教天龙八部之一,因其身有香味,也谓香神以千姿百态的形式展现出赞礼、奏乐、歌舞等优美形态。两窟中心塔柱上都布满了凌高翱翔的众飞天。这里的飞天则形态各异,造型生动,像神又像人,眼窝略凹,鼻梁较凸,与东南亚人十分相似,这与受东南亚佛像风格影响有关,个个都像外来之客,立体感极强,是国内仅有的,著名考古学家史岩对马蹄寺飞天的评价是“艺术成就比莫高窟石窟内中小型乳雕式的平面影塑提高了一步”,又被赞誉为“东方飞天之精华 ”。

三十三天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1:00:09  

冬景三十三天.JPG三十三天 .jpg

冬景三十三天.JPG

 

  “三十三天”石窟开凿在普光寺的红沙岩壁上,距地表四十三米,共七层二十一窟,下大上小,呈宝塔形,这种结构的石窟造形独特,难得一见。洞窟自下而上整齐排列为五层。第一、二、三层各平列开窟五个,第四层开窟三个,第五层开一窟,最上层的左上方又开二窟。洞窟层层叠叠,每层之间都有隧道相通,由第一层的北边入内,隧道呈“之”字形,回廊曲折。“三十三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三十三”天是梵文的意译,音译为“仞利天”,为佛教用语。佛教汲取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提出“三界”说。“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磐境界成佛,才能超脱三界之外,升入不生不灭的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三界中欲界为最低一界,人类社会居此界,地狱饿鬼、畜生亦居此界。天有六重,即“六欲天”,佛经上讲在须弥山之巅居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四峰各有八天,居住着八位诸天神,即四八三十二天,再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 在中国寺庙里,帝释的形象多为少年帝王像,而且是男女相所以藏传佛教认为能够到达“三十三天”的人可谓是功德圆满。凡是到马蹄寺的人,不登“三十三天”就会终身遗憾,所以人们抱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要登上“三十三天”石窟,领略一番与诸神仙游戏的乐趣呢!
 
   最高窟内塑有绿母像。度母是观音的化身,传说是由观音菩萨悲伤时流下的眼泪变化而来的。相传“三十三天”石窟则为绿度母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所以绿度母菩萨在马蹄寺自然生成的传说也就传遍了藏传佛教地区。据说有一天,寺院里的一位堪布看见北寺的“三十三天”悬崖顶上,有一束佛光时隐时现,神奇壮观。堪布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崖顶,原来是一尊约四指高的孔雀石绿度母菩萨像闪着光芒。后来堪布仿照孔雀石的度母像,塑了一尊一米多高的绿度母菩萨像,又将孔雀石度母像装进塑像腹中。绿度母也就成了马蹄寺的本尊佛,所以信徒们认为在这里祈福朝拜是最为灵验的。
 
  在石窟最顶层的右侧有一个小窟相通,内置白度母菩萨塑像。白度母菩萨被当地人称为“送子菩萨”。按照当地风俗,男女双方结婚后,若想要生儿育女,就一定要来到白度母菩萨面前拜佛许愿,之后由男方蒙着女方的眼睛去摸一只小孩鞋,摸到的鞋子带回家去,等孩子出生了,愿望实现了一定要来还愿的。还愿时是不能空手而来的,你要带一双小鞋子放回原来的地方。据说特别对那些无儿无女的是非常灵验的。当然无论生儿生女,宝宝能够平安健康出生,那才是最主要的。

座佛殿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2-15 16:38:38  

49b4cea8c81ecdd43c93e1e29989d3cd.jpg.

千佛洞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45:21
  

千佛洞.jpg

千佛洞2 (1).jpg

千佛洞2.jpg

 

  现在大家来到的地方,是千佛洞的中段,这里有众多的石窟。我们现在看到的6号窟也就是“西方三圣殿”,石窟开凿于盛唐时期,窟深5米,宽5.5米,高5.5米,正壁中央莲座上雕毗虏遮那立佛像。这些造像依岩体雕凿,虽有残损,但仍保持着盛唐时期面型丰满,身段匀称,姿态生动的造型艺术特点,尤以弟子阿难、迦叶为佳。据佛经记载,阿难为释迦牟尼叔父斛饭王之子,是释迦牟尼堂弟,后随释迦牟尼出家并为其侍从二十余年 。阿难长于记忆, 被称为“多闻第一”。在石窟造像中,往往以翩翩少年的形象出现。弟子迦叶高3米,据佛经记载, 迦叶是古代印度摩揭陀王国舍城人,为婆罗门种姓,后来出家为僧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因他少欲知足,常行头陀行,故称“头陀行第一”。这两尊石雕,形神兼备。从那有神的眼睛、 富有表情的脸型上刻画出了两者不同的性格与年龄。恰到好处的衣纹线条,充分展现了衣料的质感和人体的体型美特征,专家们称他们为“具有雄伟健实气魄的唐代杰作。”
 
  千手千眼观音殿: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千手千眼观音是在2005年举行开光仪式的,它的做工非常细腻,是用檀香木制作的,为十一面的千手千眼观音。
 
  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里供奉有横三世佛,中间塑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北边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南边的是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藏经阁: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当年存放经书的地方藏经阁,现在在藏经阁里最为珍贵的左右墙壁上的两幅壁画,为明代中期的壁画。中间供奉的佛像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和它的两位胁持菩萨文殊和普贤菩萨。
 
  地藏殿:我们现在所看到就是地藏菩萨的塑像,地藏菩萨原名叫金乔觉,原本为朝鲜的一个太子,它被人们又称之为“大愿菩萨”,它的道场在安徽的九华山,为中国四大菩萨之一。
 
 八号窟壁画.jpg
 
  八号窟壁画
 
八号窟外景.jpg
 
八号窟外景
 
藏经阁.jpg
 
藏经阁
 
大雄宝殿.jpg
 
大雄宝殿
 
千佛洞8窟壁画7.jpg
 
千佛洞

马蹄殿

作者:sdwl     ;  ;  发布时间:2015-01-31 10:53:50  

234.jpg

  马蹄殿,因殿中有马蹄印而得名,是马蹄北寺比较重要的洞窟之一。窟平面近方形,窟内有中心方柱。窟高3.9米,宽10.06米,深8.60米。窟内南、北、西三壁凿圆拱形龛 ,龛内已无造像,仅留门内及中心柱两则明代重绘的力士和供养人像残迹。现在窟内所见塑像均为现代新塑。中心柱正壁新塑三尊头戴桃形“班霞”,金光耀眼的佛像,中间一尊为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左面一尊为宗喀巴大弟子嘉操杰塑像,右面一尊为宗喀巴二弟子克珠杰塑像。这三尊一组的塑像被格鲁教派人尊称为“杰亚赛松”,意为父子三尊,极受藏传佛教徒的尊崇。
 
  宗喀巴,原名罗桑智华,1357年10月10日,诞生于现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而被称为宗喀巴,意为湟水滨人。宗喀巴自幼受佛教影响很大,后通过对显密教经论多年的研究,造诣愈来愈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1409年,宗喀巴发起了改革西藏佛教的运动, 创立了西藏佛教的新教派━━格鲁派(意为善规派),僧人戴黄帽,故俗称“黄教”。此教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等许多地区广泛流行,成为藏传佛教中的最大教派。
 
  马蹄殿中心柱前面的左侧地上有一凹陷的酷似马蹄的印迹,此乃天马所踩。传说,一日天高云淡,丽日当空,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骑着自己的天马,路过马蹄寺,格萨尔王在马背上闭幕养神,天马被马蹄寺优美的风景深深的折服了,于是天马就想在此停留下来歇息观赏一会,它找到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马蹄殿,马蹄子刚一落地,格萨尔王就从马背上惊醒过来了,他一勒马缰绳,天马天腾空而起又飞走了,而马蹄印却永远的留在了这里。也正由于这个神奇的马蹄印迹,“临松山” 改名为 “马蹄山”,“普光寺”也改称马蹄寺”,山谷中的河也成了马蹄河,也就有了现在的马蹄藏族乡。
 

马蹄印.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