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赞毁一生

 兔兔的窝 2015-04-26


点赞毁一生

不蔓不枝


别被名字吓到,我们慢慢道来。


『点赞』是一个很暧昧不清的行为。在很久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讲Facebook的『Poke』背后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在社交领域,我们大多数人的圈子里都有那么一些不是很熟悉的人,自己明明对其很感兴趣,心里想去接触但是又怕太过直接,想评论但又怕TA不回复,随便起个话题又怕冷场,百转千回却又欲言又止。在这样的场合,我们就用『Poke』。Facebook从没人给『Poke』一个具体的用法,反正大意就是『戳』你一下,说不定你也回『戳』我一下,就是这样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举动产生了mamihlapinatapai(这个词我从纪录片『浮生一日』习得的,指彼此双方在同一瞬间产生一种奇妙而微妙的情感,却彼此都不愿把窗户纸捅破)。联想到微信的『赞』,也是此理,故才有『点赞之交』,很多人点着点着就熟络起来了,点出火花来了。因此,我们用户各种各样的小纠结、小情愫就被打包进这个小小的『赞』里,不再苦心猜测,不再咬文嚼字,正所谓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前面说的是在社交领域,在人与人之间的点赞可以促进关系的进步。但到了知识领域,点赞就不一样了。你若只是单纯地点赞,那么你就纵容了思想的暧昧不清。毕竟你戳了知识一下,它可不会戳回你(当然作者可能会感谢一下你的)。

当你看了一个回答或者一篇文章,你觉得挺有道理,但我如果问你为什么觉得有道理,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道理,你也不会去思考是否有反例。你饶有兴致地想评论一下,但脑海里面只有一句『写得不错』。你自觉有点废话,索性不评论了,于是你默默点了个赞,瞬间觉得心安理得,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并且点了赞留下了记录还可以回去学习学习呢。于是蹦蹦跳跳去看下一篇了。之后彻底连看过什么都忘了,后遂无问津者。

为何我们明明在看的时候感觉受益匪浅,但终究是『夜里想了千条路,醒来继续卖豆腐』。想想Facebook和微信点赞的故事,一个小小的『赞』把你在思考时候的那种纠结、困惑、略带烦烦的感觉全都打包进去了,用一个『赞』来营造虚伪的成就感和安全感,从而不带愧疚地停止进一步思考。脑补产品经理们背着手拿着一本产品设计圣经『Don't Make Me Think』,一边面带微笑地跟用户说『让用户更加舒适地使用我们的产品』的那个画面。然而恰恰是这个痛苦的思考过程才是我们进步的必经之路。

我在其它文章说过,批判性地阅读,把阅读看作是购物、选武器的过程,是用来帮助我们后面更好地做决策的,才不会掉入点赞的陷阱。只有经过跟知识本身有足够的互动,才能连接更多的脑神经,才能更好地记住东西。

当然,看完这篇后别忘了点个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