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歌诀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5-04-26

(一)十二经脉歌

 1.手太阴肺经歌
【歌诀】
手太阴肺中焦①起 下络大肠胃口②行
上膈属肺从肺系③ 横从腋下臑内④萦
前于心与心包脉 下肘循臂骨上廉⑤
遂入寸口上鱼际⑥ 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 接次指交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 是动则为喘满咳
膨膨肺胀缺盆痛 两手交瞀⑦为臂厥
肺所主病咳上气 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 为厥或为掌中热
肩背痛是气有余 小便数欠或汗出
气虚亦痛溺色变 少气不足以报息
【注释】①中焦:三焦之一。三焦的中部,指上腹腔部分。
②胃口:胃的上口,贲门处
③肺系:喉咙,兼指气管。
④臑内:臑(nào),音闹。指上臂。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
⑤廉:廉( lián),音连。指旁边。
⑥鱼际:又称“大鱼际”,位于手掌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
⑦瞀:瞀(mào),音茂。看不清楚。
【语译】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行络于大肠,再回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膜,属于肺脏,沿肺系上行,斜出横行经腋下,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下行到肘内,沿着臂内侧桡骨边缘,下行到掌后高骨下面,入于寸口,经过鱼际,到大指内侧,止于爪甲根部。另一支络从腕后高骨处,走向食指内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多气而少血,经气有了病变,就会出现肺中胀满,膨膨气喘,咳嗽,缺盆疼痛。严重时则两手交捧紧按于胸前,感到心中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出现前臂部的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治肺脏发生的病证。如咳逆上气,喘促口渴,心烦胸满,上臂、前臂内侧前缘疼痛,或厥冷,或掌中发热等。
若邪气盛而有余,多见肩背疼痛,小便频而量少。如汗出而恶风寒,是被风邪所伤。
本经气虚不足,也可见肩背痛而恶寒,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改变。

2.手阳明大肠经歌
【歌诀】
手阳明经大肠脉 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廉①出合谷 两骨两筋②中间行循臂入肘行臑外 肩髃③前廉柱骨傍
会此下入缺盆内 经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上入颈 斜贯两颊下齿当
夹口人中交左右 上夹鼻孔尽迎香
此经血盛气亦盛 是动齿痛颈亦肿
是主津液病所生 目黄口干鼽衄④动
喉痹痛在肩前臑 大指次指痛不用
【注释】 ①上廉:取曲肘执笔位,上廉即靠桡骨一侧。
②两筋:指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的过腕关节处。
③髃:髃(yú),音愚。指肩峰部。
④鼽衄:(qiú nǜ)。鼻出血。
【语译】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内侧商阳穴起始,沿食指桡侧,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穴),从两指歧骨中间,出腕侧两筋凹陷处(阳溪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侧前,经肩髑穴,上肩,出肩峰部前,向上交会颈部大椎穴,再向前下入缺盆,络肺脏,下过膈膜,入属于大肠。另一支脉从缺盆上行颈部,通过两颊,进入齿龈,左右两脉在人中穴会合,交叉上行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衔接。
本经多气多血,如果有了病变就会出现牙齿痛,颈部肿胀。
本经所属穴位能主治津液方面的病证。如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痛而不好活动。

3.足阳明胃经歌
【歌诀】
足阳明胃鼻頞①起 下循鼻外入上齿
环唇夹口交承浆② 颐③后大迎④颊车⑤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⑥ 支循喉咙缺盆入
下膈属胃络脾官 直者下乳夹脐中
支起胃口循腹里 下行直合气街⑦逢
逐由髀关⑧下膝膑 循胫足跗⑨中趾通
支从中趾入大趾 厉兑⑩之穴经尽矣
此经多气复多血 振寒伸欠面颜黑
病至恶见火与人 忌闻木声心惕惕
闭户塞牖⑾欲独处 甚则登高弃衣走
贲⑿响腹胀为肝厥 ⒀狂疟温淫⒁及汗出
鼽衄口喁并唇胗⒂ 颈肿喉痹腹水肿
膺乳膝膑股伏兔 骭外⒃足跗上皆痛
气盛热在身以前 有余消谷溺黄甚
不足身以前皆寒 胃中寒而腹胀壅【注释】 ①頞:頞(è),音遏。鼻梁。
②承浆:穴名,在颏唇沟中央,属任脉。
③颐:颐(yí),音移。面颊,腮。
④大迎:穴名,在下颌角前1.3寸骨陷中,有面动脉。
⑤颊车:穴名,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⑥颅:即前额骨部,在发下眉上处。
⑦气街:指经络之气通行的路径。此处是指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⑧髀关:髀(bǐ),音比。股外为髀。髀关穴在髂前上棘直下,缝匠肌外侧,约平会阴。
⑨足跗:指足背。
⑩厉兑:穴名,在第二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
⑾牖:牖( yǒu),音有。窗户。
⑿贲:贲(bēn),音奔。贲响即腹中有气奔冲而响。
⒀骭厥:骭( gàn),音干。指足胫部气血阻滞。
⑩温淫:指热性病证。
⒂唇胗:胗(zhēn),音珍。口唇疮疡。
⒃骭外:胫骨外。
【语译】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凹陷处,与手阳明经的迎香穴相会,循鼻翼外缘下行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于承浆穴交叉,而后沿颔下向后经大迎、颊车穴,上行入耳前,沿发际到额颅。另有支脉在大迎穴前下行,循喉咙入缺盆,下膈膜,入属胃,络于脾。外行的主干脉,从缺盆向下,经乳中,向下夹脐两旁,进入少腹气街穴。另一支脉从胃口向下,循腹里下行,与本经气街穴相合,继之下行,由髀关、伏兔穴,经膝髌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端的厉兑穴。又一支脉从足面冲阳穴别走入大趾内侧,直出大趾下端,与足太阴经衔接。
本经多气多血,如有病变,则发生振寒、呻吟、呵欠、面部颜色发黑等症状。
若病气至经脉,就厌恶他人和火光,听到木器响声就发生惊惕;所以患者欲独自关闭门户居住室内。严重时则可登高而歌,弃衣乱跑。胸膈部响,腹部胀满。此时可发为小腿部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腧穴可主治血分病证。如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鼻塞流涕或出血,口,唇生疱疹,颈部肿,喉咙痛,大腹水肿,膝关节肿痛;沿着胸前、乳部、气街、腹股沟部、大腿前、小腿外侧、足背上均痛,足中趾不能动。
本经气盛时,身体的前部皆热。如胃气有余,就可消谷善饥,小便发黄。
本经气虚不足,则身体前面畏寒。胃中虚寒,就会脘腹胀满。

4.足太阴脾经歌
【歌诀】
太阴脾起足大趾 循趾内侧白肉际①
过核骨②后内踝③前 上腨④循胫膝股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 属脾络胃上膈通
夹咽连舌散舌下 支者从胃注心宫此经血少而气壮 是动即病舌本⑤强
食则呕出胃脘痛 心中善噫而腹胀
得后与气快然衰 脾病身重不能摇
瘕泄⑥水闭⑦及黄疸 烦心心痛食难消
强立⑧股膝内多肿 不能卧因胃不和
【注释】 ①白肉际:指四肢掌面与背面交接的边缘,皮肤色浅,称白肉,又称赤白肉际。
②核骨:指第一蹠骨的头部突起,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
③内踝:胫骨下端突出处。
④腨:腨( zhuān),音专。腓肠肌,俗称腿肚子。
⑤舌本:舌根部。
⑥瘕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泄,指水泄。
⑦水闭:即小便不通。
⑧强立:勉强站立。
【语译】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端,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核骨,上行内踝前面,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侧,交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膝股内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穿过膈膜,沿乳外侧上至周荣穴,折返下行至大包穴,再回过来上行,夹咽喉,连舌根,散布于舌下。另一支脉,从胃部上过膈肌,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本经多气少血。若经气有了病变,则舌根强硬,食入即呕,胃脘痛,腹胀,嗳气,得便或放屁后感到轻松。
本经所属腧穴主治脾虚经气不利的病症,如舌根痛,身体不能活动,食不下,心胸烦闷,心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利,或小便不通,黄疸,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或胃不和不能安睡。

5.手少阴心经歌
【歌诀】
手少阴心起心经 下膈直络小肠承
支者夹咽①系目系 直者心系②上肺腾
下腋循臑后廉出 太阴心主之后行
下肘循臂抵掌后 锐骨③之端小指停
此经少血而多气 是动咽干心痛应
目黄胁痛渴欲饮 臂臑内痛掌热蒸
【注释】 ①夹咽:夹咽喉。
②心系: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
③锐骨:指腕骨之豌豆骨。
【语译】手少阴心经起始于心中,下过膈肌,络于小肠。另有支脉从心系上行,夹咽喉,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络脉。直行的经脉,从心系上行至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下肘,沿前臂内侧后缘,下行到掌后豌豆骨进入掌内后,沿小指桡侧直至小指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本经少血多气。如果发生了病变,就会出现心部疼痛,咽喉干燥,口渴想喝水。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心脏病变。若本经有病,则发生目黄、胁痛、臂臑内侧后缘疼痛,或厥冷,或掌心热痛等症。

6.手太阳小肠经歌
【歌诀】
手太阳经小肠脉 小指之端起少泽
循手上腕出踝①中 上臂骨②出肘内侧
两筋之间臑后廉 出肩解③而绕肩胛④
交肩之上入缺盆 直络心中循嗌⑤咽
下膈抵胃属小肠 支从缺盆上颈颊
至目锐眦⑥入耳中 支者别颊复上〓⑦
抵鼻至于目内眦 络颧交足太阳接
嗌痛颔肿头难回 肩似拔兮⑧臑似折
耳聋目黄肿颊间 是所生病为主液
颈颔肩臑肘臂痛 此经少气而多血
【注释】 ①踝:指手腕后小指侧高骨。
②臂骨:尺骨。
③肩解:肩关节缝。
④肩胛:成片骨即肩胛骨体。
⑤嗌:嗌(yì),音益。咽喉。
⑥目锐眦:目外角。
⑦〓:〓(zhuō),音拙。目眶下。
⑧兮:兮(xī),音息。古汉语助词。
【语译】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少泽穴,沿手掌尺侧,上行至腕部,出尺骨小头处,直上沿尺骨下缘,出肘部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经臂臑后缘,出肩后骨缝,绕肩胛部,交肩上,至大椎穴与诸阳经相会,向前进入缺盆,络于心,沿食道,过膈肌,到胃,入属于小肠。另有支脉,从缺盆沿颈部上行,上面颊,到眼外角,弯向后入耳中。又一支脉从颊部分出至目眶下,上向颧骨,靠鼻旁至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本经多血少气。若经气有了病变,则出现咽喉疼痛,颔肿,颈不得回顾,肩部痛如人牵拉,上臂痛如折断。
本经所属腧穴主治津液方面的病变。如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缘疼痛。

7.足太阳膀胱经歌
【歌诀】
足太阳经膀胱脉 目内眦上额交巅①
支者从巅入耳角 直者从巅络脑间
还出下项②循肩膊 夹脊③抵腰循膂④旋络肾正属膀胱府 一支贯臀入腘⑤传
一支从膊别贯胛 夹脊循髀合腘行
贯腨出踝循京骨 小趾外侧至阴全
此经少气而多血 头痛脊痛腰如折
目似脱兮项似拔 腘如结兮腨如裂
痔疟狂癫疾并生 鼽衄目黄而泪出
囟⑥项眦腰尻⑦腘腨 病若动时皆痛彻
【注释】 ①巅:头顶正中最高点,当百会穴处。
②项:后项部。
③夹脊:指夹行脊柱两旁。
④膂:膂(lǚ),音旅。夹脊两旁的肌肉。
⑤腘:腘(guó),音国。膝后中间凹陷处。
⑥囟:囟(xìn),音信。顶门处,在百会穴前三寸。
⑦尻:尻(kāo),音考阴。尾椎骨尽头处。
【语译】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支脉从头顶下行至耳上角。直脉从巅顶人络于脑,还出后项下,循肩胛,夹背脊,下抵腰部,经腰膂,入络肾脏,属膀胱。还有一支脉从腰部夹脊下行,过臀部,进入腘窝中。另一支脉从肩膊处,过肩胛,夹背脊下行,经股外侧髀枢,下行与另一支脉会于腘中,而后下行穿过腿肚,出足踝外后方,循京骨穴,达小趾外侧到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本经少气多血。如果本经产生病变,则出现头重痛,眼睛似脱出感,颈项如被人牵拉,背脊痛,腰痛如折,股关节不能弯曲,腘窝屈伸不利,腓肠肌有撕裂痛感。
本经所属腧穴主治筋方面的病变,如痔,疟疾,躁狂,癫痫,头囟后项痛,眼睛昏黄,流泪,鼻塞、多涕或出血,后项,背腰部,骶尾部、膝弯、腓肠肌、足跟等处疼痛,小趾不能随意活动。

8.足少阴肾经歌
【歌诀】
足肾经脉属少阴 斜从小趾趋足心
出于然谷①循内踝入跟上腨腘内寻
上股后廉直贯脊 属肾下络膀胱深
直者从肾贯肝膈 入肺夹舌循喉咙
支者从肺络心上 注于胸交手厥阴
此经多气而少血 是动病饥不欲食
咳唾有血喝喝②喘 目〓③心悬坐起辄
善恐如人将捕之 咽肿舌干兼口热
上气心痛或心烦 黄疸肠澼④及痿厥⑤
脊股后廉之内痛 嗜卧足下热痛彻【注释】 ①然谷:穴名,在内踝前大骨下,即舟骨粗隆下方。
②喝喝:气喘声。
③〓:〓(huāng),音荒。视物不清。
④肠澼:澼(pì),音辟。肠澼,即肠间水也。
⑤痿厥:痿,主要指下肢痿弱;厥,指逆冷。
【注译】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端,斜向足底心,出舟骨粗隆下,再经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足跟,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内侧,经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直行脉从肾向上,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沿喉咙,夹舌根。支脉从肺部走出,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交于厥阴心包经。
本经多气少血。如果出现病变,则饥不欲食,咳嗽,痰唾带血,喝喝气喘,两目视物不清,心如悬在空中不安,而且有如饥饿的感觉,易发生恐惧,如被人追捕的感觉。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肾脏的疾病,如口热,舌干燥,咽部肿,气上逆,喉咙干痛,心烦痛,黄疸,腹泻,脊柱、大腿内侧后面痛,萎软,厥冷,喜卧,足心热痛等。

9.手厥阴心包经歌
【歌诀】
手厥阴经心主①际 心包下膈络三焦
起自胸中支出胁② 下腋三寸循臑迢
太阴少阴中间走 入肘下臂两筋③超
行掌心从中指出 支从小指次指交
是经少气原多血 是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下肿 甚则支满在胸胁
心中憺④憺时大动 面赤目黄笑不歇
是主脉⑤所生病者 掌热心烦心痛掣
【注释】①心主:即心包络,为心之外卫。
②胁:乳下旁肋部。
③两筋:指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腱。
④憺:憺( dàn),音淡。形容心悸状。
⑤主脉:诸脉皆属于心,心包络代心受邪,故主脉所生病。
【语译】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于心包络,下过膈肌,络于三焦,直至腹部为止。支脉从胸中出胁下,当腋下三寸处向上行至腋下,循上臂内侧,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下行到前臂两筋间,进入掌心,沿中指桡侧直达指端。另有支脉从掌心沿无名指直达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本经少气多血。如果发生病变,则见手心发热,上臂与肘部挛急,腋下肿。病变剧烈还可见胸胁支满,心中跳动不安,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主治有关血脉病变。如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

10.手少阳三焦经歌
【歌诀】
手少阳经三焦脉 起手小指次指间循腕出臂之两骨① 贯肘循臑外②上肩
交出足少阳之后 入缺盆布膻中传
散络心包而下膈 循属三焦表里联
支从膻中③缺盆出 上项出耳上角巅
以屈下颊而至〓 支从耳后入耳缘
出走耳前交两颊 至目锐眦胆经连
是经少血还多气 耳聋嗌肿及喉痹
气所生病汗出多 颊肿痛及目锐眦
耳后肩臑肘臂外 皆痛废及小次指
【注释】①臂之两骨:指前臂背侧,尺骨与桡骨间。
②臑外:上臂后侧。
③膻中:膻(tǎn),音坦。膻中,穴名,位于两乳间。
【语译】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外端,沿着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间,过肘部,沿上臂外侧,向上过肩部,交出足少阳经后面,进入缺盆,分散于膻中,散络于心包,过膈肌,到腹中,泛属上、中、下三焦。支脉从膻中上行,出缺盆,上向颈旁,沿耳后直上至耳上角,弯向下行,经颊部至目眶下。另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耳前,经过上关前,交面颊,至外眼角接足少阳胆经。
本经少血多气。如果有了病变,则发生耳聋,咽肿,或喉痹。
本经所属腧穴能治疗有关气方面的病证,如自汗出,眼外角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诸痛,小指次指不能随意活动。

11.足少阳胆经歌
【歌诀】
足少阳脉胆之经 起于两目锐眦边
上抵头角①下耳后 循颈行手少阳前
至肩却出少阳后 入缺盆中支者分
耳后入耳耳前走 支别锐眦下大迎
合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连
复合缺盆下胸膈 络肝属胆表里萦
循胁里向气街出 绕毛际②入髀厌③横
直者从缺盆下腋 循胸季胁过章门
下合髀厌髀阳④外 出膝外廉外辅缘
下抵绝骨⑤出外踝 循跗入小次趾间
支者别跗入大趾 循趾歧骨出其端
此经多气而少血 是动口苦善太息
心胁痛疼转侧难 足热面尘体无泽
头痛颔痛锐眦痛 缺盆肿痛亦肿胁马刀侠瘿⑥颈腋生 汗出振寒多疟疾
胸胁髀膝胫绝骨 外踝皆痛及诸节
【注释】 ①头角:当额结节处。
②毛际:耻骨阴毛处。
③髀厌:即髀枢,相当于环跳穴处。
④髀阳:指大腿外侧。
⑤绝骨:指腓骨下段凹陷处。
⑥马刀侠瘿:瘿( yīng),音婴,颈部肿物。马刀侠瘿,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等部位。
【语译】足少阳胆经起始于眼外角,上行至额角,下行到耳后,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之前,下入缺盆。其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另一支脉从眼外角,下向大迎,会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再下行经过颊车穴,至颈部与前入缺盆的支脉相合。由此下行胸中,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再循胁里下行出少腹气冲穴,环绕阴毛,横行入髀枢。直行的主干脉从缺盆下走腋前,循胸部,过季肋下行,过足厥阴肝经章门穴,继向后下方,沿骶骨而下,与前入髀枢的支脉相合,再沿股外侧,经膝外侧,下向腓骨头前,直下至腓骨下段,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端。在足跗处又分出一条支脉,下行人大趾端,返回穿过趾甲,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本经多气少血。发生病变,则口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色晦暗,好似蒙着一层灰尘,身体无光泽,小腿外侧发热等。
本经所属腧穴主治骨方面的病证。如头痛、下颌痛、眼外角痛、缺盆中肿、胁下肿,以及胸胁、髀枢、膝、胫骨外侧的绝骨、足外踝等处疼痛。颈腋部可生马刀侠瘿,还自汗出,战栗发冷,发生疟疾。

12.足厥阴肝经歌
【歌诀】
足厥阴肝脉所终 大趾之端毛际丛
循足跗上上内踝 出太阴后入腘中
循股入毛绕阴器 上抵小腹夹胃通
属肝络胆上贯膈 布于胁肋循喉咙
上入颃颡①连目系 出颡会督顶巅逢
支者后从目系出 下行颊里交环唇
支者从肝别贯膈 上注于肺乃交官
是经血多而气少 腰痛俯仰难为工
妇少腹肿男〓疝 嗌干脱色面尘蒙
胸满呕逆及飧②泄 狐疝遗尿或闭癃
【注释】 ①颃颡:颃颡( háng sǎng),音杭嗓。上腭处的两个孔,与鼻腔相通。
②飧:飧(sūn),音孙。大便泻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
【语译】足厥阴肝经为十二经脉之末,起始于足大趾背毫毛处,沿足背上行至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沿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上行抵少腹,上夹胃,属于肝,络于胆,继之贯膈肌上行,分布于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连接目系,出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巅顶。其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环绕唇内。另一支脉从肝分出,过膈肌,上注于肺,下行于中焦,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本经多血少气。若有病变,则腰痛,不能俯仰。妇人则少腹肿胀,男子则为〓疝。严重者咽喉干燥,面色不泽,如灰尘蒙蒙。
本经所属腧穴主治肝脏病证,如胸满呕逆,飧泄,遗尿,狐疝,或小便癃闭。

 

 

 

(二)奇经八脉歌

【歌诀】

1.任脉歌
任脉起于中极①底 以上毛际循腹里
上于关元②至咽喉 上颐③循面入目是

2.冲脉歌
冲起气街并少阴 夹脐上行胸中至
冲为五脏六腑海 五脏六腑所禀气
上渗诸阳灌诸精 从下冲上取兹义
亦有并肾下冲者 注少阴络气街出
阴股内廉入腘中 伏行〓④骨内踝际
下渗三阴灌诸络 以温肌肉至跗趾

3.督脉歌
督起小腹骨中央 入系廷孔⑤络阴器
合篡⑥至后别绕臀与巨阳络少阴比
上股贯脊属肾行上同太阳起内眦
上额交巅络脑间 下项循肩仍夹脊
抵腰络肾循男茎 下篡亦与女子类
又从少腹贯脐中 贯心入喉颐及唇
上系目下中央际 此为并任亦同冲
大抵三脉同一本 灵素言之每错综
督病少腹冲心痛 不得前后冲疝攻
其在女子为不孕 嗌干遗溺及痔癃
任病男疝女瘕带 冲病里急气逆冲

4.〓脉歌
〓乃少阴之别脉 起于然骨至内踝
直上阴股入阴间 上循胸入缺盆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