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谷起源

 真友书屋 2015-04-27


如果把人类诞生以来的300多万年比作一天,那么前面23个多小时,人类都在颠沛流离中,依靠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来维生。直到23点55分钟,才开始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畜,有了家的概念。


摄影/李倩




又称“糜子”,去皮后北方一般叫黄米,煮熟后比小米黏性更强。黍是最早被中国北方先民驯化的植物,由野生黍驯化而来,大约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栽培,到距今8000年的内蒙兴隆沟遗址,黍已经广泛出现。黍耐寒、耐旱,适合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更可贵的是,黍的生长期很短,适应性强,可以作为处女地首选作物,因此非常适合那些漂泊不定的人群在新开荒地种植,这吻合了农业起源时期人们仍然不够稳定的生活方式。

粟出现以后,黍的地位有所下降,从种植量上来说居于次席,但却一直是北方地区最重要的辅助性作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选中等大小的黍子,用横排100粒的长度定义了一尺的标准,并用一尺为单位制作成斗,统一了重量单位,还用长度单位制定了阴历。一直到今天,黍仍然广泛分布在山西、陕西及河北一带,是制作黄糕的主要原料,又是酿酒的好原料。




又称谷子或“稷”,脱皮后称为小米,一种粗糙、抗旱的一年生禾草植物,有坚硬的外壳,防虫、防潮。粟也是中国北方先民最早驯化的植物之一,由狗尾草演变而来,到距今8000年左右,在黄河流域已经被广泛栽培,在河北磁山遗址、河南裴李岗遗址、山东月庄遗址、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和甘肃大地湾遗址都有发现。粟的产量要比黍子高,因此很快跃升为北方地区种植量最大的农作物。现今在北方地区分布仍然很广,尤其是西北地区。

以粟衍生出来的“稷”,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和诸侯祭祀的谷神,发展到国家出现后,社稷成了国家的代名词,可见粟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地位。




水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栽培水稻遗存年代在1万年以前,例如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现的水稻植硅石和浙江上山遗址发现的炭化稻米。考古学家推测,中国南方先民对水稻的驯化应该不会迟于北方的粟和黍,甚至有可能更早。

与粟和黍一样,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也是出现在山前地带,后来,随着人口增加和栽培技术的进步,稻作农业逐步扩展到长江中下游两岸的河谷平原,成为长江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水稻种植虽然分布很广,但是在南方地区,其在当地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没有粟和黍在北方那么大,采集和渔猎仍然是南方地区的主要取食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长江流域富饶的食物来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方种植业的进步。




在西方,小麦被视为“神下凡的时候留给人间的粮食”,普遍认为小麦大约早于1万年前就起源于西亚。最早的驯化小麦是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传播到伊朗高原后,再与当地的山羊草杂交,慢慢进化成今天普遍种植的六倍体小麦,也称之为“普通小麦”或“面包小麦”

其后,小麦从西亚向西传入欧洲和非洲,向东南传入印度,向东传入中国乃至东亚。

距今4000年左右,小麦传入中国。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用“来”字来指代小麦。只是,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粮食,中国的先民们在认识和接受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番曲折。东方人习惯了小米和水稻这样的粒食,更喜欢黏性食物,烹饪方式基本为蒸和煮。西汉时期的《急救篇》讲“饼饵麦饭甘豆羹”,后来颜师古注解为:“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直到战国,才出现了磨面的旋转磨,面粉问世,馒头诞生了。




豆类的总称或特指“大豆”,《诗·小雅》中有词:“中原有菽,小民采之。”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栽培大豆起源地,现今世界上各地的大豆都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进,并且保留了“菽”的语音。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比禾谷类作物高6~7倍,特别适合肉食较少的北方农民的需要,有“植物肉”的美誉。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都出现了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大豆。到殷周时期,已经有了原始榨油的技术,当时河北北部的少数民族部落甚至把“戎菽”作为对周王朝的贡品。西汉末年,《汜胜之书》中有“豆有膏”之说,是我国最早记载大豆含有油脂的一本农书。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