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能去哪里,全在于你自己

 我最爱的黄绿红 2015-04-27


有的人只是羡慕嫉妒,有的人已经付诸行动。
旅行,不一定需要辞职;上路,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吧。

在整理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早已开始了计划中的新工作,一段全新的旅程。时间的流沙并不因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而放慢日子的脚步,对我来说,旅行如同吃饭、工作、锻炼、看书、交朋友一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了解自己的途径。你为什么选择去那样的地方,为什么是这样走,主观得就像今天去吃麻辣火锅明天吃本帮菜一样没有交代的必要;在或不在路上,如同奔赴饭局与回家睡觉,你也从不曾离开过生活。

刚回到家时,朋友们都很关心,各种求见面求听故事,满心期待我会眉飞色舞口水不咽地讲一堆。我实在是怕:一来,出门太长时间,发生了太多事,不知该从何说起;二来,我总结了多数人的经典三问:“有没有艳遇”“花了多少钱”“你怎么能走那么久不累也不想家”,真是一点回答的兴趣也没有。最绝的是某位友人问:“你这一圈,还包括西藏,找到灵魂没有啊?”我汗,答曰没有。这位大汉大为激动,“你去西藏都没找到,还有希望吗?”我怒道:“我的灵魂一直在我身上不需要找,你的呢,难道出窍了吗?!”倒是身边好友最了解我,这些一概不问,见到我平安回来满心欢喜,像以前一样一起约吃饭看电影。有一天随口问起,说觉得我和以前不一样了,但又说不出是哪里,问我认为这趟的改变到底是什么?

我知道她的所指,但也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旅行给我带来的改变,从出发那天开始到现在于生活中慢慢显现,影响着我的选择和行为方式。追根溯源,是我自己对每个变幻遭遇的日子的思考。


时间永远是自己的
从辞职到出发中间有一个多月,我办房子退租手续、打包搬家、准备行李、每日健身、买菜做饭、上小语种课……好像比上班时还忙。然而每天都醒得很早,不赖床,自动就跃了起来。当时觉得是特别神奇的事,之前在大公司上班时,早上都懒懒地不想起床,不想面对那一堆我看来无聊也无关的杂事。

旅行过一个月时,我依旧每日兴奋早起。以前亲近的同事发来短信,中间还夹杂了些过去业务上的事。我说:“我都快想不起来了。”她说:“不会吧,你才出门一个多月而已啊!”的确,可在我心里像过了至少半年。

因为那就是比原来上班时半年还要经历得多的生活啊!

在那一刻我知道不赖床的那股劲来自哪里了。是突然发现原来每天可以多出那么多的时间,而我可以决定去哪里,做什么事,见什么人,怎么还会舍得赖床。

人一旦尝过彻彻底底的自由,要再接受束缚真的很难。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许多旅行者回来觉得很难“适应生活”,一些人留下后遗症,一些人“永远在路上”,还有不少后来都成为自由职业者,或选择开客栈咖啡馆的原因。

对于别人的选择我不评判,只是,那些多出来的时间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不是吗?无论是之前我们选择一份工作占据这些时间换取其他的价值也好,还是选择自由流浪的生活也好,时间,从来都是自己的。有一天在家里,听一位我很喜爱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民谣摇滚歌手Jim Croce的《Age》,唱道那句“My only boss was clock on the wall……”,击中心底。旅行触发我们对时间的思考,而时间应该为你什么样的愿望服务,这个愿望是否需要短暂的束缚才能达成而你又愿意为之付出多少,与旅行无关。

困难危险你逃不开
我出门前对家里的说辞一直是同一套:危险嘛,哪里都有。你在上海街头走着冷不丁老化的玻璃幕墙掉下来了,坐家里地震了,逛公园心脏病发了……旅行可能不安全的因素会多一些,可谁保证你的生活从来都远离危险呢?好在我老妈开明,她老人家倒是完全同意我的观点。

只是,说这话时嘴硬。哪知我在出门的第三天就险些没命。

和在拉萨青旅结伴拼车的一男一女在清晨5点不到坐上去樟木的车,满天星斗,半梦半醒迷迷糊糊之间车就撞了,睁开眼睛的第一眼居然就是这个不负责任的藏族司机不顾车还卡在土沟里,我们还在车上就自保跳车了!他疲劳驾驶又超速,为了躲避迎面而来的车而急转弯跌到路下方沟里。幸好卡在土沟里,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三个爬出车,我的鼻梁撞在眼镜上开始流血,迎着冷风哆哆嗦嗦地等在距离日喀则还有30公里的路边。村民们围过来了,警察叔叔也来了。我第一次经过日喀则这样的后藏中心,首先参观的不是札什伦布寺而是西藏第二大医院日喀则医院的急诊室。作为一个雄心壮志环游西部刚开始的游客,居然连良好的开端都没有,我真的有一瞬间被冷风吹的时候想“上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是我这趟旅行中第一次进医院,却不是唯一一次。一个多月之后我在一次上海拔5000多米后吹了冷风感冒加重,怕耽误引起肺水肿,只好自己深夜跑去拉萨医院的急诊室挂水。淡季的医院急诊室除了我之外,见到的唯一病人是一个车祸抢救无效刚被推走的中年男人。挂水前我怕口渴,拿水杯去值班医生室接热水喝。几个围坐着看电视的医院工作人员同时转头问,小姑娘你怎么一个人啊?医生把我带到可以躺着挂水的病房。我一看,哟,还真只有我一个人,拿手机拍下了满是空空床位的病房照片,心里暗嘲自己怎么那么争气呢,一下把西藏两大医院急诊室都跑遍了。

这都不算什么,后一次进医院是两个多月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人生中从来没有那么严重的腹痛,还便血,在隔夜的火车上就虚脱了,从柳园到敦煌那两个小时的出租不知是怎么坐的,只知虚汗如雨全身像浸泡在水中。在敦煌医院住了两个半天挂了六七瓶水瘦了两三公斤,我还挣扎着起来去莫高窟,嚷着不然就白来了,真是身残志坚!

一个人旅行,这不过是遇到的危险和困难中很小的一部分,孤独、坏人、恶劣天、倒霉的事,我都遇过,也咬着牙走了过来。我没有抱怨的习惯,甚至和亲友都不说。生活中,没有什么想要做的事会是纯然美好、云淡风轻、一劳永逸的,就看你愿意为想要达成的事付出多少,为自由能走多远。我记得有天在一个村外的路边岔口等车,荒郊野外,没有人也没有一棵树。阿里雨季的乌云说来就来,我赶忙穿好雨衣包裹好背包防雨罩,大雨夹着冰雹打得身上生疼。站着死淋了半小时没见到一辆车,我问我自己,谁逼你了?没有。你还热爱旅行吗?爱。

看来是真爱。

你是谁,你就是谁
旅行改变视野、观念、认知、行动,但我始终认为,它并不改变你的性格。周围会有朋友认为在旅行时有些人仿佛会变得更开朗,更容易放松地去接受,这我完全同意。或许也因此,我们更容易在旅行中窥到另一个旅行者的真面目真性情,更爱恨分明(是的,你平日里讨厌的人在路上只会更讨厌),也更容易以你本来面目交到一两个惺惺相惜的朋友。

我和阿耀从伊犁出发,打算走经典的路线坐班车去那拉提草原。在此之前我的目标是更为原生态的喀拉骏草原,可是一来我们俩单独包车去喀拉骏不划算,而去那拉提班车方便,之后去巴音布鲁克也顺路;二来喀拉骏那阵子似乎在申遗,网上各种都是景区禁止游客进入的消息,赶过去若没法进景区岂不是耽误事。权衡再三,不打算折腾,老老实实坐上了那拉提的班车。

车行大半小时,我对阿耀说,好像坐我们前面的姑娘也是一人出门来新疆晃的嘛。阿耀说,是吗?我说,对啊对啊,你看她的穿着打扮,还有我听到她和她邻座的大姐说都去了哪些地方。阿耀性格比我活泼开朗,没多久就和这姑娘聊上了。我就这样认识了小辣椒。

和小辣椒一见如故,她是个爽气白净的东北女生。很快大家就熟络起来,说着到这里之前发生的故事和之后几天的行程。说起草原和即将去的那拉提,我俩都一致表达了无法去喀拉骏的遗憾,原因都是单人行动无法包车。我们的谈话很快又吸引了我后座的一位器材党(我们“客气”地称呼其为“摄影师”)大哥,也加入讨论了对喀拉骏的兴趣。既然大家都那么向往,那么我和小辣椒都当机立断,说走就走,四个人下了大巴拼车去喀拉骏。

喀拉骏草原在高高的山上,仿佛一块绵延起伏的绿色地毯。草原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散落着牧民的帐篷。成群的牛羊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远处琼库什台的方向是成排的雪山……我们都被这样的美景所深深震撼。然而摄影师大哥真的很烦人,他一会儿炫耀他带两个镜头来这样的地方是多么明智,一会儿又开始历数喀拉骏周边的草原表明他要全部走完的决心,一会儿又拦住我们一个个地给抓拍。抓拍我没有意见,但他总是煞有介事地表明他在拍摄,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实在是影响我们自在玩乐的心情。我和小辣椒都没骑过牛,看到哈萨克族小伙子骑着牛好奇心重,就下马来和他们换着骑。好了,摄影师开始对着我们狂拍个不停。这牛本来就比马难驾驭,我们还要兼顾摄影师的角度配合表情,差点没从牛上摔下来。后来回去一看,我和小辣椒的牛上合照竟然没有一张拍到完整的头。


摄影师和我们终归不是一群的,虽然他貌似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我和阿耀与他顺路到巴音后不慎走失。他给我们拍的照片全部没来得及拷来,我倒也丝毫不感到遗憾。

而小辣椒呢,喀拉骏一别后在新藏线前夕我们又接上头,一前一后走完新藏线后在阿里的神山脚下相遇,在拉萨又接上头,并一起搭车走了青藏线回来。去年我去大连时还曾在她家停留,有幸一起包了超级好吃的鲅鱼饺子。

还是应了那句话,有缘的人会再相遇。

我的改变:珍惜
“2012年世界没有瘫痪,而我经历了长大以来最好的一年。

“我知道这并不偶然,许多决定的种子早在几年前就埋下了。然而不是所有种子在浇灌后就应该发芽,这世上本没有理所当然,对于能发生的,我已感激涕零。

“我也从未像这一年一样,从生活中觉醒,希望将每一个现在只献给自己喜爱关心的人和事情。

“毕竟人生自有它的安排,而我能做的只是不浪费自己而已。”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我路过山海关,写下以上这段话,作为这一年的总结。也确实地明白,这趟旅行对我的改变全在于学会了珍惜。

活在这世上,该珍惜时间、珍惜身体、珍惜你之所以为你的天赋秉性、珍惜自己所爱的人和事,拥抱迎面而来的一切困难和机缘。

与其说感谢旅行,不如说感谢自己勇敢地走了出去。旅行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你还是你,世上通往智慧和幸福的道路有千万条,这是其中值得尝试的一条。至于它会将你变成什么样,就像我在路边举手搭车学会的一样,你想去哪里,全在于你自己。

选自中国故事《你能去哪里,全在于你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试读



信睿
thinkermedia
不只是段子,而是为了理解真实人生
不止于知道,而是为了发现世界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