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童话绘本故事:《妈妈心 妈妈树》

 昵称20562495 2015-04-27
母亲节都过去了两天,看到众多朋友都在微薄或空间又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话语表达着对妈妈的爱。今年母亲节,我送给妈妈的礼物,就是这个故事《妈妈心 妈妈树》,对于这个故事,我有太多自己切身的感受,所以当我给孩子讲时,我尽量带着客观,中立的情绪去传达这样一份特殊而伟大的爱。
          《妈妈心 妈妈树》传达的信息其实是丰富和多元的,最直接的信息就是传达母爱,母女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方式;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最深也是最难的信息就是帮助幼儿学会独立渐渐脱离爸爸,妈妈的依赖感,并如何给予关怀。从网上看到一个幼儿园教师将这个活动在大班从教,孩子凭借抽象的情感谈着空洞的话题,教师带着幼儿一同欣赏故事,偶尔停下来与孩子讨论,一些孩子开始不耐烦的眼神游离,教师始终在自娱自乐。
             《妈妈心 妈妈树》找准一个节奏和方向设计活动,交代的信息不要过多。对于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我选择了最重要的信息即帮助幼儿学会关心身边人,由谈话活动开始,伴随师幼共读,推进到故事创编,以延伸游戏结束。评价的教学活动效果,就是看幼儿有没有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得到提升。

故事阐述:

小苹果缠着妈妈,不想上学。妈妈在她的脸上亲了又亲,
还在她的手心上“点”了三下,代表 “我爱你” 三个字。

小苹果紧紧地握住那三个字,含着眼泪向妈妈说再见……
第二天,小苹果又不想上学了,她哭着说:
“那三个字,我又看不到,我还是会想妈妈,我要妈妈陪我上学……。”

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把手帕做成了一颗心。她对小苹果说:
“你把这颗心带去学校,挂在教室旁边的大树上,就好像妈妈陪你上课一样。”

妈妈还告诉小苹果:
“放学后,要记得把‘妈妈心’带回来,就好像妈妈陪你回家一样。”

小苹果踮着脚尖,用一根长长的棍子,
把“妈妈心”挂在教室旁边的大树上。
她看了又看,嗯……
真的很像妈妈坐在树上陪她呢!

小朋友都挤在窗口,看着小苹果的“妈妈心”,老师说:
“你们也可以请妈妈做一颗妈妈心,带来挂在树上呀!”
阿志小声地对豆豆说:“好肉麻!我才不要。”

第二天早上,小苹果一到学校,看见大树上挂着好多颗心,
也就是说,好多“妈妈”来陪小朋友上课,树上好热闹啊!

小苹果把她的“妈妈心”也挂上去,她对豆豆说:
“我的‘妈妈心’和你的‘妈妈心’都挂在树上,
她们也变成同班同学了。”

这一天放学后,小苹果到大树下,把她的“妈妈心”拿下来,
旁边的阿志,忽然伸手就抢:“喂!你的‘妈妈心’借我。”
阿志说完就跑了,小苹果急得哇哇大哭……
妈妈在家里一直等不到小苹果,只好跑到学校来找她。
小苹果一面走,一面哭着说:“讨厌的阿志,他抢我的‘妈妈心’……”
妈妈搂着她说:“阿志没有妈妈,你不要怪他。
明天你告诉老师,请阿志把‘妈妈心’还你就好了。
我们回去吧!你没有回家,妈妈真的‘没有心’做饭呢!”

虽然,阿志乖乖地把小苹果的“妈妈心”交出来了,
但是,每天都有小朋友哭着说:“老师,阿志抢我的‘妈妈心’……”
每一次,老师都要更温柔地说:“阿志,乖,把‘妈妈心’交出来。”
可是,有一次,阿志大声地对老师说:“我讨厌你!我讨厌‘妈妈心’!”
阿志哭着跑出教室,老师呆住了!她的眼睛红红的……

小苹果走过去,小声地问:“老师,你为什么哭?
你是不是也不想上学?你也可以请你妈妈做一颗心,带来挂在树上呀!”
老师没说话……。

豆豆拉一下小苹果,说:
“你好烦呀!老师说过,她只有奶奶,
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谁为她做‘妈妈心’呢?”
小苹果不知道该说什么,她跑出去找阿志,阿志也不理她……

这天晚上,老师回家后,一直在烦恼阿志的事,奶奶帮老师想了一个办法。
老师打了一通电话给阿志的爸爸。爸爸很紧张,对着电话筒说:
“是、是、是……对不起、对不起……好、好、好……
我马上做一颗……谢谢老师、谢谢、谢谢。”

放下电话,爸爸立刻翻出色纸、浆糊、剪刀、彩色笔和钉书机,
七手八脚地开始剪剪贴贴……。

一大早,阿志就到学校,他很得意地对小苹果说:
“你看!这是我爸爸做的‘妈妈心’!”
她们正要把心挂上去的时候,发现树上已经有一颗浅蓝色的心,
咦?那是谁的“妈妈心”呢?
老师走过来了,她说:“那是我奶奶做的‘妈妈心’。”
小苹果说:“哇!我们的‘妈妈心’都挂在树上,这是一棵‘妈妈树’呢!”

妈妈心代表一种关心、爱心,
一直在身边关爱我们的那个人,
不论他是谁,他的关心与爱心,
就是一种“妈妈心”。

图片

              母爱是天下之最重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源自于妈妈的天性,源自于孩子成长和发育的需求。“妈妈心”是妈妈的爱心与孩子的心爱的结合体,它告诉我们这两种爱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是互动的,是不可或缺的。而处理好孩子对母爱需求的每一个环节,是母亲和教师极为重要的责任。 
  小苹果要上学,要与母亲分离,产生了焦虑感,出现了离开妈妈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全感。她哭泣流泪,渴求妈妈的陪伴,渴望着心灵上的安慰。妈妈听懂了孩子的心声,她用那颗看得见摸得着的“妈妈心”作为寄托母爱的载体。而小苹果得到的是眼看有物、触摸有形的妈妈的心,是心灵安全的依托,是在陌生环境中仍能感受到的“母爱”。“妈妈心”使小苹果的心灵得到了安抚。这颗“妈妈心”给所有母亲的启示是,在孩子处于“困境”时,母亲要学会善于给孩子排忧解难,抚平孩子小小心灵上的不安,使他们时刻感觉到有母亲的爱自己是安全的,是幸福的。“妈妈心”也是母亲对孩子施爱的技巧,善于对孩子施爱,特别是善于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施爱,是母爱质量的体现。 
  “好多‘妈妈’来陪小朋友上课”,这是全班孩子们对许多“妈妈心”的欢呼声。孩子们看到这么多“妈妈心”,高兴得欢呼雀跃,手舞足蹈。这种兴奋不仅仅是因为树上有自己的“妈妈心”,也是为了好多的妈妈献出的好多“妈妈心”。入学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有了集体归宿感的需求,有了在集体中获得爱和得到尊重的需求。满树的“妈妈心”是为了他们而挂的,是他们自己亲手挂上去的,这使他们在集体中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使他们体验着共同被爱的幸福感。随着孩子们接触的社会环境的扩大,他们对爱的需求范围也在扩大。自幼对母亲的特殊依恋,到对父母和家庭成员的依恋,再发展到对小朋友的同伴关系的需求,并逐渐产生儿童的集体归宿感。孩子们对“妈妈树”的喜爱,正是这种集体归宿感的表现。在这种令人鼓舞、令孩子们感到幸福的集体活动中,每个成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位小朋友为自己给“妈妈树”挂上了一颗“妈妈心”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反之,在这样的场合里,如果某个孩子因为某种原因缺失了他应有的那份参与和奉献,这孩子便会感到尴尬和不安,甚至为此而伤心。所以作为人父人母,一定要善于体认童心,在孩子的集体活动需要家长参与和奉献的时候,尽可能做出积极的努力以满足孩子社会情感的需要。 
阿志的行为是缺失母爱的表现。母爱的缺失是对孩子心灵最大的伤害,会给儿童的心灵印上深深的伤痕,这伤痕是看不见的暗伤,是时时都会发作的隐痛。在平静的生活中,孩子会自己体味内心的孤苦,他们还要学会自己舔疗那无以言说的心中的伤痛。“妈妈树”上挂满了全班同学的“妈妈心”,“妈妈树”使全班同学的妈妈们“也变成同班同学”,可是这其中唯独缺失阿志的妈妈,缺少阿志的“妈妈心”。在同学们异常热烈的氛围中,阿志的失落感、阿志缺失母爱的伤痛受到强烈的刺激,这样的刺激使他小小的心灵再也无法承受,于是他要排斥那一颗又一颗的“妈妈心”,他要抵制挂满“妈妈心”的“妈妈树”。他愤怒,他呼喊出“讨厌”,他无助地、孤苦伶仃地独坐在大树下……幸好老师理解了小阿志那缺失母爱的心灵,动员他爸爸给小阿志献出一颗“妈妈心”,使小阿志得到些许安慰,使他缺失的母爱得到一定的补偿。阿志现象提醒我们缺失母爱的孩子,需要爱的寄托,更渴望得到如同真正母爱的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