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HPRESS ???悦读 走进尼泊尔 一位去过巴德岗的英国旅行家说过,“如果整个尼泊尔不在了,只要巴德岗在,就值得你飞过半个地球来看她……”。如果巴德岗坍塌了,只要虔诚者在,一座代表着朝圣者休息所的古城也会再次崛起。
从成都出发,十五分钟后,就飞上了高原,雪峰从云海中露出峥嵘。天气尚可,所有的人都挤在机舱窗口,玩命地按快门。不久雪山消失,沿着宽阔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向西飞,下面的辫系河流和日喀则古城,清晰可见。过了日喀则,飞机转向南飞,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飞机的飞行高度是万米左右,七八千米的山峰,好像就在脚下。 过了中尼边界的垭口以后,天气异常晴朗,在飞机的右侧,珠穆朗玛冰峰的雄姿,近在咫尺,终于近距离地看到了地球第一高峰。翻过垭口,飞机快速下降,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加德满都,换了一个天地。一座慵懒、宁静、散乱、随意的古城展现在眼前。距成都两小时,却是两个天地。
在海拔一千四百米的加德满都河谷,坐落着古代的三个都城: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城市相距不远,现已几乎连成一片。帕坦,位于加德满都南八公里,巴德冈,位于加德满都以东十四公里,是尼泊尔语中的“稻米之城”或“虔诚者之城”。 古都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砖红色是古城的主色调,质朴的红砖、深栗色的精制木雕,再加上密集的寺庙和砖石佛塔,构成了巴德岗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城保存非常好,严格地说,尼泊尔的现代化和工业的病毒,目前还未大规模入侵。在老城区内,不仅是建筑,还有人们的衣着、生活方式,都延续着几百年前的模样。人们脸上的表情,懒懒的,静静的,天塌下来也无谓似的。在全盛时期,巴德岗有规模庞大的王宫,众多的神庙建筑群,还有一百七十二座朝圣者的休息所。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时光流逝,朝圣者的休息所,依然存在。五百年的光阴流逝,朝圣者的休息,把坚硬的栗色木板,磨出了一个个的凹槽。古城里大街上,晒着稻谷,只有这样低下的生产力,才能抵御了文明对原始生活方式的破坏。有时,心里很矛盾,希望看到古风古貌,以满足农业社会的遗老遗少们,怀古的幽思。但尼泊尔年轻的一代,不希望这样的生活继续延续。西方游客保持环境与古风的呼吁,是否也暗含了自私的成分,我们是否也染上了呢。
杜巴广场意为“皇宫广场”。在马拉王朝第六代国王死后,三个儿子,自立为王。在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建三个古都,各有一个杜巴广场。广场中,一座又一座建造精美的宫殿和神庙,形成了独具尼泊尔宗教和民族特色的一片区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没到过这里,你无法想象,这个广场是多么市井,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广场。不像北京天安门广场、莫斯科红场、巴黎协和广场那么庄严肃穆,那么政治化,那么空旷。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既是旅游点,也是市民休闲之处,鸽子在广场上空盘旋,牛在广场上与人共处,夕阳之下,温馨和谐,每个角落,都流淌着美。每个杜巴广场都有几十个看点,每个看点,都有一个故事。每个看点,从不同的视角,又可以体察到不同的匠心。几百张照片中,只能选几个有特色的点看看。 巴德岗的五十五窗宫,建于1427年。主体宫殿是一座四层砖木结构建筑,墙为暗红色。因其上开有五十五扇黑漆檀香木雕花木窗而得名。宫内有九十九个庭院,还有国王寝宫、吉祥天女游乐宫等。 尼泊尔虽然是佛教诞生地,但80%的民众都信印度教。黑天神属于印度教。用黑天神,祈祷家庭无忧、身体康健。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上有个黑天神像,是个煞神。杜巴广场周围,保留了大量几百年前的木雕工匠们留下的硬木雕硬木雕刻,是传世杰作。在一些木结构的寺庙中,木雕之精细,让这位头戴尼泊尔小帽的中国老人,叹为观止。
尼泊尔的佛教庙宇,很有特色。斯瓦扬布纳特寺,人们都叫它猴庙,因为庙内有无数的猴子。寺庙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西郊两公里处的小山丘上。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佛塔上部金色四方的建筑上,四面都绘有一双佛眼,眉心处的是第三只眼,眼下不是鼻子,也不是问号,而是尼泊尔的数字“1”。其含义是“佛眼无边,无所不在”,能洞察一切,“佛是天下第一”,有无上的智慧。 这就叫做:人在做,神在看。教导每个人都要慎独,人前人后都一个样,不要投机取巧,不要弄虚作假,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加德满都另一个必去之处,是博大哈佛塔。这是世界最大的复钵状,半圆形的佛塔建筑。三层八角形平台,衬托出磅礴宏大的气势。以前西藏商人从拉萨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加德满都,首先会到此感谢佛的保佑。博大哈佛塔四周是加德满都的藏人聚集地。这两座庙,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JZHPRESS,悦读九州 本篇图文选摘自《旅行之魔》 刘益康 著 九州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国际知名矿产勘察专家刘益康,六十年在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随笔。从北国芬兰,南到坦桑尼亚。人间天堂新西兰。通过这些生动的记录,作者将独有的睿智与幽默渗透在字里行间,搭配亲手拍摄的数百张多张旅行照片,带你游遍“三分之一个世界”。心比天大,世界就在脚下。不要浪费了人生的“黄金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