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最喜欢的八张电影原声zt 电影原声音乐 电影

 李若空 2015-04-28
1、电影原声《薇洛尼卡的双重生命》(《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薇洛尼卡的双重生命》是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唱歌女孩的故事。薇洛尼卡是波兰的一名女高音,有一天,为了发一个高音,她死在了舞台上。她死去的瞬间,身在法国,和她长相一样的另一个薇洛尼卡正在做爱,这时她突然心如刀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她感觉到孤独侵袭而来。从此,无论她走到哪里,那场未竟的音乐会都会响起……

电影配乐师普雷斯纳(Zbigniew Preisner)所做的音乐,正是那首未完成的天鹅之歌的反复变奏。这首E小调协奏曲在电影中不断出现,通过不同的乐器编排表达不同的情境,仿佛是两个薇洛尼卡的维系所在,又仿佛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寄托着无尽的阐述可能。

2、电影原声《钢琴课》(《The Piano》)。

《钢琴课》是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Jane Campion)的作品。电影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埃达是哑巴,弹奏钢琴是她唯一的寄托,她将爱与生命全部融化进琴声之中。唯一的不幸或许就是,她在不合适的地点,不合适的时间,爱上了一个合适的男人。

影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埃达踏上新西兰土地那一刻的场景:一架孤独的钢琴,无助地立在海边,一边是汹涌的波涛,一边是埃达深沉莫测的目光。这时,琴声响起,旋律低缓、暗沉,似乎预示着在新的土地上,即将发生的一切幸与不幸。

电影原声《钢琴课》的作者是英国简约主义作曲家迈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整张作品基调偏于灰暗,旋律线条优美,有如行云流水,令人几乎与电影感同身受。

3、电影原声《尤利西斯的凝视》(《Ulysses’gaze》)。

希腊导演安耶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作品《尤利西斯的凝视》,借喻了古希腊神话人物尤利西斯的形象,描述了一位希腊电影制作人A先生在离别故乡三十五载之后重回家园,走遍战火纷飞、饱受创伤的巴尔干半岛,寻找一对兄弟导演在世纪初拍摄的三卷已经失落的未冲印电影胶片的故事。

这张电影原声的作者是导演的“御用”作曲家卡兰德罗(Eleni Karaindrou)。就如同卡兰德罗其他几张在ECM公司制作的电影音乐唱片一样,这张《尤利西斯的凝视》中的曲目也并非是简单地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顺序排列,而是经过重新编排的。在某种意义上,它已经超越了电影音乐的既定含义,具有着很强的独立性。

简约、朴实是《尤利西斯的凝视》配乐的特色。但是这种简约的旋律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那是一种大地上的异乡者的情感,只有古老的拜占庭歌谣能够为孤零的漂泊者带来一丝淡淡的慰藉和归属感。

4、电影原声《沉静的美国人》(《The quiet American》)。

一个以越南内战为背景的爱情故事,爱情发生在可怜又可爱的英国老头、年轻帅气的美国小伙和一位美丽的越南女子之间。影片以倒叙手法展开,爱情结合着政治斗争,最终“沉静的美国人”阴谋被打破,老头儿赢得了美人芳心。

电影配乐作者是目前好莱坞炙手可热的苏格兰籍电影配乐师Craig Armstrong。Craig Armstrong的弦乐绵长而细腻,仿佛音乐也被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而以越南语演唱的民歌,则是这团巨大的黑暗中无奈的爱情挽歌。

电影中的跨国之爱,或许有点夸张,但音乐则至情至理,感人肺腑。

5、电影原声《流浪者之歌》(《Time of the Gypsies》)。

《流浪者之歌》是原南斯拉夫的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的作品。这部长达300分钟的巨作是一部吉卜赛人命运的史诗。库斯图里卡以其对边缘人群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生存的欢欣与苦痛的深刻洞察,讲述了一段充满魔幻色彩的黑色故事。

  戈兰·布列戈维奇(Goran Bregovic)极富表现力的电影配乐,在热情奔放的民间舞曲旋律中蕴藏着对命运的深切体悟,流畅优美的旋律只是一层美丽的薄纱,它所遮掩的是吉卜塞人生命中那浓浓的黑色:黑色的土地、黑色的黎明、黑色的火车……

影片中另一段极富震撼力的旋律,由电影中被拐弄的吉卜塞女子所唱,它取材自东欧的民间旋律,用的是东欧民族特有的哭调。

6、电影原声《狂恋大提琴》(《Hilary and Jackie》)。

这是一部英国大提琴演奏家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的传记性电影,讲述了女性天才演奏家富有传奇性的一生。电影力图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发现”一个舞台之外的杜普蕾。尽管这部电影与历史事实有不少出入,但无妨于电影的可欣赏性。

杜普蕾是演绎英国作曲家埃尔加(Edward Elgar)大提琴协奏曲的权威(原声中保留了完整的协奏曲演绎)。这首协奏曲是20世纪最为感人的协奏曲之一,杜普蕾的演绎丝丝入扣,充分发挥了其女性独有的柔美与抒情性格,受到乐界一致的好评。可惜杜普蕾英年早逝,是当年乐界一大损失。

电影将这种遗憾留在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不断反复中,以此为基调,融合了其他古典音乐家的作品,如巴赫的序曲、长笛独奏,以及音乐监制及指挥家Barrington Pheloung的小品,使得整部电影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和美感。

7、电影原声《德州,巴黎》(《Paris,Texas》)。

电影《德州,巴黎》是德国导演文德斯(Win Wenders)的作品,是他的公路电影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影片通过男主人公的家庭创伤,折射出物质社会的人情冷漠。音乐感人至深,原声中尤其收录9分钟的对白《I knew these people》,更值得对着画面仔细聆听。

配乐师为文德斯的亲密伙伴库德(Ry Cooder)。库德的吉他演奏技术深有口碑,在这张唱片中,尽可一览其演奏风采,每一个音符都弹奏的细致入微,丰富动人。唱片中除了收录库德的配乐外,还收录了主演斯坦顿演唱的一首墨西哥民谣《Cancion Mixteca》,颇有特色。

8、电影原声《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我非常喜欢李安的这部电影。能把一部通俗的武侠题材电影拍得如此唯美大气,确实令人赞叹。许多人在看这部电影时,肯定还会说,电影音乐也非常之美。是的,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三大华人的智慧结晶——导演李安,作曲谭盾,大提琴演奏马友友。

影片一开场便是主题音乐《卧虎藏龙》,大提琴的忧伤而深沉的旋律自此奠下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其它的变奏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展开。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音乐之美,完全可以让人忽略画面与情节、台词之美。即使在电影结束,字幕渐消,大提琴的主题曲依然在继续,令人无限惆怅。

或许,世上本无卧虎藏龙,有的只是李慕白所说的那种“寂灭的悲哀”,和这无限惆怅的音乐。 (lintian1979


这8张原声CD中,只有《钢琴别恋》拿过欧版的CD

Michael Nyman这位英国配乐家的钢琴奏曲实在太出色了,是个人认为钢琴题材中最出色、完美的配乐作品。

 

《德州巴黎》下过APE,也很棒,里面的吉他弦乐很轻灵,非常舒服。

我推荐你去听《勇敢的心》、《Gattaca》、《钢琴课》、《The Mission》等众多原声。 PS,第一位是《星球大战》一点也不奇怪,放眼20世纪中期到末期的原声配乐,是John Williams的星球大战,创造出了现代古典交响史诗的篇章配乐。同样有此贡献的配乐家还有Jerry Goldsmith。

《钢琴课》的CD有收藏。还喜欢Hans Zimmer的作品,《The Rock》、《The Lion King》《阿拉丁》,近期看到的《Cashback》也很有味道,就是搜集5首,不全。

怎么能漏了<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巅峰代表

包括<美国往事>在内都出莫里康内之手

绝对是听觉的盛宴


反反复复在心上弹奏的曲曲折折! The promise!

Michael Nyman我也很喜欢!收到十周年的加曲纪念版!哈哈。
love actually和《世贸大厦》都不错。CA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配乐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