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解决这3种家长心态的老师,可以封“神”了!

 长沙7喜 2015-04-28

导读:学习一件乐器,本应是愉快事。但如果遇上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再加上个别思路不够清晰的家长,遇上这种组合,再优秀的老师也会感到头疼。


文:琴行经营报


学习一件乐器,本应是愉快事。但如果遇上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再加上个别思路不够清晰的家长,遇上这种组合,再优秀的老师也会感到头疼。


纵使学琴的孩子再有兴趣,也会因为上述问题而陷入学琴的死路,且看本编今天为大家你整理的几种容易使孩子学琴陷入困境的坏心态。

危害心态一:口是心非

最怕这种人啊!


这就好比吃饭的时候问女朋友想吃什么,结果对方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随便”。如果今天点的菜符合她的口味,一切风平浪静,但是如果有些许差池……


看似普普通通的回答,实则暗藏杀机!


据多家琴行负责人反馈,这种学生家长最可怕。学生在后续学琴的过程中,家中果然是不闻不问,完全随孩子高兴,只管送孩子来上课,丝毫不在意孩子上课是否学明白了,课后是否练习了……


但是!


如果孩子外出参加比赛,或者考级的时候,如果孩子没能取得他(她)预先想好的成绩,那么问题来了!


这样的家长开头对于孩子学琴的态度十分宽容,也不会硬逼着他去练琴。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进展不如预期,就开始渐渐地不淡定了。两年后,发现当时一起开始学琴的小朋友都弹出很好听的曲子,也考出了一定的级别时,内心的不平衡瞬间爆发,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改变——不仅每节课必然出现在孩子身边,还对孩子练得不熟的情况指指点点,甚至催着老师说“今天我们可以去考个级吧”,如此云云……无辜的孩子要在一夜之间经历父母如此巨大的变革,这幼小的心灵该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啊!


教学水平差、老师不负责、忽悠人等等负面评价便会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止,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家长一开始是随孩子的兴趣学习,希望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技能,那请您别太在意自己孩子的学琴进度,更不要隔三差五地和其他家的小孩做横向的比较。如果孩子进度慢一点,但是能够学得开心,能够慢慢爱上古筝,爱上音乐,您又何必去破坏这份美好呢?请多做纵向的比较,想想孩子一年前的成果和现在的成果,其中必定有令人欣喜的部分。


悲催啊!

危害心态二:纯粹的放任

有不少家长,初次来学琴时就愉快地和老师表态:“我们学琴是培养兴趣,随孩子高兴学就行。”


结果,在后续学琴的过程中,家中果然是不闻不问,完全随孩子高兴,只管送孩子来上课,丝毫不在意孩子上课是否学明白了,课后是否练习了……


跟第一点不同,这些家长还真的认为:培养兴趣,无须干涉,孩子爱学就学,如果有兴趣自然会学。而孩子也正是因为缺少家长的积极参与,自己也就觉得学不学好无所谓,长此以往,孩子很快便会失去学习乐器的兴趣。


或许,这部分家长真的是想靠孩子的自觉来完成学习的兴趣。只不过,孩子们的意志力究竟有多强呢?抗干扰的毅力又有多少呢?


就说本编吧,说了多少次减肥,但是看到美食,也总是屈服啊……


危害心态三:脱离实际情况的盲目拔高

时常会有家长这么和老师商量:“XX老师,您看我们家孩子去年考的八级,今年直接考十级是不是可以啊?”然后呢,虽然说是和老师“商量”,结果是拼了命也要去考,甚至和老师拍胸脯保证:让我们家娃去试一下,考不出不怪您老师!于是,可怜的孩子便被迫走上异常艰辛的考试路程,自身水平和实际要求的差异太大,导致练习的过程充满了泪水、悲伤和不愉快,战战兢兢考完了试,恨不得烧了谱子,一辈子不要再摸琴。


即便是最后通过了考试,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却是:“不用踏踏实实地学习,只要临时拼搏一下,就能取得一样的结果。”在这样的状态下,一年跳两级地考出了十级,实际水平却远远没有达到能够理解曲目的要求。如此学琴,最后的收获也就仅仅是一张证书而已。而实际的本领呢?对于音乐的兴趣呢?什么也没有。

总之,学习音乐不比文化课学习。音乐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地去对待;音乐是使人愉悦的,并非功利性的存在。以一颗纯净的心,去感悟纯真的音乐,这才是学习音乐真正的目的。


本微版权

来自《琴行经营报》

微信号码:qinhangjingying

主编亲自坐镇,每天一条深度文章,共同探讨行业未来

QQ空间,微博同步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