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考〕 李白【蘇臺覽古】詩:「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又張祐詩:「西江江上月,遠遠照征衣。」本調調名所本也,一名﹝步虛詞﹞。吳任臣云:「﹝步虛詞﹞乃道家法曲,如佛家梵唄之類;且庾子山諸君所作,與﹝西江月﹞全不類,是昔人之誤。」毛先舒則云:「﹝步虛詞﹞即﹝西江月﹞,此是詞家假古題以名其詞,取新耳目,非誤也。」
·
〔作法〕本調五十字,平仄兩叶,為以前諸體所無。【蓮子居詩話】云:「﹝西江月﹞、﹝一剪梅﹞二調,易至俗庸,故詞人多不作。」誠以此調平仄互叶,較難處置,最易失之呆滯耳。起句六字,不用韻,為仄仄平平仄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通融。第二句用平韻,而平仄恰與首句相反;然一三兩字平仄可以互調,而第五字則不能勉強。第三句叶平韻,為平起平收之七言句,一三兩字平仄不論。第四句換叶仄韻,而句法全與第一句同。後半闋字句作法與前半闋相同。
寶髻松松挽就,
⊙仄⊙平⊙仄(句)
鉛華淡淡妝成。
⊙平⊙仄平△(平韻)
紅煙翠霧罩輕盈,
⊙平⊙仄仄平△(叶平韻)
飛絮游絲無定。
⊙仄⊙平⊙▲(換叶仄韻)
相見爭如不見,
⊙仄⊙平⊙仄(句)
有情還似無情。
⊙平⊙仄平△(叶平韻)
笙歌散後酒微醒,
⊙平⊙仄仄平△(叶平韻)
深院月明人靜。
⊙仄⊙平⊙▲(換叶仄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