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考〕 張衡【南都賦】云:「坐南車歌兮起鄭舞。」隋唐以來,曲多稱「子」,本調調名殆濫觴於此。又萬氏【詞律】本調下注云:「歌又作柯」。毛先舒【詞學全書】亦云:「﹝南歌子﹞題,采於淳于棼事,一名﹝南柯子﹞。」是本調先後有二名也。淳于棼事見唐李公佐【南柯記】,係敘一蟻穴中之夢境。此調凡有四體,獨本詞又名﹝望秦川﹞、﹝風蝶令﹞。至唐劉采春另有﹝南歌子詞﹞,係五言絕句,與此無涉也。
·
〔作法〕 本調五十二字,前後闋相同,起二句為五言對句;首句仄起仄收,次句平起平韻,與平起之五言律詩頷聯無異。第三句七字,為平起平韻之七言句,故第一三字可平可仄。末句九字,句法上二下七,與﹝相見歡﹞末句相同。萬氏【詞律】云:「兩結,語氣可上六下三,亦可上四下五。」然終以上二下七為順。如本詞前後闋末句下七字,蓋現成唐詩句,只是句頭加兩字也,豈可割裂耶!
鳳髻金泥帶,
⊙仄平平仄(句)
龍紋玉掌梳。
平平仄仄△(平韻)
去來窗下笑相扶,
⊙平⊙仄仄平△(叶平韻)
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仄⊙平平仄仄平△(叶平韻)
弄筆偎人久,
⊙仄平平仄(句)
描花試手初。
平平仄仄△(叶平韻)
等閒妨了繡功夫,
⊙平⊙仄仄平△(叶平韻)
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仄⊙平仄仄仄平△(叶平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