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岗九年制学校SDP/PTT工作实践分享 ——平罗崇岗九年制学校 王桂红 陈万荣 崇岗九年制学校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首批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学校发展计划(SDP)和教师参与式教学(PTT)子项目试点学校之一,在项目各级专家组和各级政府的直接指导下,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其工作得到县政府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致肯定。为充分体现项目成果共享的理念,切实并卓有成效地推动我校SDP/PTT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围绕我校一年来“学校发展计划(SDP)和教师参与式教学(PTT)”的实施推进情况,作如下梳理和归纳,以供各校借鉴。 一、项目实施前崇岗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崇岗镇位于平罗县西部的贺兰山脚下,有土地面积66.71万亩,人口202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00人。交通条件便利,包兰铁路、110国道及县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建有煤炭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外来务工人员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学校布局不合理,校园面积太小,校舍陈旧老化,打工子弟的就学问题突出,因为打工子弟上学困难,造成打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境内下辖9个行政村,1个办事处,4个居委会,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原来有一个初级中学,一个九年制学校,有7个小学,经过“普九”攻坚,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由于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几年来政府集中财力进行经济开发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学校教育的投入乏力,造成了崇岗地区基础薄弱的局面,和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局面很不协调,突出的问题表现如下: 1、学校布局分散。项目实施以前,崇岗地区共有中小学9个,学校规模普遍较小。学生人数达到400人的学校有2个,还有6个学校的学生平均人数不足150人。原镇朔小学、暖泉小学有的年级总人数仅20人左右。这样造成了政府投入的资金分散,不能集中财力干大事。学校分散,管理困难,教育资源的浪费较大,各校的教学质量差距较大。 2、办学条件简陋。与全县平均水平相比,项目学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学校布局不合理,县乡财政的对教育投入被分散,造成校舍紧缺破旧,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校舍中危房小学高达27.7%,初中16.5%。课桌椅普遍破旧,达不到国家新定教学仪器、图书配备标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语音室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在各中小学几乎为零。教育投入不足与资源配置不佳,使教育事业发展投入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效益提高问题亟待解决。 3、 学生流失较多,完成率低。由于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满足不了本地区和外来打工子弟上学的需要,造大量学生选择到县城各学校及到附近的周城中学、贺兰三中、和大武口等地去就学,加重当地群众的经济负担。学生到外校上学,家长管理困难,学生贪玩荒废了学业,很多学生读不完初中就回家了,流失率较大,给当地政府巩固“普九”成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 教师素质偏低,难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崇岗地区离县城路程远,附近的煤炭市场造成了当地的环境污染严重,教师业余生活单调乏味,教师调动频繁,留不住人才。环境封闭,信息来源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专业结构不合理, 5、 小学和初中生学业成就不高。多数小学不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课程,造成了学生上初中以后英语跟不上,造成了大量的学困生,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6、 素质教育还没有根本的突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落后,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7、 学校与社区关系松散,没有真正形成学校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区支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的局面。 8、 社会环境存在负面影响。项目学校境内打工人员贫困人口众多,农户居住分散,生活贫困,部分家长难以维持子女上学,信息和交通闭塞,狭隘的读书无用思想漫延,对现代教育发展不利。 上述的突出问题,使基础发展的关键指标(入学率、辍学率、完学率等)上下波动,进一步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任务艰巨,教育的落后也反过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时代所受教育的程度高低与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人的一生,并且是今后的继续教育难以完全补救的。基础教育发展落后的状况,会造成新一代难以接受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与信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并成为日益加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的严重障碍。 二、项目实施对崇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带来得的变化 “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学校发展计划(SDP)和教师参与式教学(PTT)子项目给崇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教育现状。 1、调整了学校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 2004年,平罗县委、县政府抓住学校布局调整的机遇,及时引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项目工程资金,在原崇岗小学旧址,对原崇岗中学、下庙中学、崇岗小学三校资源进行了整合,新建了崇岗九年制学校并于2006年9月交付使用。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副县长安占林同志、教体局局长王玉林、副局长周阳同志、教体局的徐廷栋同志、崇岗九年制学校校长李洪彦同志付出极大的心血。他们自始至终参与项目工程的建设工作,从工程的规划、土地征用、招标施工监工、布局分配、设施添置都离不开他们,对此,崇岗地区的父老乡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经过整合后的崇岗九年制学校的校园面貌发生了根本地变化,崭新的教学、办公大楼、学生住宿楼代替了原来破旧不堪的平房,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使学校的服务半径达到25平方公里,对当地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改善了办学条件。 项目的实施推进了新学校校园建设,目前新建成的学校占地29900m2,其中建筑面积8600 m2,建有教学楼两幢,面积为2900㎡、综合办公楼一幢,面积为2960㎡、学生宿舍楼一幢,面积为1900㎡、学生餐厅及灶房面积840㎡、概算投资共计1200 万元。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16名,其中初中部590名、小学部826名,现有教师66人,其中中学部教师42名,小学部教师24名,教师本科学历达到30人,36人达到专科学历,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有16人。配备了70台教学用电脑,学生信息技术的开课率达到了100%,更新了课桌椅600套,多媒体教学配套设施齐全,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3、提高了教学质量。项目的实施,使当地的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原来当地共有9个中小学,整合后只剩下一个九年制寄宿学校,一个小学寄宿制学校,集中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原来各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短缺,雇佣了大量的带课教师,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整合后教师紧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课程,对教师进行了统一的管理,执行《平罗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校于2006年8月和2007年2月分别获得平罗县教学常规管理三等奖,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社区群众的好评。 4、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先后派领导和大量的教师参加了国家级、自治区、市县项目专家组组织的SDP/PTT培训活动,培训人次达到60人次,这些教师回校后又在学校组织校本培训,使我校教师的参学参培率率达到100%。经过培训学习,广大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广大教师普遍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当地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同时经过参加“参与式教学(PTT)”培训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变的活跃起来,课堂上充满了笑声。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了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多数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摒弃了“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了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5、学校领导管理理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项目实施以来,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和教师的人文关怀。2006年9月我校学生餐厅建成投入使用,当时采用学校集体管理模式,运行一学期,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漏洞,餐厅工作人员责任心差、服务意识不强,饭菜质量很差,学生及社区家长意见很大,就餐的几百人有时只剩下30几人吃饭,造成的浪费很大。基于这种情况,我校校领导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又组织教师及后勤管理人员去兄弟学校取经学习,经过反复论证,本学期果断对学生餐厅管理进行了公开招标,对餐厅进行社会化管理。经过近两个月的运行,证明改革是成功的。现在师生吃住的安心,每顿饭吃饭人数都能达到近400人,餐厅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大特色,有好几个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好评。 6、教师的育人、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经过培训学习,广大教师都能注重对学生的细节关怀。牢固树立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批评、训斥、讽刺、挖苦的声音少了,鼓励、赞赏的语言多了。师生关系变的融洽了。低年级的小同学甚至在过生日的时候也邀请老师参加,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事。开展了让“墙壁动起来”的活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张贴了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规章制度、校训、师风,使墙壁也变成了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学生宿舍楼组织学生通过竞聘的方式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楼长由管委会成员中产生。管委会协助宿舍管理员维持秩序、督察卫生、调解住宿生的矛盾纠纷,帮助餐厅维持就餐秩序,帮助炊事员打饭等,每月组织一次优秀管理员评选活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本身就是对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7制定“学校发展规划(SDP)文本”。根据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项目的规定,要求学校在广泛征求学校成员和社区成员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特别注重了教师群体(教代会、职代会)、学生群体(学生会、学生代表)、社区(村民、居民委员会)等的广泛参与,由学校和社区共同制定的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我校于2006年12月召集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学校领导、社区代表,在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和社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崇岗九年制学校“学校发展规划(SDP)文本”,该文本包括前言、学校发展规划(SDP)活动流程、社区概况、学校概况、学校发展展望、优先解决的问题、年度目标与活动、学期目标与活动共8个部分,该规划文本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的,是学校自主发展的规划,和以往任何时候制定的规划都不同。规划上报教体局主管部门后被作为范本上报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本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规划的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8、改善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拉近了学校与社区成员的距离。为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SDP)”文本,我校于2006年9月召开了“学校发展规划(SDP)社区动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由SDP专家组的成员对社区群众进行了讲座培训,使广大社区成员明白了实施SDP的目的意义及工作流程,同时发放了有关的宣传资料和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SDP)”文本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在这次大会上,学校领导给当地社区群众介绍了学校发展的现状,虽然新建了教学楼,但政府财力有限,后续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备短缺,急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经过动员,社区群众捐资助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时就有很多社区成员表态,以前把钱捐给了寺庙,是因为和学校联系的太少,现在知道学校的情况了,更应该关注本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支持学校的发展。在随后10月29日举行的“崇岗九年制学校竣工揭牌墍崇岗中学建校37周年”的庆祝活动中,社区群众及校友共为学校捐款20余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学校发展资金不足的现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实施项目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 组织保障 根据平教体通字(2006)105号和111号文件的精神,为了做好认真“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 项目“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的有关工作,专门成立了崇岗九年制学校的“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SDP PTT)和学校发展计划委员会,其中我校“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及市、县级骨干教师组成,成员全部参加过国家级、自治区和市线级的培训,对SDP/PTT的有关知识比较熟悉,能够担当起领导SDP/PTT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包括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本地政府领导、社区村民代表、本地事业家代表和学生代表,人员组成符合SDP项目的要求。 2、进行校本培训,学习SDP 按照县教体局的要求,以学校为单位,举办“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校本培训,为文本制定创造条件。校本培训的事宜由学校SDP专家组具体负责。专家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李洪彦(校长),参加过自治区一级培训。 组员:顾永国(副校长),参加过县二级培训。 陈万荣(教导主任,县级骨干教师),参加过县二级培训。 蒋学义(市级骨干教师),参加过县二级培训。 负责校本培训的专家都已经参加过自治区组织的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项目办和平罗县教育体育局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项目办组织的培训,学校要求他们上网搜集有关SDP的资料,切实作好校本培训工作。要求学校全体教师全部参加,积极发言讨论,认真记好学习笔记,专家组作好教师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工作。SDP和PTT的培训活动形式多元灵活,普遍推行并采用:小组交流、成果分享、大会发言、专家点评等进行参与式互动交流;有专人负责对参加SDP和PTT的人员予以考勤、考核并督查受培人员纪律情况,参加培训的教师均无违纪现象 3、做好SDP的宣传动员工作,调动广大教师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SDP项目自下而上、群众参与指定的特点,学校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宣传SDP的有关知识,动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1)、召开教师大会,广泛征求教师对“学校发展计划”制定的意见和建议。 (2)、利用集会、国旗下讲话、班团会活动进行“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制定的意见和建议。 (3)、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橱窗、展板、宣传栏、问卷、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在全校园内外进行宣传,使“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与社区结对子的工作,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5)召开社区动员大会,给社区群众介绍SDP,使社区群众了解SDP,支持SDP工作的开展。 4、做好“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的文本制定工作 在完成“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的文本制定工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搜集的广大教师和社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和展望,以人为本,在县级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学校发展计划”(SDP PTT),并由专人完成文本的写作,报县级专家组审批。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展望 1.坚持“实施—反思—提高”的工作流程,实实在在地落实项目文本,对优先解决的问题实行挂牌改进并检查督促;加强对中层领导、教师的管理、启用工作,使他们在项目工作中得到锻炼,加快成长。 2.多方联动,多策并举,以“参与式”校本教研为重点,解决课堂授课质量问题;积极推动和落实各项培训工作在我校的推广,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定期召开 “学校发展计划管委会”工作例会,认真总结项目阶段工作,继续征求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学校发展计划》文本,使文本切实发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指南和行动纲领作用。 4.继续校园规划建设,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5.调整和充实专家队伍,进一步落实专家的职责,定期联系包校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挥包校专家的指导作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为发挥项目的可持续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