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節·“良渚古城”是夏朝的都城——夏邑(二)_华夏历史语言文字研究院魏文成

 水墨苕溪 2015-04-28
、“良渚古城”是夏后之邦禹都——夏邑“良渚古城”的確正如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所說: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中華第一城”,因爲它其實是夏朝的最早的首都——禹都。但它標誌著的并非是“良渚文化其實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而是標誌著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夏朝歷史,是眞實存在的眞正的文明史。而不是“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的另外的“良渚古國文明”,而是對有歷史記錄的夏朝文明的歷史古跡與歷史文物的證實與補充。
㈠ 中國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對長江以南行使主權了在過去中國現當代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多數認爲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時代,對長江以南地區沒有行使行政統治,以爲黃帝堯舜禹時代,只是在中原黃河流域實行統治。其實在實際上《史記·五帝本紀》中早已記載了對江南的行政管轄。
(黃帝)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堯時)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爲亂。……放讙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
(舜)南撫交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
——《史記·五帝本紀》
在四千五百多年前黃帝就在浙江省永康石城山生活過並在此鑄鼎。目前,石城可見黃帝時代黃帝的曾經南至長江,登上大熊山,泛舟湘水。舜帝將在堯帝時數次在江淮荊州作亂的三苗,遷徙到三危山,今甘肅敦煌三危山的沙漠之中,以使西戎開化。將讙兜流放於崇山,今湖南張家界市西南,以使南方的百越臣服開化。同時,舜時”南撫交阯”就是指越南。這都表明在四五千秊前,對長江以南的地區行駛了主權。
此外在江南尤其是在浙江地區,有眾多的與黃帝有關的遺跡。在浙江永康市區南面有座石城山,石城山山上有鑄鼎的遺跡石鼎爐。根據清朝光緒秊間的《永康縣誌》記載:黃帝采銅山之銅在石城山上鑄鼎。永康南四裡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黃帝曾遊此,即三天子都也”。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東。在閩西北,入海,餘暨南。廬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澤西。一曰天子鄣。
——《山海經·海內東經》
晉代郭璞注釋的《山海經·海內南經》說:“三天子鄣山……張氏《土地記》曰:東陽永康縣南四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