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与“位”

 指间飞歌 2015-04-28

“为”与“位”



 

《论语》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成为不少人奉行“先有位、后有为”,“没有位、不作为”这类处事哲学的依据。本质上,“为”即指“通过努力获得成果”,“位”即是“成果获得认可”,这个认可又涉及两个主体,即自身与外界,有些人毕生追求的就是获得外界的认可,因此这个“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却常常被忽略和遗忘。

    笔者认为,除极个别情况外,“为”与“位”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共生共存,某些条件下是“先有位、后有为”,另一些条件下则是“先有为、后有位”,这两种情况没有孰优孰劣,实为殊途同归。而且,除了外界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认可。奥斯托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因此,决不能单纯因为得不到位置,就放任自己不作为。真实的人生不是剧本、无法重演,如果因为外界给不了自己想要的位置,就有意不予作为,虚度的是自己的年华,蹉跎的是自己的岁月。惯性不作为的结果很可能是,即使真等到有“位”的一天,也会赫然发现早已丧失了“为”的能力。并且一旦获得了位置,如果不能有效作为,那结果就会是身在其位战战兢兢,每天提心吊胆、戚戚于心,生怕有一天由于无法作为而丧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相较于争取“位”这个结果,保有“为”的能力更为重要。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首要的前提就是“是金子”,也就是一定要淬火成金、具备奋发有为的能力,才能在遮盖自身的黑布被拿掉时闪闪发光。

    同时,“为”与“位”都是需要耐心的。不能因为做了一点事情、有了一点成绩就想立马兑现一点位置,拥有这样过于功利的心性是很难走得长远的,也会因为得不到那点位置而牢骚满腹、抱怨不停,最终消解努力作为的热情,在还没有做到足够有为的时候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多数情况下确实很难做到一帆风顺,可能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不小成绩还没有到达想要的位置,这时也无需忧心,这些作为本身就是一种积累,多多益善,而这种积累肯定是有益无害的,就像登山时的手杖而不会成为负重,这种积累于自身是充实人生的一种手段,于外界是争取有位的资质条件。很多时候,当真正心无旁骛埋头苦干、不争不抢努力作为之后,抬头即是相应的位置,过程中多一些专注和认真,少一些观望和不平,更有助于尽早实现自己的期望和追求。

    释放最大的热情去努力作为,将精力放在有效作为能力的积累和沉淀上,不要计较于“为”与“位”是否分毫无差的对等,须知“有为才能有位,有位但须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