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活中的开合模式
升降开合是宇宙万事万物共同的基本运动规律,也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人和大自然都在进行着升降开合的气机变化。 智能气功抓住升降开合这个人和大自然相同且亦相通的最基本的规律来练功,就抓住了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在与大自然通过开合进行气机交换的同时,逐层向体内渗透,使人体发生变化,增强着人体的通透度,使人体从开始的普通的生命活动,到练功的生命状态,一直到超常的高级阶段生命状态。
智能功的捧法,正是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开合聚散来练功的,从而体现出智能功练功的过程短、效果好的超常的优越性。
抓住开合,不是一个单纯的练功方法,而是通向高层次的根本大法,切不可以狭小的眼光来看待它。要从总体的战略的高度看待开合,它是练功的快捷方式,当然它是必须以刻苦练功为前提的。 何为刻苦练功呢?
先要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练功,进而到定时定点,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的练功,再把练功演变成生活中的良性习惯,生活中的第一享受,自觉的练功,此方能算是做到了初步的“刻苦”——“形之刻苦”;
在练功中,不断地清理、改变自己性格、修正情欲上的喜恶,抛离各种不良的爱好、不良的性格、不良的情欲,逐渐做到在生活中,面对万事万物保持心平气和,充满中和之气,方可称做到了第二步“刻苦”——“气之刻苦”;
在练功中,把“小我”的束缚逐渐解脱,把“小我”熔入“大我”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做到一言一行都是为了“大我”,为公,此乃称之第三步的“刻苦”——“意之刻苦”。
练功者必须逐渐做到“形之刻苦”、“气之刻苦”、“意之刻苦”三者并行修练,才算真正的刻苦练功了。古语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刻苦练功最重要的就是刻苦改变这个“本性”,向好的方向改变。 因此,练捧法时,单单加长练功的时间,单单在练功时注意练开合,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形气意的开合,只是我们没有主动运用意识去抓住练习。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运用意识练习开合,才能算是真正做到刻苦练功,这对改变本身的气质,提升功力,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下面随便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练开合的模式: ﹝1﹞ 走路散步的开合:
在散步时,两手臂放下垂,两掌在体侧,掌心相对,慢慢拉气开合。 --------------------------------------------------- ﹝2﹞ 一举一动的开合:
走路时,一抬腿是开,脚落地为合;手想拿东西时,一伸手出去为开,把东西拿过来了为合;闭眼睡觉为合,睁眼醒来为开;吃饭时,张嘴为开,咀嚼吞咽为合;走进房间时,推开房门为开,关上房门为合;去买东西时,把钱给别人为开,把买的东西拿过来为合;读书写字为开,静静思考为合;
…… 仔细想想,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含有一开一合,甚至我们在大、小便时不也是有开有合吗? ﹝3﹞ 呼吸的开合:
这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开合。 一般采用的模式是呼气,意想“开”;吸气,意想“合”;但也可以采取相反的模式。
配合得好对提升功力帮助很大。
﹝4﹞情绪变化的开合:
看见某些事、听见某些话﹝开﹞,自已去思考﹝合﹞, 产生出的喜、怒、悲、思、恐等情绪﹝开﹞,自已去化解,能做到心平气和﹝合﹞; 一种欲念、冲动产生﹝开﹞,用理智去控制、平定﹝合﹞……。
能否认识、理解和掌控情绪变化的开合,是一个练功者水平的重要标志。 ﹝5﹞认知事物的开合:
人间、大自然间、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变化都是在一开一合,一升一降中进行的,这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比如:看到日出﹝开﹞,要想一下日落﹝合﹞的景象;看到了日落﹝合﹞,又要想一下明天太阳会再出的景象﹝开﹞;看到了花落﹝合﹞,立即想一下花盛开的景象﹝开﹞;看到了死亡现象﹝合﹞,立即想一下会有新的再生﹝开﹞;事情一路顺风的发展时﹝开﹞,就要想一下事情受阻的状况﹝合﹞要有所准备;今日失败之时﹝合﹞,要想将来终有胜利之日﹝开﹞;当你在练功中出现了练功反应,感到肉体或精神很痛苦时﹝合﹞,就要想想练功反应消失后身心愉悦的状态﹝开﹞……,万事万物都依照这一规律进行演变,明白了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顺其自然、心安理得了。 在生活中练开合的模式,难以详尽列举,比比皆是,根椐每个练功者的修养素质,可以采用形、气、意的不同开合模式,并能在意念的引导下,贯通形气意整体的开合,真正能领悟、掌握、做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去开合,那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功夫了。 “贯气”的说明
练捧法的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练捧气、练贯气,在向每一个部位贯的时候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精神集中,贯的要深,要透。而且贯气的意念要贯彻于练功的始终。这是个关键。
贯气,要往里面想,而且一定要内外连上,把手上的气和身体里面的气连在一起。
怎么连呢? 用意念去连,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手怎么动里面也跟着怎么动。
中间的空间运用意念把他补上,做到形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形离开了,意念连着他。
两个手要经常相互照顾着,连在一起,和身体连成一个整体。手一动,不能空着出去,要有气感。气感是意念把气聚起来之后出的感觉。
刚开始练捧法时,只管意念不管气,关键是意念。 练捧法关键要练开合拉气,练贯气。开合拉气要慢、要匀,要有时间性;贯气意念要认真,贯的要深、要透。 其实贯气也是开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比较特殊一点,单提出来讲一讲。贯气基本分为形贯、气贯、意贯三种形式: ﹝1﹞ 形贯:
捧法中有许多动作都是在向形体中贯气,
比如:“向头顶贯气”、“点按肚脐”——向肚脐贯气、“点按命门”——向命门里贯气、“点按印堂”——向印堂里贯气、“点按玉枕骨下”——向玉枕骨内贯气、“沿带脉分开”——向带脉内贯气、还有沿胸、沿背、沿腿等等都是以形贯气的动作。
实际上都是以形引气贯入体内。 ﹝2﹞ 气贯:
在练棒法时最好手不要碰到身体比较容易做到“气贯”。
有时不做动作听着口令去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比如“点按肚脐”时,想有一混元气柱穿过肚脐到肚脐与命门中点;或穿到命门;或穿透命门出去。
“向头顶贯气”时,想有一混元气柱穿过百会从体中到混元位;或到肚脐与命门中点;或到脚心;或到地下的虚空。 其它各种贯气都可以此类推……。
具体贯到哪里最好呢? 这要根据练功者的身体素质或练功的进程,相应而变化,
比如身体虚弱,贯气到体中停留补气; 身体内气有阻滞,贯气就要通出去; 练功在低层次者,可以一段一段的贯通; 练功已达一定层次者,就应一贯就通就透。
混元气柱来自虚空,穿透身体又回到虚空才为自然,该留就留,该去就去,一切顺其自然。
气贯,实际就是以意引气。
在“气贯”中,还有一个问题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身处宇宙混元气场之中,这个“场”是球形的,当我们练功向某处贯气时,要有整体观念,要用意念带动混元气柱从四面八方的球形的贯入,这些混元气柱越密、越细越好,要精心的体察、感觉气机的变化,哪些地方可以贯进、贯出,哪些地方通透了,哪些地方尚有阻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练功诀窍。 ﹝3﹞ 意贯:
这个问题不容易讲清楚。笔者只能根椐理解之处谈一谈,仅供参考。
宇宙中之万事万物皆为混元气组成,如果把各种事物都想象成一股混元气柱,贯穿你的身体也是一种练功方式。
比如我在看到建筑工地用巨大的汽锤打地桩,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时,我两脚并拢,闭目安神,想象汽锤从百会打进体中,把体中的一条“桩”打入地下的虚空; 当我乘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看到对面的汽车高速而来,闭目想象对面汽车从印堂穿过而去、从混元位穿过而去;从有病部位穿过而去…… 看到抽气风扇时,闭目想象风扇把你身体里的气抽走了,外面大自然的混元气从四面八方涌入体内,贯穿体内,……。
其实,任何事物,当你接受了它,进入到你的意识中,就是一股混元气“贯入”了,当你理解了、认同了、消化了、吸收了就变成了你自己的混元气,你再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才算达到了通透; 当你不理解、不认同、不能消化、不能吸收,不能混化成自己的混元气时,也应让它离开,不要强留在自己的意识中,否则就易产生意识的病态……。
另外还要明白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连性,当某一事物的混元气贯进你的意识时,,其中一定有与其相关的事物的混元气,也会随同进入你的意识中,
比如某一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改变的方法等等,只要你精心地体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会变得比较聪明,会出现各种超乎常人的功能。 以上所描素的各种“模式”,只能作为练捧法不同阶段的参考,切切不可生搬硬套,
有时只抓往一种模式狠狠的练,再精心体察,认真领会,就能练出一些真功夫来。
最后,我们借助庞明教授的一段话,来结束此文的论述:
“捧气贯顶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蕴着传统功法中很多奇妙功法与诀窍,练之得法,可以直接进入高级层次……是即浅即深的练法,它虽然是智能功的第一步功,但可以直指本元,直入高层次……当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过若能于此反复琢磨,认真领会,对功夫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15/7/2005 于吉隆坡] [ 此贴被余洋老師在2007-03-08 16:45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