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前喜欢搭乘廉航的大都是欧洲人,他们飞支航短线,图个便利。如今国人也洋派起来了,有钱没钱,都很任性,说走就走。轻轻便便飞廉航,安全可靠不? 撰文 / 尤里卡 “五一”到,旅游旺。随手刷刷微信朋友圈,动不动就蹦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字眼,大伙儿还晒出在各地飞机上、景点中那颜值或高或低的照片,让人在审美疲劳之余,不禁会心一笑。 “世界那么大”这句流行语源自网络疯转的一封“史上最有情怀”的辞职信。人也怪,经济环境不佳、物质基础松动之时,“情怀”这种潜伏在意识领域当中的玩意儿便盛行起来,仿佛精神胜利了,就能支撑起一座座高耸的上层建筑。于是乎,充满了“情怀”色彩的辞职热、创业热扑面而来。 与辞职热、创业热并行的是“穷游热”。生活频道近日发起一项民意调查,询问网友节日出行是选传统航空还是廉价航空,结果显示,62.5% 的网友表示会优先选择廉航。就此,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网友会不会以学生族、吊丝为主?毕竟此前搭乘廉航的大都是欧洲人,他们习惯于飞支航短线,图个便利。我自己也曾几次在当地搭乘小飞机,大概就是 30 人的座位,飞行时间不会超过 40 分钟。那些小飞机就停靠在机场的某个偏角,远远看去小得可怜,就像一只大蜻蜓,机身上喷涂着花花绿绿的 Logo 图案,还写着“ XX JET”这类的文字…… 我的这点儿见识马上被资深旅游人士 Jacky 斥为背时,老土。他在广州某知名旅游公司工作了多年,透露的一线消息是,这一两年,国人也洋派起来了,有钱没钱,个个都很任性,动不动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是飞行时间在 5 个小时之内的,行李又不多,最爱选廉航。亚航、虎航的机票可受欢迎了!旅客不仅仅是学生、小白领,还有不少中产。 至今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廉航的事故率高于大航空公司。 航行是否安全,主要还在于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航空规程、管理是否有瑕疵,而不在于是否廉航 。 可不是吗?同事小 E 早两天就飞新加坡转马尔代夫去 happy 了,她选的是新加坡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虎航,来回票价还不到 1500 元人民币,比南方航空实惠多了。这小妮子家境不错,但她跟许多 80 后一样,挺自我挺务实,早在去年底就做好了旅游攻略,来回比价、比机型、比服务口碑,终于抢到了心仪航班。小 E 本来还为自己的战果颇自得,但出发前又悻悻地说:“买早了,亏大了!”原来,她发现虎航最近为了庆祝其在去哪儿网上开设旗舰店,推出了一项超级特价:近期购买广州至新加坡的往返机票,即可享受其中一程机票 1 元(不含税费)优惠。 抢机票真跟买股似的,你永远也难以买到最低价。但廉航吸引顾客,偏偏最喜欢不定时抛出个惊喜价,让人欲罢不能!国内的西部航空日前就宣布,每月定期推出 1 元、38 元、88 元等不同档次的“白菜价”机票;同期,中联航推出“抢 8 元票”活动…… “你整天搭廉航,你爸妈知道么?”相信有不少搭惯了新加坡航空,汉莎航空的人也会问类似问题 ——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廉航总是涉嫌不但价格、服务打折扣,安全也会打折扣。就在不久前,亚航和德国之翼出了空难,更是助长了这种忧患感。 真是这样吗?上周遇见去哪儿网的机票事业群副总经理詹谊,这位航空公司管理学硕士的说法或许比较客观。“至今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廉航的事故率高于大航空公司。” 他表示,航行是否安全,主要还在于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航空规程、管理是否有瑕疵,而不在于是否廉航。事实上,各国都有严格的航空监管体制,不论普通航空还是廉价航空都要受到约束。况且,没有任何一家航空公司敢拿乘客的生命开玩笑。 即便专家说得如此肯定,但我还是不太放心,总在想廉航会不会都是用比较老的、快退休的机型?于是又四处查证,发现:和早期廉航使用一些老旧淘汰机型不同,新一代廉航无论是购买的还是租赁的,几乎全部是新飞机。比如亚航,拥有由超过 150 架空中巴士 A320 组成的航机队,是“亚洲地区最新的机队” 之一,平均服役时间仅 3.5 年。比亚航飞机更新的是虎航,其主力机型也是 A320 ,平均机龄只有 3 年。 一份业内统计资料或许对旅客选择廉航有比较实在的指导作用:事故率较高的机型包括了波音 737-JT8D 、伊尔-76 、图-154 、空客 A310 、伊尔-76 、麦道 DC-9 飞机。同时,要根据各航空公司的运营管理、安全记录、服务水准等来进行判断。曾经被欧盟在 2007 年禁飞的印尼狮航安全记录就备受诟病,被业界列入了“廉航黑名单”,这家公司成立 10 年来就发生了 12 次重大事故。 哪些廉航最安全呢?2015 年初,国际独立航空评级网站 AirlineRatings.com 评选出“ 2015 十大最安全的廉价航空公司”,名单如下:捷星航空、捷蓝航空、西捷航空、阿拉斯加航空、爱尔兰航空、冰岛航空、托马斯·库克航空、途易航、库鲁拉航空、维珍美国航空。 现在,你会选择廉价航空、说走就走了吗?我承认我有点动心。“五一”是错过了“,十一”看看吧,maybe。 编辑 / 邹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