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流贤达】西晋文学家孙楚

 廿氏春秋 2015-04-29

孙楚(约218—293),西晋文学家,字子荆,太原中都(山西平遥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孙资任魏骠骑将军,父孙宏为南阳太守。

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少欲隐居。四十余岁始作参镇东军事,后选卫将军司马,官至冯翊太守。能诗赋,原有集,已散佚。孙楚的作品至南朝梁时,即有编定的集子,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他的集子共有6卷。到清朝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赋十六篇,多半属于咏物;杂文二十五篇,有对孔子的颂,有对管仲、乐毅、白起、韩信等人的赞。有诗,但仅存六首,其中《除妇服诗》,非常感人。《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一篇,为孙楚名作,曾屡被锺嵘、沈约等大批评家所称引,被誉为“子荆零雨之章”,即指此诗“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开始二句。另外,还有奏议,书信等。

  
孙楚生性刚毅出众,不畏权势。作参镇东军事时,由于孙楚平日说话过于直率,被石苞参奏他“讪毁时政”,遂弃官居家,达十年之久。任卫将军司马时,一日武库井中,据说出现两条龙,朝臣们都认为是“祥瑞”,纷纷向皇帝祝贺。唯独孙楚意见相反,说:龙不在天上,反蟠在井底,是贤人埋没于卑下的象征。应该“赦小过”,“举贤才”,并且不要受世家大族的束缚,而先举隐逸贫贱。孙楚还上书皇帝,认为用人不应靠九品制。对当时考试秀才,用五个回答题、一篇策论的方法提出异议,认为用这种方法考试不可能得到真才。他们主张虽未被采纳,但反映了他敢于直言上谏,代表了出身寒微的有才之士的呼声。

   表现孙楚斗争性文章比较突出的是一篇《反金人铭》,原出于《孔子家语》的《金人铭》,宣扬的是用不多话、不多事,来“明哲保身”。而孙楚用《反金人铭》,公开宣布“无少言、无少事”,因为“少言少事,则后生何述”,后人就没有可以继承的了,颇具战斗气概。同时批判了那种只会奉承统治者的软弱怕死的可悲现象。
  尽管孙楚仕途坎坷,但他并不逃避现实,对现实仍然充满乐观态度。在他的诗赋中,很少颓废厌世之调,而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奋发精神。他的《登楼赋》对长安城内外景象的描述,便是一例。其中,“牧竖吟啸于阡陌,舟人鼓枻而扬歌。营巷基峙,列室万区,黎民布野,商旅充衢”数句,将长安城外的田园风光及城内市区景象,描写的历历在目,逼真可信。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爰和对现实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