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唐太宗皇帝殉情的一个千古美女2015-04-28 野史秘闻
导语:在唐太宗去世后的第二年,徐惠以身殉情,告别人世,追随太宗去了,卒年二十四岁。 大唐王朝的后宫,从太宗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平静过了。后宫的嫔妃们,或为争宠,或为争情,或为争位,或为争权,把一个妤端端,本应鸟语花香、温馨和谐的后宫,弄成了乌烟瘴气,勾心斗角的场所。然而,大唐王朝的近三百年间,在这充满权欲和淫欲的大唐后宫里,细数起来,竟然出现了二位心甘情愿为了皇帝丈夫以身殉情的嫔妃,这一段千古奇缘不能不让人唏嘘婉惜,感慨万分。她们就是大唐皇帝唐太宗的妃子徐贤妃和与之相距一百九十六年的唐武宗的妃子王贤妃。 徐惠,祖籍浙江湖州,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生。湖州盛产女神童,出生五个月,在别的孩子的还在舔脚趾头的时候,徐惠就已经呼爹叫妈,开口说话了;四岁的时候,她已经把《论语》、《毛诗》念得滚瓜烂熟了;八岁的时候,她已经能出口成诗了。当时,父亲徐孝德想考考她,就让她仿照屈原的《离骚》作一首离骚体诗。小徐惠找来纸笔,信手一挥,即成《拟小山篇》一首:“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想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文辞清丽,颇有水准。此诗在收录进《全唐诗》的时候,特别标注了其父徐孝德大感震惊的反应。
李世民是个极有品位的人,对身边的嫔妃也有很高要求。看到徐惠如此好学,他十分高兴,没多久就把徐惠由五品的才人晋迁为三品婕妤,后来又晋升为二品充容,这是太宗一朝除长孙皇后外,嫔妃的最高等级,并将其父擢为礼部员外郎。而徐惠回馈给李世民的是快乐。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召见徐惠,本来兴致挺高,结果徐惠迟迟不到,李世民的好心情变成了一肚子火。当徐惠姗姗到来的时候,一眼就看到李世民冷脸如霜,她知道皇帝不高兴了,但只嫣然一笑,挥笔写了一首诗,送到了皇帝的面前:“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首诗就是收入《全唐诗》的《进太宗》。李世民读完之后,哈哈大笑,怒气一下子全消失了。
然而,红颜薄命,当徐惠沉浸在李世民的宠爱中的时候,贞观二十三年,伟大的唐太宗去世了。徐惠悲痛万分,忧思成疾,既不就医,也不服药,她要以死报答太宗皇帝的知遇之恩。她说:“上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陵,吾志也。”(见《新唐书.后妃传》)病危中,她写下七言诗和连珠诗,寄托对太宗的深厚感情与追思。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也就是唐太宗去世后的第二年,徐惠以身殉情,告别人世,追随太宗去了,卒年二十四岁。唐高宗念其贤德,下诏追谥为“贤妃”。并按其遗愿,葬于昭陵石室(太宗陵),了却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边”的心愿。
“青岩照影夜流丹,无那清风点粟盘。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宫飞去不须看。”徐惠死后,后人因她才情出众,以身殉情,而且写过咏桂花的诗篇,便封她为桂花的花神。徐惠的故事令桂花平添了一份沁心蚀骨的清香和深情,一缕幽思自此随着八月的桂花开始绽放了。 就在徐贤妃死后一百九十六年,又出现了一位妃嫔为皇帝以身殉情。她就是唐武宗的王才人,“贤妃”是后来追认的。
王氏为唐武宗的登基立了大功,也深得唐武宗的宠爱,但因出身低微,只能封为才人,王才人倒也不计较。《新唐书》说她身材纤颀,和唐武宗很相像。武宗每次在苑中游猎,王才人必然跟从,着锦袍,骑骏马,校服光侈,和武宗皇帝的着装基本相同。皇帝和才人相驰出入时,在远处窥视的人分不清谁是皇帝,谁是才人。武宗还喜欢骑马游乐,经常带着王才人到教坊饮酒,与乐人谐戏,就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抢皇帝的风头,往往是妃嫔们的大忌,王才人却浑然不知,这也是大臣们不喜欢她的原因。
唐武宗迷惑于方士的邪说,长期服用长生壮阳丹药,因而身体受损严重,骨瘦如柴。王才人常对亲近的人说:“陛下天天炼丹,说要长生不死。现在皮肤枯槁,我私下里非常忧虑。”不久,唐武宗病入膏肓,王才人随身服侍。一日,唐武宗定定的看着王才人说:“我已经气息奄奄,情虑耗尽,就要与你诀别了。”王才人忍着泪回答:“陛下大福未尽,怎么说如此不祥的话呢?”唐武宗强撑身体问:“真如我言,你将如何?”王才人泪如雨下说:“陛下万岁后,妾当以身殉葬。”武宗似露笑容,不再说什么。当唐武宗病危时,王才人取出平日所积蓄的财物分送给宫人。看到皇帝驾崩后,王才人随即在唐武宗的幄帐旁自缢而死。往日,嫔妃们常常妒忌王才人能得到皇帝的专宠。如今,都被王才人的义节感动涕泣。唐宣宗即位后,为了表彰其义节,追赠其为“贤妃”,并陪葬于唐武宗的端陵。 两位皇妃,虽相距一百九十六年,又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身世,但最后都是用以身殉情的相同方式,结束了自己短短的人生。纵观大唐后宫近三百年的历史,有几人敢如此行事?有几人能如此行事?壮乎?悲乎?怜乎?惜乎?千古奇缘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