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山大佛游记

 蜀苑笔谈 2015-04-30

乐山位于四川南部,离省城成都大约一百五十多公里。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曾经作为上山下乡知青在乐山所属的沐川县新建公社呆了两年多,回家返乡来来去去都经过乐山市,久而久之,熟悉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再后来,因工作或旅游,又多次去过。长去那里而不感觉乏味,其原因是在于在那曾经的两年多的知青生涯,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我年轻少年的黄金时代,不计本利地抛在了那片红褐色的土地上。

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在乐山市城外岷江南岸。

暑假里的一天,我们举家自驾车去乐山旅游。

清早,我们从成都动身,走高速公路,两个多钟头就到了。穿过城区过了岷江大桥右转沿江而行,一路上都是水泥路,十分好走,每次到这里,都感觉到沿途有很多变化。不多时间,已然到了景区外围。现在这里是非常热闹,很多摩的和人力车,拦路的托儿蚁聚于此,招揽游客。我们不得不减缓速度,以免汽车碰到路人。到了离山门还有几百米的地段时,忽有一人大伸双手叉足摆成一大字状,立在路中,横拦住我们的车。

“你干啥!”开车的儿子一个急踩,停住汽车,坐在副驾上的我探身问道。

“嘿嘿,没得啥子——”拦车的是一个年龄三十岁左右的女子,从装束和面貌上都可以看出是她是从农村来的,“我是问你们是不是要人带路!”

“带什么路,这不是已经到了吗?”

“不、不,我免费给你们带路,还可以免收停车费!”她边说边走向车傍,拉住门手,就想打开车门坐上来。

“不用,不用!”坐在后排的是老伴和儿媳妇,老伴儿开口制止了她的行为。

“那我搭顺车到下头去,要得不嘛?”这女人还不罢休,死皮赖脸地纠缠。

“我们车不搭外人,你走开!”好不容易才摆脱了这个女人的纠缠。后来,又有多人招呼,不过都不像这个女人那样的霸道了。

原来奥妙在这里,在大佛的后面地区有一个私营的东方佛都,也有一些佛像,相当于是个展览馆的规模,那属于大佛寺景区。旅行的人们都是奔着乐山大佛来的,因此很少有人到这个佛都来参观。这个东方佛都为了经营,联络了不少的人为他们揽客,刚才的那女人就是为他们揽客的托儿之一。他们的托儿群体众多,各种车夫,甚至13路公交车的司乘人员都为他们服务。这些人只要把游客带到了东方佛都,就按客人的人数多少抽成。因此,拉客的队伍可谓是“全民”动员浩浩荡荡,为了拉客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这也是现代旅游派生的新生事物吧!一般上当最多的都是外省人,我们看到不少不明就理的游客上了钩被拉走。可以预料,不久以后发现受骗上当,即便不是气炸了肺,起码也是哭笑不得。所以,在外面旅游,真是要多长点心眼啊。

我们经常旅行,有些经验,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颠扑不灭的真理,一般不会轻易上当。

在正宗的山门售票处买了门票,价格不菲,上面印满了商业广告。我第一次到这里是一九七零年,那时当知青,从成都返回沐川时在乐山逗留,顺便来朝觐大佛。这里当时是随进随出,游人鲜见。我是和同班同学姜瑶一起去的。在上山时曾遇到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小孩,小伙子面对空旷的路边洞窟吼唱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那首毛主席诗词曲子,声音不错,有回声,且长声呦呦地在山谷间荡漾。后来我们沿着陡峭的山径,借助残存的腐败了的扶梯下到大佛足下,一路险象横生,留下极深的记忆。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门票价格节节攀升,从几毛钱一张的门票,扶摇直上一直到现今的每票七拾元,据说还要涨到一百元,从前那种低价门票已经成为东流之水,一去不复返了。老远的来了,当然是只得购票而进,四个人两百八十元。

   我们随着众多的人流入山门而上,顺山道崖壁上的众多唐宋及近代的佛像雕刻与诗词碑文,很多都残损了,这些佛像都是在文革时被破坏的,现在,比较完整的都是后来重新修整过的。

   古道两旁树木苍翠繁茂,一路上都是上山,近年来很少走山路的我,感到一身燥热,好在山风徐徐不断吹过,基本上也还算舒适。孩子们年轻力壮,总是先先地走在前面,我和老伴慢慢地跟在后面走。

    凌云寺就在大佛的后面,寺前有“乐山大佛”的介绍,记得大意是说隋唐时佛教兴盛,寺庙盛极一时。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七一三年),当时,三江汇合在这里,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往往使过往船只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他想借助神力灭杀水患,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当时募集的人力、物力、财力远及江淮流域,历时九十年才告成功。

    凌云寺外,可以直接看到大佛的头部了。佛高七十余米,脚背宽九米,长十一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自从阿富汗的大佛被破坏,乐山大佛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了。坐在大佛头部右侧的楼阁的栏边,俯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只见急流之处波涛汹涌、澎湃回旋,水面上雾气蒸腾。循着河道顺水而下的小火轮的船舷上站满了旅行者,他们从游艇上观看大佛,照相机的闪光此伏彼起。紧跟船尾飞翔的一些白色的水鸟,争先恐后地抢夺一些可能是游客抛撒的食物类的东西吧。坐镇在三江汇合处的释迦牟尼佛,慈眉善目,不动声色的把千百年来世间芸芸众生的甘甜苦乐是非成败尽收眼底,留在心头。

   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清晰的观看对面乐山城,高楼林立、今非昔比。

   其余的还有苏东坡的读书楼等等景点,大约凡有高山丽水的风景之处,总是和名人墨客的风雅分不开的

   我们来得算早,游客还不算很多,随着人们排队缓缓移下。崖壁上的栈道还是窄得仅容一人勉强下行,有的地方还得弯腰,幸好有坚实的栏杆。可以抓紧栈道的栏杆,小心翼翼的下移。可别往下看,这样才利于安全地到达崖底。下到大佛足下的江边,仰望大佛,感到高耸入云一般。先人们在当时能依山傍水开凿出如此庞大的佛像,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在大佛足前数米,就是滔滔江水,视之有点心惊胆寒的感觉。

    回到上面,循着修建于崖壁上的凌云桟道入“碑林”、“月榭”便可绕山而去乌尤寺景点。一路上风光秀丽,多有石刻、壁刻和树林。

我们没有选择在麻浩岩墓与乌尢寺之间的渔村吃午餐,拉客的人差点是动手动脚,我们只有微笑闪避;这种地方总是让人不信任,一句话,怕被宰。说来好笑,四川人都怕,那些外地游客,恐怕是只有战战兢兢、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乌尤山四面环水,孤蜂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叠。据《史记》 《汉书》记载,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蜀郡太守李冰治理沫水(大渡河),开凿江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之成为水中孤岛,现在通过桥方能过去。

乌尢寺建在乌尢山头上,与凌云山并列,楼阁亭台绿瓦红墙错落于竹木扶疏之间,寺周围环境清幽景色佳丽。寺创建于唐,原名正觉寺,开山祖师是唐代僧人惠净,据传禅师结茅山中,十年不曾下山。北宋时改成现在的叫法,寺中有尔雅台,据传为汉犍为郡郭舍人注释《尔雅》处,尔雅台右侧临江绝壁凿有“中流砥柱”四字,字径五米,为明嘉靖乐山人彭汝实所书。唐代诗人岑参任嘉州刺史时,曾上山参拜惠净大和尚,并作《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诗,有“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之句。

    寺内建筑现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大雄殿、观音殿、罗汉堂等。善男信女,居士婆婆们烧香拜佛祈福,香烟缭绕,钟磬之声不绝于耳。

从凌云山到乌尤寺,几个小时游览也就足够了。我们随着人流,重复以前几次的游览方式,从乌尢寺下到江边乘游艇,随着汹涌的波涛,和游客们一起从大佛面前经过,观赏江边崖壁上的摩岩石刻和跟随船尾飞翔的鸥鹭,只有十来分钟就回到了乐山港。

返回到停车处,附近的渔庄什么的餐馆又在拉客。一看,大多是门可罗雀,心里知道,这些地方是不能去的,没有进去时你是老子,到后来可就知道上当了,这些都是网上可查的地方啊,管它呢,还是开车去城里吃饭稳当些。

乐山有四样名小吃,翘脚牛肉、乐山烧卖、乐山豆腐脑、乐山甜皮鸭。其实现在看来也不见得怎样,不过既然来了,也嚐一嚐吧。我对豆腐脑独有情钟,原因是从前接受“再教育”时,每次来往过乐山都要吃的就是价廉物美的豆腐脑,那时一碗豆腐脑只需两毛钱,可现在是五块钱一碗。

“这豆腐脑就是酸辣味,也不见得怎样嘛!”儿子说,他们是八零后,生活条件是不能与我们相比的,因此可以理解。而我要吃它,这完全是怀旧的心理所至的。

    根本不可能去吃其它什么名小吃了,找了一个饭馆,点上饭菜吃了一顿,左右折腾,吃了饭以后也都快4点了,这也是旅游的特点。

稍事休息,我们就驱车向成都方向驰去。一路奔波,恐怕回到家里也该傍晚了吧。      


                                                      蜀苑笔谈作

                                                      二零零九年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