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丰城王季友因杜甫举荐成一朝重臣

 丰城往事 2015-05-01

人物简介
  王季友(公元714~794年),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生于豫章东湖之滨,幼年因家道败落,与其兄迁至丰城定居。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丙子科状元,早于《江西状元谱》认定的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状元卢肇,为江西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

  在唐初政治家王季友的“朋友圈”中,不乏杜甫、张九龄等名士,对其官场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他奋勉读书的励志故事也激励了后世众多学子。
  王季友一生中有两个重要阶段,都是在江西丰城境内珠山的一个山谷中度过的。少年时代,他曾在这个山谷隐居数载,寒窗苦读;功成名就之后,因在朝廷受人排挤,他再次回到了这个山谷,度过了一段清静的岁月。
  这个山谷对于王季友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他之前,东汉时期著名高士贤人徐孺子也曾在这个山谷中隐居。历史上两位名士的经历,使得珠山脚下的这个山谷更具传奇色彩。

“屈身”集市为民写状书
与宰相张九龄结为姻家
  隐居珠山苦读数年,高中状元一夜成名。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进士首第后,王季友开始踏入仕途。
  朝廷授任王季友为洪州司议后,时任江西观察使的李勉还亲自率队迎接。
  在任洪州司仪期间,王季友对洪州的史籍、志书进行了全面校查,甚至“屈身在洪州集市摆位为乡民写状书”。
  开元二十五年岁末,李勉以王季友“职勤才特,为民请命”向朝廷举荐。后来,当朝宰相张九龄路过洪州时,听闻王季友的事迹后,十分钦佩他的才华,并与他结为姻家。


提治国奏疏未被采纳
返乡办书院教书
  王季友官场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发生在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这一年,正在朝廷担任御史治书的王季友向唐玄宗呈上了两本奏疏,分别是《救世之政十条》和《君国重务九章》,谈及国家的危难以及治国的建议。
  据说这是王季友历时多年、耗费了大量心血写出来的治国经略。他原以为唐玄宗会采纳奏疏里的建议,但令他心寒的是,他的建议非但没有被唐玄宗采纳,他本人还因受到奸相李林甫等人的诋毁而被唐玄宗猜疑。
  当时,在朝廷上独横专权的李林甫等人对王季友极为排挤,使王季友厌倦了官场生活,只好辞官回到丰城,在珠山上一座寺庙旁开办了龙泽书院,教学授书。
  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出逃,北方领土大部沦陷,王季友则在相对安定的江西过着隐居生活。


隐居丰城数载
杜甫亲临邀其“出山”
  王季友的好友杜甫,曾在诗文中多次称赞王季友为官为人的高尚品格,因此,后世很多研究者都把杜甫谈及王季友的诗文当作研究王季友的重要史料。
  作为王季友的挚友,杜甫对王季友的传奇官场生涯产生过重要影响,可谓王季友生命中的“贵人”。
  天宝十四年四月,“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在唐王急于用人之际,时任左拾遗的杜甫连同朝廷大臣左补阙岑参和礼部尚书崔灏等人,共同向朝廷大力推荐远在丰城隐居的王季友。
  当时的王季友,在讲学之余,正着手整理编撰历代名人的家谱,对于再次入朝一时难以抉择。于是,朝廷派杜甫前往丰城劝说王季友“出山”。
  最终,在杜甫的亲临规劝下,王季友再次入朝。他分别担任过陕西华阴县郡、虢州录事参军,并曾在江西观察使李勉的幕府中担任洪州司仪,后又入朝任太子司仪郎,最终官至御史中丞。因其为官清正廉明,多受后世赞誉。


为奋发苦读休妻隐居山林
创办书院传道授业
  在丰城山林隐居的日子,对于王季友来说,是一段安静的岁月。在这期间,曾被王季友因励志发奋读书而“休妻”的柳氏再次回到了王季友的身边。
  杜甫在诗文《可叹》中记载了王季友与柳氏的爱情故事。早年为奋发读书,王季友“休妻”隐居山林。多年后,王季友再次回到丰城山林隐居时,柳氏也回到他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王季友创办的龙泽书院规模不算大,并且是义务讲学。丰城周边的居民听闻这位状元出身的人在此讲学,纷纷将自家小孩送至龙泽书院。一时间,珠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读书圣地。


少年时期家道中落
辗转各地卖鞋“讨生活”
  在未中状元之前,王季友有着一段流浪的人生岁月,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据史料记载,王季友出生于名宦世家,父亲王仪,字景肃,曾任丹阳太守,是豫章王氏的始祖。幼年的王季友衣食无忧,因终日不读诗书,被认为是纨绔子弟。
  当王季友长至少年时,家中出现了重大变故,家道中落,他的境遇也一落千丈,随着家人流离失所。
  在流浪期间,王季友常常食不果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着一个卖草鞋的手艺人学会了织草鞋,于是便以此为生,辗转于各地“讨生活”。


江西首位状元
丰城珠山见证其人生起落
  当王季友第一次来到丰城珠山脚下时,他便萌生了刻苦读书的念头。因为他所看到的珠山,正是先贤徐孺子曾经隐居过的地方。
  当年,徐孺子在山中结茅而居、开垦荒地,留下了诸多诗文佳作。王季友来到山脚下时,似乎突然有所触动,于是决定效仿徐孺子,也隐居在此,立誓读书,考取功名。
  据说王季友的妻子柳氏当时因贫穷而试图离他而去,王季友察觉后,索性下了一纸休书,便独自留在山间苦读,闲暇之余到集市上卖鞋糊口。
  在珠山隐居读书期间,王季友同样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当时,在江西任观察使的李勉路过丰城时,还亲自到珠山拜访了王季友,并多次向朝廷举荐他。
  但李勉的举荐一直都没有取得多大成效,直到唐开元二十四年三月进士考试结束后,一条消息迅速传遍各地——年仅22岁的王季友、那个曾因生计所迫而辗转各地的卖鞋少年高中了当年的状元,这也是江西有记载的首位状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