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虫

 尤里蒙提 2015-05-01
玉米虫
拼音:yùmǐchóng (yumichong)
  
玉米虫
玉米虫

  玉米虫,即英语Cornbug的汉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事域名投资和买卖的人。“玉米”这个词,在网络上尤其是在“玉米虫”群落中,是“域名”的趣称。是网络新三十六行的职业之一。





“玉米虫”的工作

 
玉米虫正在辅导员工煮玉米
“玉米虫”正在辅导员工“煮玉米”
 “玉米虫”如同“网虫”,他们几乎每天挂在网上,穿梭于域名交易网、讨论区,搜寻尚未被注册的好域名。一旦有心仪的好域名,则赶紧在网上抢注下来。他们有着各种专用工具,如域名自动搜索软件、实时注册软件等等。

  2000年开始接触域名“投资”的“玉米人生”(网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当年,business.com域名以750万美元成交的新闻,把计算机专业尚未毕业的他吸引到了域名投资上来。据“玉米人生”回忆,那时候他初出茅庐就一掷万金,注册了几百个域名,但那批域名鲜有人问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COM域名已经被外国人抢得差不多了,他们几乎把整本字典都注了,后来者很难再挖出什么好域名。于是,“玉米人生”开始转战CN域名阵地,在CN域名中淘到了不少好货。

  除了像“玉米人生”这样全职的“玉米虫”之外,时下新兴的“玉米虫”多是兼职的。他们不像全职“玉米虫”那么全身心地投入,而是利用业余时间炒炒域名。IT记者小李就是这样。他经常在深夜泡上一杯咖啡,然后一直在网上刨,用他的话说:“域名投资需要智慧和创意,所以就像写稿一样,我只选择在深夜来‘创作’域名。我从来不去抢注别人的商标和品牌,一是不道德,二是不值得。我相信一个有创意的域名更值钱。”

玉米虫投资背景

  “1999年投资以。com国际域名为主,但几年下来,有投资价值的。com域名早就被炒家买得差不多了,因此现在大家又把目光瞄准了。CN域名。”李滨虹表示,域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注册量的增大,高价值的域名会越来越少。

  据了解,COM域名是由美国一家名为ICANN的非营利性组织发起并管理,CN域名的管理方是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两个域名同属一级域名。但CN域名是在国内解析,而COM域名则是在美国解析,因此CN域名在浏览访问时速度更快。

域名投资

  
网络新三十六行——玉米虫
网络新三十六行——玉米虫
通用名词、行业名称、商品概念等通用词汇抢先注。如315.com.cn等。抢注知名品牌、知名商标和产品的域名。

  注册热门词汇。如sudanhong.cn就是从苏丹红事件而来。

  注册被删除的域名。这类域名在易域网等域名交易网站上可轻易找到。如jeep.cn等。
  域名长度越短越值钱

  域名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它是否能带来流量和利润,所以,衡量一个域名的价值标准来自两个方面:域名结构和商业价值。

  就域名结构来说,主要有域名长度和后缀两部分。

  域名的长度越短越值钱,这是因为短域名容易记忆和拼写,有利于提升网站流量,比如op.cn这个域名就卖出了数十万的高价。而就后缀来说,随着COM域名资源的逐步枯竭,CN域名将逐渐成为主流。

  另外,域名所包含的商业价值大小也会影响域名的价值,而商业价值也主要来自两方面:影响力和市场性。就影响力而言,简单、易记、人人皆知的英文单词和词组很值钱,因为它容易打品牌,比如tom.cn;而市场性则指业务关联、发展潜力,一般是以行业名称为主,例如car.cn,car(汽车)这个词本身的商业价值就很大。

  除此以外,创意也是域名值钱的一大促动因素。例如,当年丁磊创办网易之前,注册域名时就巧妙地借用了当时普遍使用的电信拨号上网号码“163”作为域名,于是自然而然地为大家所记住。

注册域名两步个步骤

  首先,对自己草拟的域名进行查询,看看是否已被别人注册;第二步,如果没被注册,那么就可在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网站上联机注册,6小时后域名解析生效,即可使用,一个域名每年管理费约100元。但目前CN域名只针对企业用户,不对个人用户开放。不过因审查不严,个人注册时虚报企业也能蒙混过关。

域名交易三种渠道

  可通过目前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易网站易名网交易;

  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进行域名状态更改,域名状态由“不可交易”转为“正常”后,即可进行交易,由于它是国内官方的域名注册机构,可靠性较高;

  私下交易。即通过QQ等进行在线交易,但危险性较大。

“玉米虫”投资风险

  法律风险。投资者注册的域名可能会与商标、商号、企业名称、个人姓名等发生法律冲突。

  不要轻易做职业投资者。目前中国只有少部分职业域名投资者,大多是兼职。曾从Google手中获得高额回报的北京国网公司是中国投资CN域名的业内老大,1997年该公司开始投资CN域名,目前已持有5000-8000个CN域名,并为此投入1000多万元,大多数域名投资还属亏损。

  交易风险。目前中国CN域名投资还缺乏完善的二级市场交易制度,大部分交易最终是在私下完成的,其中就有可能引发欺骗事件。

个例

成本300元卖了20万 玉米虫狂炒CN域名

  在COM域名资源逐步枯竭之时,CN域名成为“玉米虫”们的新目标。一位网名为“相忘江湖”的重庆“玉米虫”在1999年之前抢注的www.cq.cn域名,日前卖出了20万元的高价。而其当初的注册成本只花了300元。

  据“相忘江湖”称,他最初的想法并不是想依靠卖这个域名赚钱,只是想用于自己的公司经营,但没想到注册后,有许多的境外企业误以为该域名是重庆的一个门户网站,于是纷纷与之联系,想了解重庆的经济建设情况。此后,他便从这些境外企业中找到了买家。

  据重庆网站联盟理事长罗渝称,近期,一些简单易记、组合新颖的CN域名都被高价出售,除了it.com.cn和114.com.cn之外,如caixin.cn和ecar.cn两个域名都以上万元成交,重庆火锅当年的域名注册费仅为500元/年,如今收费已飚升至2万/年。另外,在专门从事域名交易的易域网(www.eachnic.com)上也能看到,如ip.com.cn、fa.com.cn、leather.com.cn等域名的报价都在10万元以上。

  重庆网上解放碑总经理李滨虹称,他目前手上已有三百多个CN域名,也有不少成交的。但他没透露具体交易金额,只笑言“起码翻了几十倍。”                                                                          (2005年07月01日  重庆晨报)

一个玉米虫的十年域名投资风雨历程

  对于33岁的郝鹏来说,这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炒的不是股票也不是房子,而是域名(互联网上企业或机构间相互联络的网络地址)。

  域名就像文物,投资时纯看个人眼力,郝鹏这样为自己的投资品下定义。经历了跌宕起伏的10年后,郝鹏十分平静地说起了他的职业旅程。

  用自己名字命名网站

  11年前,刚毕业1年的郝鹏是一名IT从业者。每天与网络打交道的他,比谁都更多地接触域名。那时,他月收入3000元,算是高收入,便凭兴趣注册了第一个域名。“1000元可以买两年。”当时,他只是感到用名字来命名一个网站,是一件很帅的事。

  同年年底,“business.com”这个域名在美国以750万美元成交,成为域名交易史上的一段奇谈。还有人说,在几年前,投资者一共花了60万美元买了china.com、hongkong.com和taiwan.com的域名。

  这些故事刺激了一些人投身到这个在中国尚不成气象的行业,上至中国的省份县市,下至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以及数字英文,都被大规模注册。这些人中,就包含郝鹏。2000年时,域名的注册价格已降到五六十元应用一年。

  2001年初,郝鹏卖出了第一个域名:gaofeng.com。五六十元的投资,卖了5000元,近百倍的利润,让郝鹏尝到了甜头。于是,他每月抽出一两千元注册域名。但他很快发现,并不是所有域名都能卖得又快又好,投资者必须要耐下心来,因为域名这个东西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别人并非必定要买这个域名不可。

  2001年至2005年,全世界进入互联网的低迷时代,郝鹏只能勉强保持收支平衡,他坚持下来,只因为有个从他手里买下域名的人竟然是新浪的前副总裁。“我一下子就受到了鼓舞,这表明我的眼力得到了IT界名人的赞成。”他说。

  讨厌被叫“玉米虫”

  2005年,在中国低迷许久的互联网迎来了黄金年代,域名市场随即被带动。从此,郝鹏基本每年都可以赚20万元到30万元左右。2007年,郝鹏从原单位辞职,一心在家做域名投资。有时,一个域名就可为他带来六位数的收入,他甚至给自己规定,如果一个域名的纯收入不能达到四位数,那么他的投资是失败的。

  说起自己投资过程中最遗憾的一个域名,莫过于2010年初投资的“feichengwurao.com”(非诚勿扰)。当时,郝鹏投资了一系列为婚庆网站打造的词语,包含喜结良缘、百年好合等。正巧,电影《非诚勿扰》作为贺岁片使得这个域名火了一把,因为担心这个词语的风行仅是一阵子,于是趁着电影的余热出手,价格仅是几千元。没过多久,某台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红遍全国。紧接着,冯小刚要拍《非诚勿扰》的续集,“如果这个域名放到现在卖,六位数确定有了。”郝鹏有些懊悔自己的浮躁,但又不得不承认,即使下一次碰到类似的情况,他仍然会尽快出手。因为他并不能预知,过了这个“村”,下一个“店”在何方。

  近几年,抢注事件频频产生,这使得郝鹏和他的同行们屡屡受到质疑。“其实先注先得和抢注之间的界限很含混。”有些人可以通过当下的热门、新鲜词汇和流行来断定接下来会火的域名,这个就是先到先得。但是,有一些新入行的人会铤而走险,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沿,通过注册名人姓名来获取收入。郝鹏始终规避“抢注”这样的事情,“我不爱听别人叫我们‘玉米虫’,我很抵触。”他盼望大家能将域名的买卖看得和买卖股票、房产一样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