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子社会学

 二月石桥 2015-05-01

 传统方法论让我们熟悉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世界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可以理解的—总是存在着这样一些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规则。如果给定物体在空间的某个位置,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此时该物体的各种要素,来预测其下一步动向。

是啊,整个世界的走向是单维的,就象已经被上好发条的钟,向着预定好的轨迹运行。我们之所以无法预料下阶段会发生什么,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可以说在传统的语境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绝对的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可以不断被修正,100年前的随机事件,现在可能已经被准确地预测,不再被认为是随机的。

但是量子理论给出的答案完全不一样。量子理论表明,整个世界有着不可剔除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种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奠基于微观的量子世界,即使我们掌握了所有的信息,我们还是无法预料事物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而且,什么是“事物”?海森博格指出,主体和客体世界必须被理解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个孤立地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物”,事实上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只有结合一个特定的观测手段,才谈得上具体意义。科学绕了一个大弯,似乎又回到了“存在就是被感知”。

尽管量子理论擅长描绘微观的量子世界,但让人觉得它的哲学味道太浓了。但我还是很喜欢,也愿意继续去亲近。上次,苏盐城曾经用非线形的概念来增强我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理解。我在想,是否能够在社会学研究中引入量子理论呢?如果可以,这种影响肯定是巨大的。“互补原理”、“概率论解释”和“不确定性(测不准)”构成对量子论的核心解释,影响着我们对整个宇宙物质终极性的认识,而人类社会结构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很多性质,也唯有用量子理论才能给出解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