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 帖】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外秀内刚 俊朗圆润 ■游义云

 昵称14178092 2015-05-02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外秀内刚 俊朗圆润


游义云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唐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贞观七年(633年)转秘书监,赐封永兴子,人称“虞永兴”。书承智永传授,得二王法,深受唐太宗青睐,书名由此闻达,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为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撰并书的《孔子庙堂碑》,立于唐武德九年(626年),碑高400cm,宽150cm,正楷40行,每行84字,计3000余字,为虞世南69岁时所书,是其人书俱老走向成熟的阶段。

  此碑书法骨力遒劲而不露,俊朗圆润而不俗,气力沉厚而不滞,轻盈秀丽而不浮。结体、线条沉稳严谨,气息自然静谧,意境旷朗无尘,高远通达。这一切共同成就了此碑在唐代楷书中的崇高地位。虽然此碑已历千载沧桑,人们每每临睹,都会看到其散发的无穷魅力!

  

  临习要点:

  一、心躁自然浮,心静而生慧。凝眸此碑会把人带入清凉安澜的境地,心无旁杂地进入书写过程。因此,切勿心急火燎,自乱方寸。

  二、点画细瘦秀逸是此碑的主要用笔特征。秀不脆弱,秀且圆润,笔力沉厚,外柔内刚。临习时运笔要内敛含蓄,沉着淡定,无需锋芒外露,正如习武有素的女子,看似柔弱秀美,内心则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三、结体平正,线条萧散,粗细均匀。看似平淡,并无松散之感;看似没有节奏,笔笔皆有动感;看似失去大气,处处呈现灵气。萧散而不萧索,清凉而不荒凉,这是技巧使然,更是格调所致。

  四、章法谨严,因势而动。字距与行距,时而对准,时而错开。如一叶扁舟在风浪中起伏跌宕,忽隐忽现,又安然自得。远看如一幅灵动诱人的画面,扣人心弦,情上心头。

  五、反复阅读,不断感悟,潜移默化,气息自通。临与创相互穿插,大胆尝试,按古人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之方法,日久天长,自有成效。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局部)






游义云节临《孔子庙堂碑》






游义云以《孔子庙堂碑》笔意创作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