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4日,哈萨克斯坦将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作为已经实行多党制和总统直选制的国家, 在现任总统任期已到的情况下, 选举新一任总统本是正常的事情。可是, 哈萨克斯坦的情况却有些不同。早在几个月前甚至更早一些时候, 国际社会就对该国总统选举问题议论纷纷,有的国家甚至以不同的方式施加影响。之所以如此, 是与哈萨克斯坦的特殊地位、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亚地区形势以及该国国内政治状况有关。 哈萨克斯坦战略地位重要 哈萨克斯坦总统大选受到重视, 与该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有关。哈萨克斯坦人口万, 面积万平方公里。该国的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国土辽阔, 而在于它具有的战略地位。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和中国毗邻, 是中亚大国, 特别是它与俄罗斯的关系很特殊,是俄罗斯主导的所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成员。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是其他中亚国家不能相比的。如果失去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就等于失去南方屏障, 失去独联体, 因此, 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变化的关注要超过对其他任何中亚国家。同样, 哈萨克斯坦对中国无论是从经济角度, 还是从安全角度都非常重要。对美国而言,哈萨克斯坦如果发生“ 颜色革命” , 出现亲美政权, 其份量远超过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两国,与乌克兰等同。哈萨克斯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中亚地区和独联体的前景。 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由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成为大国关注的对象。在当前石油价格咫升和储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 哈萨克斯坦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这一点也使人们关注哈萨克斯坦的政局走向, 有关国家都希望即将举行的哈萨克斯坦总统选举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选举面临“颜色革命” 的挑战 “9.11” 事件后, 美国以种种借口出兵伊拉克, 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布什总统又在全球推进“ 民主进程” , 即“ 美式民主” , 将此作为既定目标。在独联体国家搞“ 颜色革命” 是其为实现此目标的一种做法。年在格鲁吉亚,年在乌克兰, 年在吉尔吉斯斯坦, 美国搞“ 颜色革命” 分别得手。 花费不大, 收获颇丰, 使美国洋洋得意, 又使其变得有恃无恐, 扬言在其他独联体国家也要“ 照方抓药” 。在吉发生政权更迭后不久,西方媒体就放出话, 说在中亚下一个可能发生“ 颜色革命” 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在这种国际背景下, 哈萨克斯坦总统选举所面临的来自美国的压力可想而知。 从中亚地区形势来看, 年月吉尔吉斯斯坦发生原总统阿卡 耶夫被反对派赶下台事件。月,在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发生反对派在外部势力支持下制造政治骚乱, 矛头指向卡里莫夫政权的事件。受这两起事件的影响, 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反对派欢呼雀跃,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准备利用选举机会与当政者展开较量, 夺取政权。这样的地区形势对当政者同样不利。 但是, “ 颜色革命” 的发生使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看清了美国的战略图谋, 在各自加强防范的同时, 呈现联合御敌的趋势。另外,在已经实现了“ 颜色革命” 的国家, 经济急剧衰退, 新上台者内斗不停,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和一道“ 革命” 的总理季莫申科分道扬镶, “ 橙色革命” 变成了“ 橙色危机” 。在吉尔吉斯斯坦, 总统巴基耶夫同样与一道起事的重量级人物别克纳扎罗夫等闹翻。上述变化对反对“ 颜色革命” 的哈现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参选有利。 哈萨克斯坦的政治体制与总统选举制度 1991年独立的哈萨克斯坦, 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了多党制、三权分立和总统直选制。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国内注册的合法政党数量不断变化, 目前有十多个, 但进人议会的政党只有四个, 它们是拥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祖国党、“ 阿萨尔” 党、农民党和公民党联 盟, 此外有反对党’‘光明之路” 民主党。同样拥有合法政党身份的哈萨克共产党在议会中没有自己的位置。这些政党可以独立或联合提出总统候选人。多党制为反对派参选提供了可能性, 也常常使选举结果出现不确定性。 哈萨克斯坦是总统制国家,总统的地位至高无上, 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上取决于总统的意旨。 人们常用“ 大总统、小政府、弱议会” 来形容三者的关系。总统不仅是国内政策的决定人, 也是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因此, 该国的内政外交走向与总统有密切的关系。 哈萨克斯坦总统由合法选民直接投票产生。总统候选人的基 本条件是必须拥有哈萨克斯坦国籍, 在国内常住不得少于五年, 懂得国语, 非职业宗教人士。自年该国实行总统制以来, 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是该国总统。该国宪法曾规定总统任期为五年, 且不得连续超过两届。1995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任期即将届满时, 该国就总统任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95。4%的投票者赞同总统任期延长至2000年, 该国修改宪法, 将总统任期由五年改为七年,同时举行总统选举。在这次有四个候选人参加的选举中, 纳扎尔巴耶夫获得的81%选票, 成功当选, 任期至2006年年底。 谁将坐上总统宝座? 尽管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哈萨克斯坦的总统选举, 但很长时间都不清楚选举何时举行。直到2005年9月哈萨克斯坦才正式宜布选举将于12月4日举行。想一试身手者纷纷向中央选举委员会报名。从2005年9月8日至10月3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18人报名, 其中4人由团体推荐, 人为自荐。 报名者中包括由祖国党推荐的现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由“ 争取公正的哈萨克斯坦民主力量同盟”推荐的前马日利斯下院议长图亚克拜、由共产主义人民党推荐的阿贝克拉瑟莫夫、由“ 光明之路” 民主党推荐的拜梅诺娃, 以及一些自荐的企业家、律师等。在选 举前会有些人因各种原因退出竞选。例如, 在首次报名参选的三名女性候选人中就有两人因为国语考试不合格不能参加竞选。 在上述候选人中, 最有可能当选者为现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其理由是, 第一, 纳扎尔巴耶夫是现任总统, 可以动用的竞选资源多于其他候选人。 第二, 他是祖国党推荐参选的, 此外, 还得到“ 阿萨尔”党、公民党和农民党联盟, 以及其他一些政党和组织的支持。祖国党、“ 阿萨尔” 党、公民党和农民党联盟在年的议会选举中赢得以上的民众支持, 这意味着纳扎尔巴耶夫的参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 纳扎尔巴耶夫执政数年间, 哈萨克斯坦总体形势不错, 政局基本稳定, 经济快速发展。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500美元,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第四, 为赢得选举胜利、防范发生“ 颜色革命” , 哈当局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五, 由于反对派参选者较多, 选票分散, 客观上对纳扎尔巴耶夫有利。 第六, 纳扎尔巴耶夫得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支持, 在国际社会中人缘较好。当然, 由于他执政时间较长, 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政敌较多, 加之目前国际和地区形势, 因此, 纳扎尔巴耶夫此次参选肯定不会像以往选举刀鲜轻松胜出。不过, 他的得票率超过50%是有可能的。 在参选的其他候选人中有可能与纳扎尔巴耶夫一搏的是图亚克拜。此人当过马日利斯议长, 得到一些反对派团体的支持。但从民众支持率和对社会的影响力来看, 此人尚不能与纳扎尔巴耶夫比肩。俄罗斯专家估计, 他的群众支持率约为10%。 其他候选人的得票票不会太多,只有百分之几。 根据哈萨克斯坦选举法, 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参选选民半数以上票数者即当选。如无人获得以上多数, 由获票数占前两位者进行第二轮选举, 获简单多数者当选。看来, 纳扎尔巴耶夫可能在第一轮就赢得以上的选票, 不必经过第二轮选举。即使出现无人过半数的情况, 纳扎尔巴耶夫在第二轮选举中也会领先。 这就是说, 如果不发生意外, 纳扎尔巴耶夫将会再度坐上总统宝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