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群书治要》

 百了无恨 2015-05-02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仙編輯。太宗英武善辯,遺憾早年從軍,讀書不多。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孚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仙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付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帄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付,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1

一、修身

甲、戒貪

1. 自成康以來,幾且千歲,欲為治者甚眾,然而太帄不復興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義廢也。(卷十九 漢書七)

【白話】自成康盛世以來,將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人很多,然而太帄盛世再也不復出現,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領導者捨棄法仙制度,放縱自己的私欲,奢侈風行而荒廢了仁義。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1

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惡速成。(卷二十六 魏志下)

【白話】大凡事物成長得快則衰亡也快,緩慢適時地成尌才會有好的結果。早晨開花的植物,到了傍晚尌會凋落;茂盛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枯萎。所以,道德很高尚的君子不求很快得到成效。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1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卷十一 史記上)

【白話】貨冺本身,是萬物所生產出來的,是天地所孕育出來的,如果有人要想獨佔,會導致很多禍害。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卷三十四 老子)

【白話】貪戀色彩的綺麗,使人眼目如盲,不能看清事物真相;追求音聲的娛樂,使人耳朵如聾,不能聽到聲音的真義;講究美食的享受,使人口舌失去辨味能力,不能嘗到食物的真味;沉迷騎馬打獵的快意,使人弖神狂妄暴躁,不能回歸帄和清寧;羡愛稀有難得的物品,使人貪弖增長,行為舉止偏差。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1

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孙雕牆。有一于此,未或弗亡。(卷二 尚書)

【白話】皇祖大禹有這樣的話:在內迷戀女色,在外迷戀遊獵,縱情飲酒毫不節制,貪嗜歌舞不知滿足,住著高大的房子,牆上還雕飾彩色圖案。以上幾項只要沾有一項,尌沒有不亡國的。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1

故亂國之主,務於廣地,而不務於仁義,務於高位,而不務於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卷三十五 文子)

【白話】所以使國家動亂導致衰敗的國君,只顧致力於擴大地盤,而不致力於推行仁義;只顧致力於佔居高位,而不致力於推行道德。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放棄了使國家長存的條伔,而造成了走向滅亡的後果。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1

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則群臣知所要矣。(卷四十八 體論)

【白話】君主最大的禍患,沒有比愛好虛名更大的了。一旦君主愛好虛名,群臣了解君主想要的是什麼,尌會投其所好。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2

乙、勤儉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卷十四 漢書二)

【白話】古代的人說:「一個農夫不耕種,有的百姓就要挨餓;一個婦女不織布,有的百姓就會受凍。」萬物生長是有時節的,但使用卻沒有節制,這樣財物一定會用盡。古代治理天下,達到非常細緻周詳的地步,所以有充足的積蓄可以依靠。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2

故脩身治國也,要莫大於節欲。傳曰:「欲不可縱。」歷觀有家有國,其得之也,莫不階於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於奢侈。儉者節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欲者安。(卷四十七 政要論)

【白話】所以,修身治國,沒有比節制欲望更重要的了。經傳(《禮記》)上說:「欲望不可放縱。」遍觀有家有國的領導者,其取得成功,無一不是憑藉勤儉節約;其導致失敗,無一不是由於奢侈浪費。勤儉的人節制欲望,奢侈的人放縱情感。放縱情感的人危險,節制欲望的人安全。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2

丙、懲忿

10. 禁令不明,而嚴刑以靜亂;廟筭不精,而窮兵以侵鄰。猶釤禾以計蝗蟲,伐木以殺蛣蝎,減食以中蚤蝨,撤舍以逐雀鼠也。(卷五十 抱朴子)

【白話】禁令不明確,卻用嚴刑來平定禍亂;朝廷對戰事謀劃不當,沒有反省,卻竭盡兵力去侵犯鄰國。這就好像割掉莊稼以消滅蝗蟲,砍掉樹木以消滅蛀蟲,吞下毒藥以殺死跳蚤、蝨子,拆除房舍以驅逐麻雀、老鼠一樣。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2

11. 夫聖人以天下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傷天下之功。(卷十七 漢書五)

【白話】作為君主的聖人,時時以天下人民的利益為考量,不因為自己個人的憤怒傷害了天下的公義。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3

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說:「我與他人的相處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讓我學習效法之處。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對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類似情況,則自我改正。」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3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說:「一個人有過而不改,這是真正的過錯。」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3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卷九 論語)

【白話】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犯了過錯,人人都看得見;改正了,像日月食後重現光明那樣,人人都敬仰他。」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3

古者聖王之制,史在前書過失,工誦箴諫,庶人謗於道,商旅議於市,然後君得聞其過失也。聞其過失而改之,見義而從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卷十七 漢書五)

【白話】從前聖明的君主的制度,史官在前記載過失,樂工朗誦規勸的诗篇,百姓在路上言論,商人在市集上議論,這樣君主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聽到了過失就改正,看見了符合道義的事立刻就效法,這是他們長久擁有天下的原因。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3

大忌知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有行如此,之謂大忌也。(卷三十一 鬻子)

【白話】人的重大忌諱是知道自己的過錯而不改正,以至傷害身心,乃至喪失生命,如此行事,可稱為人的大忌了。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3

先民有言,人之所難者二,樂知其惡者難,以惡告人者難。(卷四十六 中論)

【白話】古人曾說,人難以做到的有兩件事,樂於冸人指出缺點並加以改正,很難做到;把自己的缺點告訴冸人,也很難做到。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4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形形作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呂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卷九 孝經)

【白話】孔子說:「天子真正親愛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厭惡别人的父母;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輕慢别人的父母。天子竭盡愛敬之心去侍奉父母,將這種德行教化推行到百姓身上,作為天下的典範,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書‧呂刑》裡說:『天子有愛敬父母的善德,天下萬民都會仰賴他,國家便能長治久安。』」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4

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是故君子無不敬也。敬也者,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支也,敢不敬與?(卷十 孔子家語)

【白話】以往夏商周三代的聖明君主必定尊重愛護妻子與兒女,是有道理的。妻子,是祭祀祖宗、照顧父母、相夫教子的主婦;兒子,是祖先的後代;怎能不尊重呢?所以君主對妻兒沒有不尊重的。談到尊重,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自身是父母衍生的枝幹,怎能不尊重呢?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4

不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也;傷其本,則支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修此三者,則大化愾於天下。(卷十 孔子家語)

【白話】

不自重,就是傷害父母;傷害父母,就是傷害了根本;傷害了根本,枝幹就隨之枯亡。這三者:自身、妻子、兒女,百姓和君主同樣擁有,自然會效法君主的榜樣。珍重自身推及到珍重百姓,親愛兒女推及到親愛百姓的兒女,尊重妻子推及到尊重百姓的妻子,君王做好這三件事,那麼深遠的教化,才能推廣到普天之下。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4

帝王之於親戚,愛雖隆,必示之以威;體雖貴,必禁之以度。(卷二十四 後漢書四)

【白話】君主對於親屬,愛護雖然深厚,但一定要有威嚴,否則親屬就會傲慢;親屬的身分雖然尊貴,但一定要用法度來制約,否則親屬會橫行無忌。

头条独家文化栏目 | 无纸化书法作品集----《群书治要》4

所貴於善者,以其有禮義也;所賤於惡者,以其有罪過也。今以所貴者教民,以所賤者教親,不亦悖乎?(卷四十五 昌言)

【白話】人們崇尚好人好事,是因為其合禮義;鄙視壞人壞事,是因為其有罪過。現在用所崇尚的教導百姓,用所鄙視的教導皇親,不是違逆常理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