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年)丁丑 秦下令统一度量衡,一是规定全国的度量衡必须统一进位制度,二是制造统一的标准度量衡器,发到全国。流传至今的“商鞅方升”即是作为标准器而造的。 秦孝公十九年(前343年)戊寅 周天子封秦孝公为伯。 秦修筑武城(今华县东)。 秦孝公二十年(前342年)己卯 各国诸侯到秦祝贺秦孝公“伯爵”之封。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辛巳 卫鞅率军攻魏,用计谋俘获魏公子印,魏国被迫将黄河西部(陕西境内)一部分土地割让给秦国讲和。 秦封卫鞅为列侯,号商君,享有于、商等十五邑(于、商等县在今陕西省商县至河南省内乡一带)作为封邑。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癸未 孝公死,太子驷继位,史称秦惠文王。 商鞅变法,“宗室贵戚多怨”。及孝公卒,太子驷立,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乃下令捕之,商鞅乃逃至魏,魏不接纳,又返回秦,发邑兵攻打郑(今华县西南),为秦兵所败俘,被车裂以殉,家族尽灭。 秦发大荔戎攻魏,围郃阳(今合阳)。 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乙酉 秦“初行钱”(即初铸铜钱行于市)。 秦发兵攻韩,占取宜阳(今河南宜阳西)。 秦惠文王三年(前335年)丙戌 惠文王行冠礼。 秦惠文王四年(前334年)丁亥 周天子派卿大夫到秦,给惠文王送祭祀肉。 秦惠文王五年(前333年)戊子 惠文王以魏阴晋(今华县东)人公孙衍为大良造。 秦惠文六年(前332年)己丑 魏将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献给秦,并改阴晋为宁秦,以表示与秦和好。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辛卯 秦派大良造公孙衍率军攻魏,在雕阳(今陕西富县北)与魏军展开激战。秦军大败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俘虏魏将龙贾。魏被迫把除少梁以外的部分河西之地(自今华县大荔附近)割给秦国。 秦惠文王九年(前329年)壬辰 魏国人张仪(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到秦,惠文王待之为客卿,共商讨伐诸侯大计。 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癸巳 秦惠文王派公子华和张仪攻魏,得胜。张仪趁机劝说魏王与秦求和。魏惠王将上郡(治所在今榆林东南)的全部十五个县连同河西的少梁(今韩城南)献给秦国。至此黄河以西的地区全部归秦所有。秦始设上郡。 秦惠文王以张仪为相。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甲午 秦伐义渠戎,义渠戎向秦称臣。 秦改少梁为夏阳。 秦惠文王十二年(前326年)乙未 惠文王始仿中原习俗,猎禽兽以岁祭祖。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年)丙申 继齐、魏称王之后,惠文王自称为王。 秦惠文王后元年(前324年)丁酉 张仪始在上郡修筑长城。 秦派张仪率兵伐魏。 秦惠文王后三年(前322年)己亥 韩、魏太子朝见秦惠文王。 秦欲瓦解东方各诸侯国的联盟,表面免去张仪相职,密使去魏说服魏王事秦。张至魏,魏王不听其说,秦王乃发兵伐魏,取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秦王厚待张仪。 秦惠文王后五年(前320年)辛丑 齐、秦联姻,齐湣王派人到秦迎夫人。 秦惠文王后六年(前319年)壬寅 张仪复返秦。 秦发兵攻韩,占取鄢城(今河南鄢城南)。 秦惠文王后七年(前318年)癸卯 秦军迎战公孙衍所率之魏、赵、韩、燕、楚五国之师于函谷关,五国之师皆败走。 义渠戎攻秦。 秦以乐池为相。 秦惠文王后八年(前317年)甲辰 秦败韩、赵、魏三国师于修鱼(今河南原武西南),斩首八万。 张仪复劝魏王与秦和好,魏王背弃与关东诸侯之盟同秦和好。张仪复返秦被命为相。 秦惠文王后九年(前316年)乙巳 秦灭巴蜀,移秦人万家至巴蜀之地。 秦攻赵,攻取中都(山西平遥西南)、西阳(山西中阳)、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等地。 秦惠文王后+年(前315年)丙午 秦攻韩,取石章。 秦伐赵,败赵将英。 秦惠文王后十一年(前314年)丁未 秦攻义渠戎,取其25城。 秦王封蜀王之子公子通为蜀侯以治蜀。 秦使樗(chuA出)里疾攻魏,取曲沃。 秦国出兵大败韩军。韩国被迫送太子仓入秦为质,向秦求和。 秦惠文王后十二年(前313年)戊申 秦惠文王与魏惠王在临晋(今陕西大荔东)相会,秦王迫使魏惠王按秦的意愿立公子政为魏国太子。 秦派庶长樗里疾率兵攻赵,俘赵将赵庄,取蔺(今山西离石西)。 齐、楚攻占秦之曲沃。 秦王欲伐齐,派张仪到楚诱劝楚王背齐事秦。 秦惠文王后十三年(前312年)己酉 秦王用张仪计,离间了齐、楚联盟,继而违背了割地给楚的诺言。楚王大怒,率兵攻秦,被秦军击败。楚军为了报复,又一次进攻,深入到秦的蓝田(今蓝田)亦败。秦国庶长章率兵斩楚兵八万,攻占楚国汉中,占地六百里,设置汉中郡(治所在今汉中)。 秦、魏联军攻齐,至濮水。 秦惠文王后十四年(前311年)庚戌 蜀相陈庄杀蜀侯,与丹、犁二国首领称臣于秦。 秦攻楚,取召陵(今河南郾城东)。 秦封张仪六邑,号武信君。张仪游说六国事秦。 秦惠文王死,子武王立。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辛亥 秦武王派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率兵伐蜀及丹、犁,杀蜀相陈庄,定蜀乱。 秦伐义渠戎。 武王与魏惠王在临晋(今大荔东)相会,巩固秦、魏联盟。 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壬子 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和甘茂为左、右丞相。 武王命甘茂等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癸丑 秋,秦武王使甘茂、庶长封率兵攻韩宜阳(今河南宜阳话)。 秦武王会韩王于临晋。 秦武王封子辉为蜀侯。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甲寅 秦王以甘茂率师攻韩宜阳,五月不克,武王复增兵甘茂,斩首六万,渡河占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在此筑城以守。韩襄王派公仲侈到秦求和。 武王举大鼎,力不支,折断胫骨而亡。昭襄王立。 秦昭襄王二年(前305年)丙辰 武王死,无子,诸弟争继位。大臣及惠文后(武王母)、武王后拥立公子壮(即武王弟)即位,称“季君”,起兵反叛,内乱三年。魏冉发兵平叛,将参予或同情叛乱的诸公子皆杀,驱逐武王后出国,掌握秦国军政权力。 秦与楚联姻,楚怀王迎秦女为夫人。 秦昭襄王四年(前303年)戊午 秦都慧星现。 齐、韩、魏三国联兵攻楚,楚派太子横入秦做人质,秦出兵救楚,三国退兵。 秦昭襄王五年(前302年)己未 昭襄王与魏王、韩太子会于临晋。 楚太子横自秦逃回本国。 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庚申 秦平蜀乱。 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辛酉 秦复起相位,以魏冉为相。 秦昭襄王八年(前299年)壬戌 秦昭襄王请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入秦,任命他为丞相。但不到一年,在秦国大臣的劝说下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囚禁。孟尝君在其宾客的帮助下逃离秦国,回齐国继续任相。 秦昭襄王致书楚怀王,约他入秦商议结盟事宜。楚怀王不顾大臣的劝阻,如约到达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被劫持到成阳。昭襄王提出要楚国割让巫、黔中两地给秦,楚怀王要求先盟誓再割地,但秦王不允许,将楚王扣留。 秦昭襄王十年(前297年)甲子 楚怀王逃走,复为秦追回。 秦昭襄王十一年(前296年)乙丑 齐、韩、魏联兵攻秦,破函谷关,危及咸阳,秦乃请和,归还韩武遂、魏封陵,三国退兵。 秦都慧星现。 楚怀王死于秦,秦归其丧于楚。 秦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丙寅 秦复以魏冉为相。 秦伐魏,取襄城(今河南襄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戊辰 韩将公孙喜联魏军攻秦,秦以自起为将击之,大败韩、魏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首二十四万,俘公孙喜,攻占五城。 秦升白起为国尉(昭襄王时,大良造下设国尉)。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己巳 魏冉称病免相,秦以客卿寿烛为相。 秦升白起为大良造(一称大上造)。 楚王迎娶秦女,秦楚复和。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庚午 秦左更司马错攻魏,于轵地(今河南济源东南)与白起会合,再占垣城(魏地,在今山西垣曲境)。 左更司马错率兵攻韩,取韩地邓(今河南孟县西)。 秦封诸公子为侯。 以魏冉复为相,封子穰,号穰侯。 秦昭襄王十七年(前290年)辛未 魏冉伐魏,魏以河东地四百里献秦。 城阳君(姬姓小国)和东周君至秦朝见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癸酉 秦昭襄王自称西帝,遣魏冉约齐王称东帝。后齐王去帝号,秦昭襄王复称王。 秦昭襄王二十年(前287年)甲戌 秦攻魏,取垣曲、新垣。 昭襄王巡视汉中、上郡。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前283年)戊寅 秦王得知赵惠文王有和氏璧,佯称愿以秦十五城易璧。赵王遣蔺相如持璧入秦,相如智勇双全,与秦王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辛巳 秦地震,坏城。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壬午 秦王与赵王盟,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癸未 秦派白起率兵攻取楚都郢(今湖北江陵)。 秦王会楚王于襄陵(今河南睢县)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甲申 秦初置黔中郡。 秦昭襄王三十二年(前275年)丙戌 秦以魏冉率兵攻魏,围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戊子 魏冉与白起率兵攻打赵、魏,获胜。韩、魏被迫与秦讲和。 秦昭襄王拟以白起率秦国军队与韩、魏军队共同伐楚。楚国使者春申君黄歇抵秦国,劝说秦昭襄王放弃攻楚计划,并与楚国结好。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己丑 楚国派太子完入秦为质,楚使春申君黄歇侍太子于秦。 秦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义渠王并灭义渠戎。 秦昭襄王三十七年(前270年)辛卯 范睢通过秦诣者王稽进见秦昭襄王。向秦王指出秦宣太后及魏冉专权的危险性,分析魏冉执政下军事斗争中战略方面的错误,并向秦王进“远交近攻”的政策,建议先从韩、魏开始,逐步兼并各诸侯国。秦昭襄王接受范睢的建议,并拜范为客卿。 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前269年)壬辰 上郡(今榆林地区)灾荒,虫食禾牲,草木枯,人相食。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乙未 范睢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被任命为相。秦王免去魏冉的相位,让其回到自己的封邑。另外,几个专权的贵族高陵君、泾阳君、华阳君等也被赶出国都,各回封邑。从此结束了魏冉家族在秦国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丙申 秦宣太后死,葬芷阳(今临潼西)。 秦昭襄王立子安国君为太子。秦大举伐韩。 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前261年)庚子 昭襄王巡视南郑(今汉中)。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甲辰 秦昭襄王听信范睢的谗言,将武安君白起驱逐出咸阳,并令其自杀。秦国人为纪念这位战功显赫的将领,在各乡邑立祠祭祀。 秦在临晋黄河上架浮桥,即蒲津桥。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乙巳 西周君率领诸侯军队攻秦,秦昭襄王大怒,派将军修攻西周,西周武公惊恐不安,跑到秦国向秦王谢罪,并献三十六邑,人口三万。秦王受其献,放西周君回国。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年)丙午 秦王获周之九鼎。 范睢被免去相职。同年死去。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前254年)丁未 各诸侯国派使者朝拜秦王,魏使者迟到,秦王命军队伐魏。 秦昭襄王五十四年(前253年)戌申 昭襄王到雍城祭祖。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251年)庚戌 秦昭襄王死,太子安国君立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通过大商人吕不韦的游说,曾在赵国为质的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国送子楚夫人及其子政回秦。 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辛亥 孝文王死,太子子楚立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壬子 庄襄王以吕不韦为相,封吕为文信侯,享食邑十万户。 秦灭东周。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甲寅 四月日蚀。 庄襄王死,子政立。 秦王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并尊其为“仲父”。 楚人李斯投秦。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乙卯 韩王派水工郑国到秦帮助修渠,其目的是消耗秦的实力使其无力东伐。郑国率领关中人民修建一条长300余里的水渠,引泾水向东注入洛水,该渠从现在陕西泾阳县境内起经今三原、富:乎、蒲城等县,渠修成后使关中地区变为沃野,人们把该渠命名为“郑国渠”。 秦王政二年(前245年)丙辰 是年某日,关中流星,彻夜不断。 秦王政四年(前243年)戊午 赵悼襄王派相李牧到秦订立盟约。 秦质子从赵回秦,赵太子离秦回赵。 十月蝗灾。 秦王许百姓纳粟千石者可换取一级爵位。 燕太子丹入秦为质。 秦王政五年(前242年)己未 是年冬,关中雷震。 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庚申 赵、楚、魏等国军队联合攻秦,秦出兵击退诸侯联军。 秦王政七年(前240年)辛西 秦都东、北、西方慧星现。 秦王政八年(前239年)壬戌 秦太后宠幸缪A,封其为长信侯,事无大小都由缪A决定。 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城门,宣布“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吕氏春秋》内容庞杂。其中有《上农》,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农书,“磁石召铁,或引之也”,是世界上关于磁石吸铁的最早记载之一。 是年黄河泛滥,河鱼上堤岸。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癸亥 秦王政年满22岁,在雍蕲年宫举行加冕礼,开始亲政。缪毒趁机“矫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兵作乱。秦王政派相国吕不韦率兵镇压,取得成功,将缪毒及参与叛乱的20余人车裂示众。夷缪A家三族。 慧星两次现。 四月,春寒,雨雪交加,有死者。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甲子 相国吕不韦因与缪A事件有牵连,被秦王政罢免相位。 秦王政疑心客卿有害于秦国,开始在国内“大索”,并下逐客令。李斯亦在被逐之中。李斯作著名的《谏逐客书》,历数秦国用外人而使国富兵强的事实,劝说秦王重用客卿,以成霸业。秦王政见此文后,改变了主张,撤消逐客令,恢复李斯官位,并加以重用。 军事家尉缭来秦,秦王政对其恭敬倍至,让他享用与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命其为掌管全国军队的国尉。尉缭留下《尉缭子》一书,是一本有价值的军事著作。 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丙寅 吕不韦自杀身死。 秦地旱,六到八月无雨。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丁卯 正月慧星现于秦都东方天空。 秦王赢政见到韩非所著的《孤愤》、《五蠢》两文后,赞赏不已。当得知韩非在韩国时,秦王派兵攻打韩国,韩王惧,遂将韩非遣往秦国,秦乃罢兵。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戊辰 韩非劝秦王先伐赵而缓伐韩,但却遭李斯与姚贾的陷害,被秦王关于狱中,自杀身亡。 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己巳 燕太子丹逃秦回燕。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庚午 秦初令国内男子从本年起,必须向官府申报年龄。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辛未 秦王政派内史滕政攻韩,俘韩王安,在其地置颖川郡,韩亡。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癸酉 秦王派王翦、羌A攻赵,虏赵王迁。秦王至邯郸巡视,经上郡(今榆林)回咸阳。 秦设邯郸郡。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甲戌 燕太子丹派荆柯至咸阳,献地图给秦王,图中夹带It,首,乘机刺秦王,未遂被杀。 秦王政派王翦、辛胜率兵攻燕,破之。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乙亥 关中大雪,深二尺五寸。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丙子 秦以王贲率兵攻魏,围大梁,引黄河水灌之,大梁破,魏王假被虏。秦尽其地,魏亡。 秦以李信率兵攻楚,败归。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丁丑 秦以王翦率兵再攻楚,大破楚师。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戊寅 是年,秦王翦、蒙武兵入楚寿春,虏楚王负刍,楚亡。秦在该地设楚郡、九江郡、长沙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己卯 是年秦灭燕、赵等国。 秦在燕地设置上谷、辽东郡;赵地设代郡。同时,秦王翦降服越君,在该地置会稽郡。 秦王政令百姓饮酒庆贺统一天下之功,秦国上下一片欢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