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瓣型中一朵花上出现两种以上特征的嵌合体开品往往会让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分门别类,对于本来就没有吃透“瓣型学说”的人来说更是云里雾里,例如“梅形水仙瓣”、“荷形水仙瓣”等在鉴赏上就不容易拿捏得准。而梅瓣标准的花副瓣下方带上的蝶化特征称之谓“梅蝶”,荷形花的副瓣下方带着蝶化现象的我们称之谓“荷蝶”,这两类比较好区分。但像具有梅、荷的外形然捧瓣却是出现舌化起喉管的侧裂片现象的或者是色彩斑斓夺目的,我们习惯归类到梅或荷的蕊蝶中去。这些还好,但还有更为棘手的就是捧瓣具有一定的雄性化,在其开足后双捧心外翻时会露出里面的艳丽的色彩并配以喉管和侧裂片现象,这叫梅仙好呢还是称梅蝶比较妥当?
江浙传统种的春兰“红龙字”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另外,我在2009年参加浙江绍兴兰文化大展时看到绍兴J先生出展的一盆飘巧类的绿蕙其捧就是具有一定雄性化,恰恰在开久双捧心外翻成了蕊蝶状。再如各种类的花朵出现素净之色,这些变化其实就是具有多种嵌合体基因的综合表现。有人说一棵草一朵花上的艺向越多越有美感,其实不然,一切在巧夺天工之下方可具有一定的美感,但是在嵌合体基因众多的干扰下能否把各种特征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就很难说了。
目前我把常见的在如下分列中作出介绍,但是像一株草集多种叶艺、花艺就是难上加难了。对于特稀有变化的如水晶艺或缟艺出现素花或梅、荷、蝶、仙、奇之类就不一一列出了。不管其在嵌合体基本作用下花艺、叶艺是如何的变化多端,我们只要遵照“瓣型学说”的大方向来分类就不会迷失方向。
绿蕙捧瓣具有雄性化其内侧蝶化表现
一、梅形水仙瓣 顾名思义,其外三瓣是具有梅花一样的短阔或紧边起兜,中宫的捧和舌头是具备水仙瓣的基本特征,该类花我们习惯称之谓“梅形水仙”,这其实是跳出了梅瓣和水仙瓣之外的一个嵌合体表现,因此必须要划分出来进行有效区分,故以“梅形水仙瓣”来定位鉴赏比较妥当,也更为贴切。
春兰“华鼎梅”
二、荷形水仙瓣 “荷形水仙”和“梅形水仙”的区别划分是一样的。其外三瓣收根放角明显,中宫的捧和舌头和水仙瓣无异。该类花我们习惯称之谓“荷形水仙”,这也是跳出了梅瓣和水仙瓣之外的一个嵌合体表现,因此划分出来意义重大。故以“荷形水仙瓣”来定位鉴赏。
蕙兰荷形水仙
三、梅蝶型 我们在本篇随笔开篇上讲到了“梅蝶型”,其实这里是有两大形体存在的。第一类是外三瓣梅花状或紧边起兜,但其副瓣的下方却有蝶化出现。而另一类则是在捧瓣具有一定的雄性化基础上其内侧表现有舌头状的喉管侧裂片,并且色彩艳丽。梅外蝶类花目前在四季梅瓣上表现较多,春兰、蕙兰鲜见。但近来有蕙兰科技草梅蝶在市场上流通。
蕙兰梅外蝶
四、荷蝶型 “荷蝶型”亦有两种表现形式存在。第一类是荷形外蝶,经典传统铭品的春兰“珍蝶”和“冠蝶”就是其代表。荷形外蝶型近来在春兰上选育较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蕙兰等多花兰上荷形外蝶型亦有几只优秀种被选出,如“国香荷蝶”就是其中之一。
在自然种中达到外三瓣荷的收根放角标准配以三舌鼎立的极少见到。目前最为经典的是TX杂交出来的春兰被命名叫“三圣蕊蝶”的,其外三瓣收根放角明显阔大,具有准荷的特征,然其双捧心完全舌化,成三舌鼎立状分布。
在蕙兰等多花兰上外三瓣具有高品位荷瓣特征的蕊蝶自然变异种中目前还没有见著报道。
2008年在温州兰博会当“蕊荷”展出后来取名叫“三圣”
五、叶艺花嵌合体表现 叶艺和花艺在同一植株上的表现也是嵌合体的再现。目前叶艺上出现花艺的有“梅形水仙”、“荷形水仙”、“素”或“缟”、“咀”、“覆轮”、“红舌”等。特别是在水晶艺草上春兰容易出现大舌头荷形花,蕙花水晶艺草出现大舌头亦有发生。叶艺不在本章节中交代故一笔略过不提。
蕙兰水晶艺草的花艺大舌水仙开品
结束语 形与型,叶艺和花艺的相结合都是嵌合体在影响显性变化,这在丰富赏点的同时也给花朵的美学布局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有人说能不能在一棵草上把艺向给占全了,我肯定地给予回答不能。如果真有这样的全艺出现其美丽的布局又能从何而来?比如捧瓣有雄性化表现的其内侧是呈舌头特征,这样合起是硬化的捧心,翻到后面去才是蝶的开品,从整体布局来审视则是缺少了美感。
在鉴赏追求上以布局巧夺天工之美方为上品之貌,不具有美感的就是集合再多的艺向也是不能长久。美,其实很简单并不复杂,但很难实现。就像书写文字一样笔划越少越难布局完美。美,就是具有非常清纯,自然,脱俗,令人震撼的,一切刻意修饰都是其不入流的人工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