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深线
前深线对身体的支撑功能极为重要:
1. 胫骨后肌处筋膜松解 患者体位:仰卧位 评估:足有无内外翻 治疗:小腿中下1/2处,双手四指相对,内侧手沿胫骨后缘插入,外侧手从比目鱼肌和腓骨肌间插入,相互透力,嘱患者踝背伸/跖屈,双手随之上下滑动分离。若足内翻则内侧手向下滑,外侧手向上交错,足外翻则内侧向上外侧向下。
2.髂腰肌汇合处松解 患者体位:仰卧屈髋屈膝位 评估:骨盆有无前后倾 治疗:手指从髂前上棘沿骨盆曲线进入直到指尖碰到髂肌,向内经过髂肌与腰大肌之间的筋膜位置,嘱患者屈髋感受腰大肌收缩,向内触及腰肌内侧(处理骨盆前倾,若骨盆后倾则停留在外侧);患者可以足跟发力,做骨盆后倾动作,重复3次;还可让患者呼气,同侧腿沿床面伸直,吸气屈曲,重复3次。
3.膈肌松解,促进呼吸功能 患者体位:仰卧位 评估:吸气呼气膈肌活动情况 治疗:(1)掌心向上,手指沿肋弓下插入保持,呼气末时,另一手将肋骨平行向下推,吸气时保持,呼气时上方手加力,重复3次;
(2)治疗师一手小鱼际置于喙突,另一手在身体侧T5-6处,呼气时依次是上方手先向足侧推——下方手向中心推胸廓——下方手掌根部向足侧转动;吸气时依次返回。 4.头长肌、颈长肌肉松解 患者体位:仰卧屈髋屈膝位 评估:有无头前伸 治疗:治疗师位于患者头侧,将双手指尖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也就是斜角肌前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颈三角中,小心抬起胸锁乳突肌,可触摸到motor cylinder的筋膜,沿着斜角肌的筋膜往前滑,直到触碰到颈椎的横突。记住不要施加压力,必须缓慢进行,如有臂丛神经刺激症状及脸色产生变化就必须停止;嘱患者轻轻抬起头部拉直颈椎,然后放平,感受手指张力变化;将手指顺着颈椎向下,保持位置,患者足跟用力头略向上顶,重复3次; 功能线 前功能线
后功能线
前、后功能线的评估与练习 患者体位:俯卧位; 评估:治疗师一手置肱骨远端,另一手置于对侧下肢股骨远端,嘱患者上下肢同时后伸,观察患者上下肢是否同时发力及动作协调性; 练习:起始姿势同评估体位,用手引导患者同时发力或先刺激滞后发力肢体,注意观察动作质量,并逐渐增加阻力。 手臂线
臂前表线 Superficial Front Arm Line(图B)
臂前深线 Deep Front Arm Line(图A)
1.胸小肌筋膜松解 患者体位:仰卧位 评估:患者有无圆肩及肩胛骨高度不一致 治疗:患者治疗侧肩关节外旋外展位,放在床上。治疗师头侧手沿胸壁触到胸小肌,另一侧手按住触及到的肌肉,患者配合做肩胛骨内收动作; 2.锁骨下肌筋膜松解 患者体位:仰卧位 评估:患者做肩水平外展时观察胸锁关节是否活动受限 治疗: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治疗侧上臂,另一手四指沿锁骨下缘触及到锁骨下肌,患者配合做肩关节内收/外展动作; 臂后表线 Superficial Back Arm Line(图D)
臂后深线 Deep Back Arm Line (图C)
1.大圆肌/背阔肌筋膜松解 患者体位:侧卧位 评估: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 治疗:治疗师用交叉手,一手用掌指关节按住大圆肌,另一手扶住肩关节,患者配合做肩关节外展动作; 2.小圆肌筋膜松解 患者体位:俯卧位 小圆肌定位:肩峰与腋后缘连线中点,触及条索状 治疗:首先定位小圆肌,用拇指按住,患者配合做肩关节外展内旋(类似手臂游泳动作); 3.肩胛下肌/盂肱关节关节囊松解 患者体位:坐位 治疗:患者患侧手臂外展90度,治疗师一侧手四指触及腋窝,患者手臂放下放松,治疗师另一侧手在肩关节上方加压,腋窝侧手触及肱骨头后,逐步向上,向外,向下施力。 注意事项:肩关节上方手始终加压,治疗手切勿用力过猛; 针刀医学专家班 (江西景德镇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