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被人认为承载着欢乐和进步的世博会,在米兰遭遇了一次狙击。数万名意大利人走上街头,抗议世博会并演变成了相当规模的暴力冲突甚至骚乱。在"不要世博,要吃饱和富裕"的口号下,抗议者焚烧了不少沿街车辆,闯入银行、商店,并与防暴警察发生激烈冲突。 世博会遭遇抗议并非首次 在历史上,世博会遭遇抗议其实并非第一次。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抗议是针对其中某个展馆或者某种展品发生的,规模也都比较小。这些抗议在百年世博会的历史上,基本上都成为了笑柄。但是这一次的意大利,情况有些不同。 经济危机阴影下的意大利缺少发展的信心和愿景 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是在欧洲经济仍然低迷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经济学家蒙蒂、口碑不错的伦齐都在经济危机中先后执掌意大利政府,试图拉动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意大利的整个经济增速,甚至低于经济危机之前。最重要的问题,一是意大利北部的工业区经济复苏艰难,二是意大利整体出口低迷,目前意大利家庭的财产缩水平均达到12%。 尽管比起希腊,意大利还不算太糟。但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信心和愿景。现代化的最大利益驱动,其实是文明的进步。因此现代化最终作用,是造福于整个社会。处于经济危机的阴影下的意大利,其实缺少的正是对于发展的信心和社会稳定的愿景。 因此,米兰世博会的欢乐与仇恨,实际上是意大利部分民众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缺失。而世博会作为一个未来预期的展示,并未向他们展现最直接的眼前需求。公众的选择往往非常直接,无论世博会向他们展示了多少未来,但是总会有不少人更重视眼前需求。在个人和群体来看,这种选择无论对错;但是折射到欧洲大政治上,就是极端选择的出现,折射到世博会上,就是几人欢乐几人愁。 骚乱本身与世博会无关 这让我想起了世博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契机,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因为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20世纪30年代世界都进入了一个大萧条时刻。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同样是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召开的。但是这场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却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更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发展先进理念,成为了大萧条中的一个闪光点。从这个意义上看,米兰的骚乱,与世博会真正的意义无关,展现的只是意大利社会的两难抉择。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商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