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今晚十点一刻,岩松与您不见不散。
当汪国真去世之后,我和身边的朋友说过,其实我们都欠他一个道歉。我们这个社会很奇怪,吃了四个馒头终于饱了,大家都习惯性的把功劳记在第四个馒头身上,前三个馒头往往被人忽略了。每一代人的少年、青春都可能需要汪国真、郭敬明,不能是你长大了、又能读更高深的东西了,就忘了最初的营养。谢谢汪国真,让很多人的青春里有诗,有热血沸腾的正向励志。
欢迎收看本周人物:汪国真——年轻的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诗曾风靡一时,构筑并影响着当时的流行文化;而与他诗集的惊人销量形成鲜明对比,诗歌界对他并不承认。主持人大赛后,他一度淡出公众视线,复出后带着更多的作品证明自己。在当代诗歌史留下强烈的个人印记后,汪国真走向了永久的远方。上周日,这位不甘平庸的诗人,与世长辞。
本周视点:邻邦强震 上周六,我们正准备《新闻周刊》节目的时候传来消息,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到今天,一周时间过去,损失程度天天在增加,遇难人数由最初的几人到几十人,直至如今的几千人,人们预测,也许最终遇难人数有可能接近或超过1万。这场强烈地震对于中国来说提出双重的挑战。一方面,受尼泊尔地震影响,中国西藏地区也有人员伤亡,房屋、道路损毁严重,救灾减灾的压力巨大;而另一方面,邻居遭受如此强震,提供救援帮助责无旁贷,而同时,由于地震区海拔高,相关情况复杂,救援的多样性特点明显。在这样的挑战中,人们如何应对,如何合作?《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尼泊尔大地震。
尼泊尔这个国家不大,面积只有西藏的十分之一多一些,但人口可不少,有2700多万,是西藏人口的10倍多。由此可见,人口密度不低。这个国家经济并不发达,可以说落后,但在旅游方面的吸引力可很大。在这次大地震的伤亡者之中,外国游客占了很大的比例,除了风土人情独特吸引游客之外,尼泊尔紧靠着珠穆朗玛峰,而每年也有大量登山者要登珠峰,这次大地震发生时,珠峰大本营就有四、五百名登山者正准备登珠峰。但地震迅速制造大的雪崩,营地被掩埋。其中有4支中国的登山队,总人数40人左右,他们和各国登山者一样,受伤被困,他们需要救援。而谁都知道,无论先自救,还是接下来的救援,都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
尼泊尔拥有人文方面的特色与魅力,但其实,这种美和吸引力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成正比。地震刚刚发生不久,中国外长王毅就紧急呼吁,尼泊尔作为经济很不发达的国家遭此大震需要国际社会迅速提供强有力的援助。想想也是,这次大震将尼泊尔基础设施深层面的落后暴露无遗。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帮助,他们很难仅靠自身迅速走出危难的境地。很快,中国的几批救援队驰援尼泊尔,同样的,国际社会也在行动,不同肤色的国际救援队志愿者与尼泊尔当地民众一起开始了紧急救人、减灾的行动。
提到尼泊尔大地震,也不能不想到西藏地区。这次大地震的震中离西藏仅有50公里,灾情发生后,西藏相当多通往灾区的道路又受到严重损毁,更使救援变得艰难。记得地震发生近60个小时的时候,我连线西藏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总指挥,他已经50多个小时没睡觉,再加上高原反应,他希望我说话能慢点,否则他可能反应跟不上、听不清,这一个小细节也更加让我明白了这次救灾的特别之处。当时他就强调,抢通道路是当下的主要任务。好消息是,之后没用太久,西藏地震重灾区聂拉木县城通往樟木镇的生命线已经全面抢通,为救援提供了便利。但我们也知道,救援不是几天的事。对于无论是对于西藏还是尼泊尔,未来我们都有很多的事要做。祝福灾区的人们,接下来一切顺利。
特写:选房的“坚”熬
封面制作/ 刘晓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