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王朝的散文寓言 ——苏轼《前赤壁赋》

 海派書鄉 2015-05-02


宋王朝的散文寓言

苏轼《前赤壁赋》

作者:吴光辉

九百年前的那场白雾依旧飘拂在赤壁的江面上,依旧飘拂在大宋王朝深秋的清风里。


一望无际的浓雾迷蒙缥缈,似乎把江上的场景从现实变成了仙境。一轮圆月从东山之巅升腾而起,雾的色彩便从暗淡变成为乳白。一叶扁舟无声无息地穿行于浓雾布下的厚幕里,穿行于把江与天联成一体的白露间。水光如鳞,月色如霜。时空虚幻千里,六合迷茫万顷,驾一叶扁舟自由自在地随意飘荡,只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存在于人世间,而是长出了翅膀,升空浮游,飘飞到了仙界。


这就是苏轼在他的名篇《前赤壁赋》,为宋朝广大读者描绘的一个超然逍遥的意境,他那清高自乐的文人情怀在这个意境里得以寄托,他此前在人世间遭遇的所有悲愤、所有烦恼、所有失望,全都在这个“遗世独立”的寓言里得以销融。


苏轼在创作这篇散文的19年后(公元1101)乘鹤西去,真的“羽化而登仙”了。又过25年,北宋被金人所灭。在苏轼临死前,他给自己的一生作了一次简明扼要的回顾:“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说他一生三次流放到“三州”,而黄州就是他流放的第一站。正是在黄州,他为国人描绘出那个举世闻名的羽化成仙的精神寓言。


苏轼只有22岁就与弟弟苏辙一同进士及第,真可谓少年得志。不久便历任太守、翰林、尚书,亦可谓春风得意。然而,苏轼说:“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他绝不随意附和别人,很是“二”,有点撞倒南墙不回头的味道。因此,在王安石当权时,他完全可以利用王安石这个老同学的关系平步青云,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改革,所以被王安石的新派所不容。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的旧党上台了,如若他依附司马光,也可以说前程似锦。然而,他对旧党的做法不但不赞同,而且竭力反对,结果可想而知。苏轼因此下狱,因此流放。他在黄州用一种透悟人生的哲思,以一种超脱豁达的态度,写下了前后《赤壁赋》,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寻到了一种情感寄托,也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大宋王朝寻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


然而,苏轼的作品并非全都是像《前赤壁赋》那样的寄托理想,还有许多是表现艳情,在他一个人身上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文风。文学的双重风格成为苏轼双重性格的最好佐证。当然,最能说明他这种性格的事情就莫过于他的好色了,就连《前赤壁赋》这样“阳春白雪”的高雅之作中,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好色本性,在酒后吐出真言来:“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自己都要“羽化而登仙”了,还想着远方的MM。


在好色这个方面而言,苏轼与老师欧阳修相比毫不逊色,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据《挥麈录》言:“姚舜明庭辉知杭州,有老姥自言故娼也,及事东坡先生,云:公春时每遇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各领数妓任其所适。”苏轼不少旖旎艳丽的诗词,都是在这种狎妓生活中写出来的。他甚至连上庙进香也不忘带上妓女,《调谑篇》言:“大通禅师操行高洁,人非斋沐不敢登堂,东坡一日挟妙妓谒之,大通愠见于色。”


别看苏轼为妓女作词书字时倜傥风流之气溢然,可是他不过是把女人作为自己遣兴抒怀、发泄娱乐的工具罢了。在他谪贬黄州前,想将他的婢女春娘换取一匹马,春娘得知后痛哭流涕地说:“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今时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说完便一头撞死在槐树上。春娘之死揭露出在这些封建士大夫风流倜傥、舞文弄墨、怜香惜玉假象下掩盖着的真实本质。


南怀瑾先生说过,宋代大文豪苏轼,文风豪迈,一代大家。其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而他对这些姬妾的态度,则完全如宗法制度而无情无义。我们都知道他对妻子王氏一往情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诗句令人潸然泪下。然而他对待婢妾的态度,却足以让现代人瞠目结舌。如其在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据说其中有两妾已经身怀有孕。


双重道德必然导致双重性格的产生,清高与低俗、豁达与阴郁,风流与冷酷,全都集中于苏轼一个人的身上,这就不足为奇了。正因为如此,一个妻妾成群、狎妓荒淫的苏轼,又在《前赤壁赋》里说出“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人生哲理,表达出夜游赤壁,陶醉于清风、明月、江水的美景,是人生的一种极大的高雅享受和精神寄托。他最后开怀畅饮,忘掉了人世间的一切忧愁苦闷,兴尽而酣睡,在一种欢畅愉悦的气氛中,创造出一个唯美的人生寓言。由此可见,畸形的宋朝孕育出畸形的道德,畸形的道德孕育出畸形的文化,而畸形的文化又孕育出畸形的文人,恐怕光耀千秋的苏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等宋代文化精英莫不如此。


苏轼为大宋创造出一个令国人不得不称道的人间仙境,为一个王朝创造出无比美妙的精神寓言。他让宋代这个社会在肉体上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又从这个寓言里得到了精神上的莫大慰藉。

吴光辉:江苏淮阳人。本科学历。江苏淮阴报社总编辑,《散文家》杂志主编。曾获《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一等奖、《文艺报》征文一等奖、《中国艺术报》年度散文一等奖、中国散文精英奖、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