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锁定鄱阳湖水位下降“病因”:采砂

 红豆居士 2015-05-03

  围绕着鄱阳湖是否应该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争论已存在12年。11月19日,一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水文学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的论文可能为这场争论带来转折,或者画上句号。

  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中国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唯一代表。它不仅为湖泊两岸的人们提供了衣食的保障,也支撑着一片供候鸟、江豚和其他动物生存的水域。近些年来,鄱阳湖水位出现过低、枯水期提前的情况,“通过枢纽(工程)适度拦蓄水量”的呼吁随之而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近些年的鄱阳湖水位过低,解决这一问题是否仅能依靠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各方观点仍有很大争议。

  此前已经有学者提出,经常发生的旱灾可能与鄱阳湖水位下降有关,也有研究认为,2003年开始运行的三峡大坝截留了上游河流从而导致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水位降低。不过,在这篇名为《采砂及鄱阳湖不断增长的泄流能力:对湖泊水位降低的重新评估》(Sand mining and increasing Poyang Lake’s discharge ability: A reassessment of causes for lake decline in China)的论文作者赖锡军看来,此前的观点并没有针对性地解释鄱阳湖泄流河道的变化对鄱阳湖泄流能力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