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汽车电子将随4G网络爆发

 jrc1111 2015-05-03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汽车电子将随4G网络爆发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下一站可能就发生在你的爱车身上,这种巨大的变化也将会给汽车电子领域的带来投资机会。

 

智能手机、PAD……这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开始,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下一站可能就发生在你的爱车身上,这种巨大的变化也将会给汽车电子领域的带来投资机会。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了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她也是国内最早的汽车电子工程师之一。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汽车电子将随4G网络爆发

车载电子随4G网络爆发

《财商》:东软在早期就介入了汽车电子市场,近年汽车电子市场有哪些变化?

王楠:其实东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进入了汽车电子领域,东软参与了这个行业整个发展历程。近年来这个行业确实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种变化来源于消费类电子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推动。

很多汽车上都装有导航,但是用户现在发现只要使用智能手机下载一个导航软件就能实现导航的功能,而且手机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好。这时候车载产品就有了非常大的压力,它给客户带来的体验,很多时候不如一个更便宜的手机给客户带来的体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的力量。

可以说近年以来车载电子变革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消费电子,比如说像汽车的研发周期需要8 —10年,上市一般的生存周期是十几年到二十几年,消费电子基本上一款产品推到市场上生存周期一般最多3年,甚至有些较短的才18个月,这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而接下来的追赶是必须的。

第二个触动汽车电子变化的是互联网。原来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技术上的限制,车载系统一直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但是现在随着网络的带宽越来越快,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已经开始改变了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这使得车载电子也要求变得更加开放。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考虑将开放平台应用到车载设备中。

而由于这个变化,使得汽车电子对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硬件厂商是车载电子的主导者。但是,现在的汽车厂商就会越来越发现,真正创新性的来源不是靠硬件,而是靠软件、是靠网络。这时候软件厂商就有可能变成车载电子的主导力量。

《财商》:车载电子近一两年能否看到行业的爆发?

王楠:随着4 G网络的上线,市场会得到一个快速的发展。

《财商》:现在一个智能手机就能导航,所以有观点认为未来的消费电子就会取代车载电子,你怎么看?

王楠:这个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确实有着激烈的争论,但是现在汽车行业的共识是未来汽车会通过中控屏来完成手机等消费电子与汽车后台信息的沟通。汽车与消费电子的互动性会增强,但是,中控屏仍然有存在价值,有这样几点原因:

第一,在未来的车联网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事情是识别车处于什么状况。比如,汽车的油够不够、胎压足不足、某个部件有没有出问题。而这样的一个功能,必须要通过车身的总线跟车的各种传感器去连接,而为了保障车辆行驶安全,这是一套完全封闭的系统。假如说拿一个手机或者一个Pad就可以很容易的接入到车载的总线当中,如果手机里面有个恶意应用,对你的行驶将会造成致命的威胁,这个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所以,未来车载电子一定会存在,而中控屏会成为链接汽车与外部设备的桥梁。

第二,另外,车载电子的运用环境与消费电子有区别,像中国北方的冬天,零下20几度,如果你携带手机在外面走一个小时,它的屏幕马上会反应延迟。而汽车可能需要停放在外面一整夜,但还要保证可以正常使用。所以仅仅是一个温度上的测试,汽车电子要求的是从零下40度到零上60度的测试,这是消费电子完全不能想象的。

软件厂商可能成为车载电子产业链主导

《财商》:现在的车载电子领域有哪些主要参与者,市场格局如何?

王楠: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个封闭式的俱乐部。全球能够做汽车电子的硬件公司在10家以内,软件公司全球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并且20多年来没有太大变动。

由于车载电子可能会影响到行车安全,所以车的开发以及车载电子的开发周期也是更加谨慎和更加长,里面的参与者也更加固定。当你已经做了成功的交付,而且证明了质量,你才能够进入到这个俱乐部里面。

在车载电子领域,主导的一直是硬件厂商,而未来的主导可能会向软件厂商转移。但准入依然是谨慎和严格的,所以像东软这样的公司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将会更加有优势。

《财商》:有没有过软件厂商成为车载电子主导的先例?

王楠:前年东软跟奇瑞旗下一款高端车型“量子”,现在叫“观致”合作,我们开始为它提供娱乐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不仅仅提供软件,而是从软件到硬件都由东软来提供,其实这就是软件厂商主导的现实反映。车厂开始注意到软件的厂商能够更好的理解客户的需求。

现在我们跟华晨宝马、上汽、东风都有类似的合作。

《财商》:东软是否会加大汽车电子的投入?

王楠:汽车电子和大健康服务领域以及云平台是东软近年的主要的布局领域,去年的投入已经在增加,今年会持续增加。

《财商》:如果软件厂商之后会更加主导,对软件厂商意味着什么?

王楠:原来我们在汽车电子这个领域,更多的是一次性地收费,按照OEM(代工生产)的模式来做,比如我们研发了一套软件,按照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其它成本定价收费。现在,我们可能由一次性收费转变成与销售数量挂钩,我们提供整体的信息娱乐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卖了多少辆车去收费,这种收费的模式之前在汽车行业也是比较成熟的。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尝试转变,我们公司位于德国的团队,现在的一项业务就是帮助很多的车厂做地图编译服务,像宝马、奔驰的很多车主都需要定期去升级车载的地图和导航,而我们提供地图的生产、制造和编译。未来,每当有客户到宝马和奔驰的4 S店去做一次地图的升级,将会支付给我们费用。这样就使得原来的收费模式发生了改变。

换句话说,我们原先的模式是按照做了多少工作来获取报酬,这种模式也相对比较稳定,只要有劳动的付出,基本上就会有回报。但是,我的利润空间也很有限。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人力成本的持续增长,我们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种业务模型是不可持续的。而现在这种模型,实际上是以IP为基础,依靠开发所产生的知识资产来获取利润,这也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

CarPlay会给汽车业带来什么改变?

如果只是将CarPlay看成是苹果进军车联网的一项映射技术,那委实小看了苹果“改变世界”的野心。

事实上,CarPlay也只是这轮互联网进军汽车业的一个代表。不论接受与否,终端消费行为的变化,必将倒逼整个行业的变革。

 

汽车电商大幕拉开 O2O困局待解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O2O已成为传统零售业热议话题,但在汽车行业,汽车电商仍然还是处在尚待摸索的开始。

 

车联网2000亿元“蛋糕”遭抢食

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都纷纷侵入这一市场。自2009年以来,包括通用、丰田、日产,福特、荣威等多家整车品牌都相继推出了车联网产品。有相关数据统计,目前车联网在多家整车企业中的平均装机率已达到20%,部分产品的装机率甚至高达70%。在此背景下,有业内人士乐观表示,车联网市场已经进入“爆发时代”。

 

作者 高文婧

来源: 一财网

时间 2014-04-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