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香,寻一缕清净

 激扬文字 2015-05-03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之中,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无求,自然不争。不争,自然无嗔。无嗔,自然少怨。少怨,自然多福。柔和者,自然善良。大度者,自然超脱。深远者,自然开阔。有容者,自然悦乐。

人问:“何为友?” 禅师示:“友分四种:一如花,艳时盈怀,萎时丢弃。二如秤,与物重则头低,与物轻则头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远,送翠成荫。四如地,一粒种百粒收,默默承担。” 人低头见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镜。

真正的安静,源之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

佛家四字经:一是缘。世间万物皆有相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二是空。四大皆空,空是境界,看破红尘,放眼世界。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三是悟。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洞明皆学问;四是善。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乐助人。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外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

心中无尘,心自安。烦恼由心生。同一桩事,想得少则无忧,想得多则是自寻烦恼;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简单一些,积极一点,烦恼自然会少了一些。清空心里的阴霾,心净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舒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