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投资前,先看看这张图——一次看懂各种投资产品的「报酬」与「风险」在金融市场中,有个词叫──庞氏骗局──运作的原理,是透过类似直销方式,要参加这场游戏的人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代价,接下来会员们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的人,而不是公司本身透过业务所赚的钱。 通过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来支付早期的投资者,早期加入的人通常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当程度的回报。但随着更多人加入,支付的能力下降且资金流入不足,骗局泡沫爆破时,晚期才加入的投资者便会蒙受巨额金钱损失,在台湾这样的游戏称之为「老鼠会」。 这样的骗局,不仅是台湾发生过鸿源案,在美国也曾发生「马多夫骗局」,被欺骗的对象多是受过良好教育且具备金融专业的知识分子。看到这边不禁令人纳闷,为什么具备金融专业的人仍会受到庞氏骗局的吸引,这有几个原因: 1、赌自己不是最后一只白老鼠 这样的骗局有个特征,通常不对外公开,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来散播,造成一种神秘的吸引力。想向一下,自己很要好的朋友在某聚会场合不经意提到一个赚钱机会,「不公开且名额有限」,看着对方好像也没什么很积极的想要你加入,心里不禁就焦虑起来:「会不会就此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理智与专业此时就退到一旁去,任由内心冲动主导当下行为。 直销模式的变形 在台湾常见的直销也有类似的情况,在笔者早期被拉去参加直销入会的经验中,直销场合透过几个主要的模式来吸引你加入: 1、光鲜亮丽的成功讲师(开着奔驰、法拉利之类的高档房车) 这几点无一不是针对时下年轻人内心的渴望所精心设计,只要年轻人意志力稍微薄弱一些,就当场签约成为直销商的一员。 虽然,在国外的书籍中并不反对直销,甚至认为直销是一种跳过盘商的直接销售行为,可以降低中间成本让消费者便宜取得商品。就原理上来看是立意良善,但在台湾,直销的上下线分润制度,确实跟庞氏骗局的设计有雷同之处。 风险与利润是相对的关系 这制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低风险、高度回报」的设计形式。象是鸿源案中是以月息四分的形式来吸引投资人(当时的银行定存年利率约为9%),如果是早期投资人的话,只要能撑过二年必定稳赚不赔,但后期加入的投资人就不一定有这样幸运了。这种低风险高报酬的方案,最终证实都是一场又一场的骗局。 基本上,风险与报酬是相对应的。高风险高报酬、低风险低报酬是不变的真理,有低风险又高回报的事物几乎是不存在的梦幻场景。 ![]() 来源:台湾退休基金协会网站 下次若又听到某种低风险又能短期回收的高回报型投资,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好运气,这通常是包裹着恶梦的糖衣,只等着你一口吃下品尝梦醒时的苦果。 ![]() 作者简介_股鱼专业投资人,不定期在各财经媒体发表专栏文章。深耕于财报投资领域,坚持不看盘是投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出身于散户,了解散户常见的投资问题,透过教学互动的过程持续推广投资理念。
|
|